朱肱

《類證活人書》~ 卷第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1)

1. 卷第十五

通脈四逆湯(八十一),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屬少陰)。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屬厥陰)。

白話文:

通脈四逆湯(湯方編號:81)

適應症:

屬少陰證:

  • 下痢清稀
  • 內裡寒冷,外感發熱
  • 手腳冰冷
  • 脈搏微弱,瀕臨死亡
  • 身體反而不畏寒
  • 面色發紅
  • 可能伴有腹痛、乾嘔、咽痛或腹瀉停止

屬厥陰證:

  • 下痢清稀,內裡寒冷,外感發熱
  • 出汗後手腳冰涼
  • 脈象消失

甘草(二兩炙),乾薑(三兩炮),附子(大者一枚,去皮,破八片,生用),

白話文:

甘草(90 克,炒過),乾薑(135 克,炒過),烏頭(一個大的,去皮,切成八片,生用)。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未瘥,急更作一劑,其脈續續出者愈。面赤者,加連須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白話文:

上方藥物大小如綠豆。每次取五錢匙藥粉,加入一盞半水,煎煮到八分量,過濾渣滓後溫服;如果病情未癒,立即再煎製一劑,脈象持續的有緩解。如果面部發紅,則加入連須蔥九莖;如果腹中疼痛,則去除連須蔥,加入芍藥二兩;如果嘔吐,則加入生薑二兩;如果咽喉疼痛,則去除芍藥,加入桔梗一兩;如果腹瀉停止但脈象不顯,則去除桔梗,加入人參二兩。

通脈四逆加豬膽湯(八十二),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湯主之(屬霍亂)。

白話文:

《通脈四逆加豬膽湯》

適用於:嘔吐、腹瀉後,仍然出汗、手腳抽筋,脈搏微弱幾乎消失的情況(屬於霍亂)。

甘草(二兩炙),乾薑(三兩),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豬膽汁(半合)

上三味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內豬膽汁,溫服,其脈即來。

白話文:

甘草兩錢(炒過),乾薑三錢,附子一個(大的,去皮,生用),豬膽汁半杯。

將前三種藥材切成像麻豆般大小。每次取五錢,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下八分量,去掉藥渣後加入豬膽汁,溫熱時服用,脈搏就會恢復正常。

黃連湯(八十三),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者,黃連湯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黃連湯(第83方)

適用於傷寒時,出現胸中發熱、胃中有邪氣、腹痛、欲嘔吐的症狀,屬於太陽病證。

甘草(三兩炙),黃連(三兩),乾薑(三兩炮),人參(二兩),半夏(二兩半),桂枝(三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棗二枚,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去滓,分二服。

白話文:

甘草 (三兩,烤過的) 黃連 (三兩) 乾薑 (三兩,烤過的) 人參 (二兩) 半夏 (二兩半) 桂枝 (三兩)

黃連阿膠湯(八十四),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方劑編號:84)

當太陽病變為少陽病後,病情超過兩三天以上,表現為心中煩躁,無法入睡,則可以使用黃連阿膠湯治療。

黃連(一兩),阿膠(三分),黃芩(一分),芍藥(半兩),雞子黃(半個)

白話文:

黃連:6 克 阿膠:1.8 克 黃芩:0.6 克 芍藥:3 克 雞蛋黃:半個

上銼如麻豆大。每半劑,以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內膠消盡,納雞子黃攪令勻,溫服,日二服。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成麻子大小。每次半劑,加兩碗水熬煮成一碗,濾去藥渣,繼續煮到藥汁變稠,放入雞蛋黃攪勻,溫熱服用,一天服用兩次。

黃芩湯(八十五),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屬厥陰)。

白話文:

黃芩湯(第 85 方)

當太陽證和少陽證同時出現,且有腹瀉時,使用黃芩湯治療。如果同時有嘔吐,則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

如果傷寒的脈象遲緩,到了六七天時,再次服用黃芩湯,可以清除熱邪。但是,脈象遲緩表示寒邪,再次服用黃芩湯清除熱邪,會導致體內陰寒,導致不能進食。

但如果患者在此時仍然能夠進食,說明熱邪已經清除,但患者處於厥陰證,預後兇險。

黃芩(一兩),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棗子一枚,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黃芩一兩,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過)。

將這些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上一枚棗子,用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濾掉藥渣後溫熱服用。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八十六),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病症 86)

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發病,患者有腹瀉症狀,可使用黃芩湯治療;如果有嘔吐症狀,則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屬於太陽經病症)。

黃芩(三分),半夏(二分半),芍藥(二分),甘草(二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生薑四片,大棗子一枚,以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黃芩三分,半夏二分半,芍藥二分,甘草二分。

將這些藥材切碎成像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上四片生薑,一枚大棗,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杯,濾去藥渣後溫服。

文蛤散(八十七),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症者,與三物白散。龐安常云:小陷胸湯非也。

文蛤(一兩)

上一味為散。沸湯和服方寸匕。

白話文:

文蛤散(八十七): 如果疾病屬於陽性,應該用發汗的方式緩解。但如果反過來用冷水澆灌,就像灌溉一樣,會把熱氣阻隔住,無法散去,反而會讓病情更加嚴重。如果身體上出現粟粒狀的疹子,但病人卻沒有口渴的感覺,可以用文蛤散治療。如果文蛤散無效,再給予五苓散。

對於寒氣實結在胸部,沒有發熱症狀的情況,可以用三物白散治療。龐安常經常說:「小陷胸湯是不對的。」

三物白散(八十八),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屬太陽)。

貝母(三分),桔梗(三分去蘆),巴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一分)

白話文:

三物白散(八十八):適用於寒邪實結於胸中,無發熱症狀的情況。它屬於太陽經的方劑。

上為散,納巴豆研勻,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人可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噀之洗之,益令熱卻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散劑,加入納豆研磨均勻,用白開水送服。強健的人服用半錢匕,體弱的人可以酌量減少。如果疾病在膈肌以上,就會嘔吐;如果在膈肌以下,就會拉肚子。如果沒有腹瀉,就喝一杯熱粥;如果腹瀉不止,就喝一杯冷粥。如果身體發熱、皮膚起雞皮疙瘩,而且無法緩解,會想要用衣服蓋住自己。但如果用熱水擦拭或清洗,只會讓熱氣無法排出,應該要讓它自然出汗,否則會感到煩躁。如果已經出汗,但腹中疼痛,可以加入芍藥三兩,按照上述的方法服用。

十棗湯(八十九),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以十棗湯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十棗湯(第 89 方)

太陽中風導致的腹瀉嘔吐,如果表證已經解除,就可以使用攻法治療。如果患者出現以下症狀:

  • 身體不斷出汗
  • 突然發作,並有規律
  • 頭痛
  • 腹部脹硬疼痛,疼痛牽引到肋骨下
  • 乾嘔、氣短
  • 出汗但無畏寒

說明表證已解,但裡證尚未平復。此時可以使用十棗湯(屬於太陽病的方劑)進行治療。

芫花(炒赤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白話文:

炒焦的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上各等分。異篩秤末,合和之,入臼中再杵治三百下,先以水一升半,煎肥棗子一十枚,煎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一錢匕,羸人可半錢,再單飲棗湯送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利後糜粥自養。合下不下,令人脹滿,通身浮腫而死。

白話文:

以上各種藥材等量混合,研磨成細粉,放入研缽中再次研磨300次。先用一升半水煎煮10顆大棗,煎至取汁8合,去除渣滓,加入藥粉,強壯的人服用一錢匕,體弱的人可服用半錢,再用棗湯送服,早起時服用。如果服用後症狀沒有改善,第二天再服用,並增加半錢。排便後用稀粥調養。如果服用後藥物下不去,會導致脹滿,全身浮腫而死亡。

抵當丸(九十),傷寒有熱,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屬太陽)。

白話文:

抵當丸(方劑名稱,包含九十味藥)

如果傷寒患者有發熱、小腹脹滿,但小便反而通暢,這是因為有血阻滯。這種情況應該瀉下(治療),不能再用其他藥物,宜用抵當丸(用於治療太陽經病症)。

水蛭(五個熬去子,杵碎,水蛭再生化,為害尤甚,須銼斷,用石灰炒過再熬),桃仁(四個去皮尖),大黃(三分去皮淨),虻蟲(五個去翅足,熬),

上搗篩只為一丸,以水一大白盞,煎至七分,頓服,晬時當下血;不下更作之。

白話文:

水蛭(取 5 個,熬煮後取出內臟,搗碎;水蛭會再生長得更大,更難處理,因此必須切斷並用石灰炒過再熬煮) 桃仁(取 4 個,去皮尖) 大黃(取 3 分之一,去皮洗淨) 虻蟲(取 5 個,去翅足,熬煮)

抵當湯(九十一),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主之。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傷寒有熱,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湯(以上屬太陽)。陽明症,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主之(以上屬陽明)。

白話文:

抵當湯(卷九十一)

太陽病已經六、七天,表證依然存在,脈搏微弱而沉緩,反而沒有胸悶,如果病人發狂,是因為熱氣在身體下部,小腹部堅硬腫脹,小便自利,下血後才痊癒。這是因為太陽經絡中的瘀熱留滯在體內所致,應使用抵當湯治療。

太陽病,全身發黃,脈搏沉結,小腹部堅硬,小便不利,這是因為體內沒有血。小便自利,病人如同發狂,這是血證的表現,應使用抵當湯治療。

傷寒有熱,小腹部腫脹,應該小便不利。現在反而小便自利,這是因為體內有血。應當下血,不能使用其他藥物,宜使用抵當湯(以上屬於太陽病)。

陽明症,病人容易健忘,必定有積蓄的血。這是因為身體原本就有長期瘀血,所以導致健忘。大便雖然堅硬,但大便反而容易排出,並且顏色一定是黑色的。應使用抵當湯治療。

病人沒有表裡證,發熱七八天,即使脈搏浮數,也可以下血。如果已經下血,脈數仍然不退,合併發熱消瘦易餓,到了六、七天還沒有大便,表示有瘀血,應使用抵當湯治療(以上屬於陽明病)。

水蛭(十枚熬去子,杵碎,水蛭入腹再生化,為害尤甚,須銼斷,用石灰炒過再熬),大黃(一兩去皮酒洗),虻蟲(十枚去翅足熬),桃仁(七枚去皮尖,捶碎用)

上銼如麻豆出,作二服。以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之。

白話文:

水蛭(取十枚,去除蛭子,搗碎。水蛭進入腹部後會再生化,危害更大,必須切斷,再用石灰炒過後熬製)

大黃(一兩,去皮,用酒清洗)

虻蟲(取十枚,去除翅膀和足,熬製)

桃仁(取七枚,去皮和尖端,搗碎使用)

麻仁丸(九十二),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屬陽明)。

白話文:

麻仁丸(九十二方)用於:

趺陽脈(胃經脈)浮起且遲澀,浮脈表示胃氣強盛,澀脈表示小便頻繁,浮脈與澀脈交合,則大便會硬。這說明脾氣虛弱收斂,應使用麻仁丸治療(屬於陽明系統)。

麻仁(五兩),芍藥(四兩),厚朴(五寸半去皮,薑汁炙),枳實(四兩炙),杏仁(二兩半去皮尖),大黃(八兩去皮淨),

上為散,蜜和為丸,如桐子大。飲下十丸,未知益之,日進三服。

白話文:

麻仁(250 克),芍藥(200 克),厚朴(22.5 釐米,去皮後用薑汁烤),枳實(200 克,烤過),杏仁(125 克,去皮尖),大黃(400 克,去皮淨)

茵陳蒿湯(九十三),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以茵陳蒿湯主之(屬陽明)。

茵陳蒿(嫩者一兩),大黃(三錢半去皮),梔子(大者三枚)

白話文:

茵陳蒿湯(方劑93)

在陽明病證中,如果發熱流汗,這是熱氣盛極的表現,不會出現黃疸。但如果只有頭上出汗,身體不出汗,汗水在脖子處匯集並倒流,小便不通,口渴想要喝水,這是內有瘀熱的表現,身體一定會發黃,可以服用茵陳蒿湯治療。

如果傷寒到了七八天,身體黃得像橘子一樣,小便不通,腹部稍脹,可以使用茵陳蒿湯治療(屬於陽明證)。

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白盞,先煎茵陳減半盞,次內二味,煎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中去也。

白話文:

把它搗碎成像綠豆般大小。先用兩大白碗水煎茵陳,至減半碗,再加入其他兩味藥,煎煮至八分之ㄧ的量,過濾掉渣滓,趁溫熱喝下,每天服用三次。你的小便應該會變通暢,呈現皁莢汁的樣子,顏色是鮮紅色。經過一晚,腹脹會減輕,黃疸會隨著小便排出體外。

牡蠣澤瀉散(九十四),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

白話文:

有牡蠣和澤瀉的散劑方劑,適用於如下情況:大病初癒後,腰部以下有水腫的患者(陰陽失衡導致的疾患,在初癒後又因勞累復發,導致脈象和症狀異常)。

牡蠣(熬),澤瀉,蜀漆(洗去腥),商陸(熬),葶藶(熬),海藻(洗去咸),栝蔞根(各等分)

上為散。飲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

白話文:

牡蠣(燉煮)、澤瀉、蜀漆(去除腥味)、商陸(燉煮)、葶藶(燉煮)、海藻(去除鹹味)、栝蔞根(各等份)

竹葉石膏湯(九十五),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

白話文:

伤寒痊癒後,體虛乏力、氣短,想吐,可以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

竹葉(半把),半夏(六錢一字湯泡洗),石膏(四兩杵碎),人參(半兩),甘草(半兩炙),麥門冬(一兩一分去心)嘔者,加生薑一兩半。

白話文:

竹葉(半把) 半夏(六錢,用一字湯泡軟並清洗) 石膏(四兩,研碎) 人參(半兩) 甘草(半兩,炙製) 麥門冬(一兩一分,去除芯子) 如果嘔吐,可加入生薑一兩半。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四片、粳米百餘粒,煎取八分,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枳實梔子湯(九十六),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

枳實(一枚去穰麩炒),梔子(三枚半肥者),豉(一兩五錢綿裹),

白話文:

每次取枳實磨成如黃豆般大小的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加入生薑四片、粳米一百多粒,煎至八分,米熟湯成,去渣温服。

枳實梔子湯主要用於治療大病痊癒後,勞累復發的患者。

方劑組成:枳實一枚去瓤麩炒,梔子三枚半,選擇肥厚的,豉一兩五錢用布包好。

上以清漿水二盞半,空煮退八分,內枳實、梔子,煎取九分,下豉再煎五六沸,去滓溫服,覆令汗出;若有宿食,納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同煎。

白話文:

先取清漿水兩盞半,煮沸後減八分,加入枳實和梔子,煎煮至剩九分水,再加入豉繼續煎煮五六次,去除殘渣,溫服後蓋上被子讓汗水排出;如果有宿食,同時加入大黃五六顆,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白通湯(九十七),少陰病,下利脈微,白通湯主之(屬少陰)。

附子(一枚生用),乾薑(一兩炮),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蔥白四寸,煮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少陰病,腹瀉脈搏微弱,可以用白通湯治療。方劑包含附子一枚(生用)、乾薑一兩(炮製)。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用一盞半水,加入蔥白四寸,煮至七分,去渣溫服。

白通加豬膽汁湯(九十八),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白話文:

白通加豬膽汁湯(第98號方)

對於少陰病導致腹瀉,脈搏微弱的患者,可以服用白通湯。

如果腹瀉不止,出現四肢厥冷、脈搏消失、乾嘔煩躁的情況,則使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

服用此湯後,如果脈搏突然變得很明顯,則預示患者將死亡;如果脈搏仍微弱但持續存在,則預示有生還的希望。

豬膽(半合),乾薑(半兩炮),蔥白(四莖),溺(二合半),附子半個(生,去皮),

上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納尿、膽汁,和相得,分溫再服。

白話文:

取豬膽汁半合,乾薑半兩並炮製過,蔥白四根,人尿二合半,生附子半個去皮。

以上材料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下一半,過濾掉渣滓後,加入尿液和膽汁拌勻,分兩次溫服。

桃花湯(九十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屬少陰)。

赤石脂(四兩。一半碎,一半篩末用),乾薑(一分炮)

白話文:

桃花湯(九十九方)

適應證:

  • 少陰病證
  • 腹瀉,大便中有膿血

症狀表現:

  • 少陰病,病程在二到四、五天
  • 腹痛
  • 小便不利
  • 腹瀉不止,大便中有膿血

歸屬: 少陰病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入糯米一撮,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再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日進三服;若一服愈,勿再服。

白話文:

藥材研磨成像麻豆般大小的水煎劑。每次服用 4 錢,加入一撮糯米、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剩一杯,濾去渣滓。再加入一湯匙(一方寸匕)赤石脂粉末,每日服用三次。如果服用一次後痊癒,則停止服用。

吳茱萸湯(一百),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屬陽明)。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屬少陰)。

白話文:

吳茱萸湯(方子編號一百)

  • **食物反胃想吐:**屬於陽明經(胃腸系統)的問題,吳茱萸湯可以調理。
  • **喝了湯後症狀加重:**屬於上焦(胸腔以上)的問題。
  • **少陰病(發燒,脈象微弱),嘔吐腹瀉,手腳冰涼,煩躁不安,瀕死徵兆:**吳茱萸湯可以調理。
  • **乾嘔吐出唾沫,頭痛:**吳茱萸湯可以調理(屬於少陰問題)。

人參(一兩去蘆),吳茱萸(一兩六錢五分,湯洗三遍)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生薑四片,棗子一枚,以水二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分二服。

白話文:

人參一兩要去蘆,吳茱萸一兩六錢五分要先用湯洗三次。

上面的藥材要切成像麻豆那麼大的小粒。每次服用時取四錢,加上四片生薑和一枚棗子,用兩盞半的水來煎煮,煮到只剩下八分的量時,去掉藥渣,分兩次服用。

豬膚湯(一百一),少陰,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傷寒湯(屬少陰)。

豬膚(二兩六錢半)

上一味,以水二大白盞半,煮取一盞許,去滓,加白蜜一合半、白粉一合。相和溫服。

白話文:

豬膚湯 (方劑編號:111)

適應證:

  • 少陰證
  • 腹瀉、咽喉疼痛
  • 胸悶、心煩

類別:

  • 治少陰證的傷寒方

桔梗湯(一百二),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與甘草湯;不瘥,與桔梗湯(屬少陰)。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分再服。

白話文:

桔梗湯(120)

少陰症狀持續兩三天,喉嚨疼痛,先給予甘草湯治療;如果沒有好轉,再給予桔梗湯(屬於少陰證)。

半夏散及湯(一百三),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屬少陰)。

白話文:

半夏散和半夏湯(共103劑)

適用於少陰病,咽喉疼痛。半夏散和半夏湯都是屬於少陰病的方劑。

半夏(湯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上等分。各別搗篩已,令和治之。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八分,令冷,少少咽之。

白話文:

半夏(用湯清洗過),桂枝(去掉皮),甘草(炒過)

這些藥材按照相同的份量準備。各自研磨並過篩後,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放涼後慢慢吞服。

苦酒湯(一百四),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屬少陰)。

白話文:

苦酒湯(方劑編號:114)

適用於少陰病症(虛寒證),因咽喉損傷、生瘡,導致無法說話、聲音發不出來的患者。(屬於少陰證型)

半夏(洗碎如棗核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納苦酒,著雞子殼中),

上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二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再服。

白話文:

半夏(將半夏洗淨、搗碎成14塊約棗核大小) 雞蛋(一個,去除蛋黃,裝入苦酒,放在蛋殼中)

真武湯(一百五),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屬太陽)。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滿,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屬少陰)。

白話文:

真武湯

太陽病出汗後,汗卻一直出不完,人仍然發燒,心慌,頭暈,身體顫動,搖搖晃晃想倒地的人,可用真武湯治療(屬於太陽病)。

少陰病兩三天未愈,到四五天時,肚子脹滿,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瀉;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病人可能咳嗽、小便少、腹瀉或嘔吐,可用真武湯治療(屬於少陰病)。

茯苓(三分,小便利者去茯苓),白朮(二分),芍藥(三分,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分),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用二片。嘔者去附子,加入生薑三兩)

白話文:

茯苓(3 分,如果小便頻繁的人去除茯苓) 白朮(2 分) 芍藥(3 分,如果腹瀉的人去除芍藥,加入乾薑 2 分) 附子(1 顆,炮製後去除外皮,切成 8 片,用 2 片。如果嘔吐的人去除附子,加入生薑 3 兩)

若咳者,加五味子三分,細辛一分,乾薑一分。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進三服。

白話文:

如果咳嗽,加入五味子三分,細辛一分,乾薑一分。將這些藥材搗碎成芝麻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勺,加入生薑四片,水一碗半,煎煮到剩下八分之一的量,去掉渣滓,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烏梅丸(一百六),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以烏梅丸主之(屬厥陰)。

白話文:

烏梅丸(一百六顆)

若傷寒病人脈搏微弱而出現厥冷,過了七八天後,皮膚發冷,病人躁動不安,沒有安靜的時候,這種情況是屬於臟寒厥,而不是蛔蟲厥。

蛔蟲厥的症狀是病人吐出蛔蟲,病情會暫時平靜,但之後會再次煩躁。這是因為臟寒使蛔蟲上竄到橫膈,導致煩躁,過一會兒又會停止。但如果病人進食後嘔吐,並且再次煩躁,就是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而出動,病人通常會自己嘔吐出蛔蟲。出現蛔蟲厥,可以使用烏梅丸(屬於厥陰經)來治療。

烏梅(七十五枚),細辛(一兩半),乾薑(二兩半),黃連(四兩),當歸(一兩),附子(一兩半炮去皮),蜀椒(出汗一兩),人參(一兩半),桂枝(一兩半去皮),黃柏(一兩半)

白話文:

烏梅(75 顆),細辛(150 克),乾薑(250 克),黃連(400 克),當歸(100 克),附子(150 克,炮製去皮),蜀椒(發汗用的,100 克),人蔘(150 克),桂枝(150 克,去皮),黃柏(150 克)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杵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蜜杵二千下,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進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等。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分別搗碎過篩,混合均勻。用苦酒浸泡去核的烏梅一晚上,隔天蒸熟五升米飯,搗成泥狀,與藥材混合均勻。再放入臼中,加入蜂蜜,舂擊二千下,製成桐子般大小的藥丸。一開始先服用十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服用期間,禁止食用生冷、滑膩等食物。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一百七),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屬厥陰)。

白話文: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方劑117)

如果傷寒本就因為寒冷而導致腹瀉,而醫師又再次讓患者嘔吐和瀉下,寒氣阻滯,就會更加劇烈地嘔吐和腹瀉。如果患者吃進食物立刻就吐出來,可以使用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治療(屬於厥陰病證)。

乾薑(三分炮),黃芩(三分),黃連(三分),人參(三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將乾薑(三份,炒過)、黃芩(三份)、黃連(三份)、人參(三份)切碎,使其顆粒大小如同麻豆。

每次取五錢的藥量,用一盞半的水煎煮,直到剩下八分的水量,去掉藥渣後溫服。

白頭翁湯(一百八),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也,白頭翁湯(以上屬厥陰)。

白話文:

白頭翁湯(藥方編號:118) ,針對發熱、小便短赤、大便頻數的情況。下痢卻想喝水,是因為體內有熱的緣故,可以服用白頭翁湯。(以上症狀屬於厥陰經絡的病症。)

白頭翁(一兩),黃柏(一兩半),秦皮(一兩半),黃連(一兩半)

上銼如麻豆大。分五服,以水二大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瘥再服。

白話文:

白頭翁一兩,黃柏一兩半,秦皮一兩半,黃連一兩半。

將這些藥材切碎成像麻豆大小。分成五份來服用,每次用兩大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再次服用。

赤石脂禹餘糧湯(一百九),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屬太陽)。

白話文:

赤石脂禹餘糧湯(19 號方劑) 針對傷寒服藥後腹瀉不止、心下痞硬的情況。曾服用瀉心湯後症狀緩解,但再次服用其他藥物後腹瀉又復發。醫生用理中湯治療,病情好轉明顯。理中湯主治中焦,而腹瀉屬下焦問題,此時應使用赤石脂禹餘糧湯治療。如果腹瀉依舊不止,則應考慮利小便(屬太陽經證)。

赤石脂(四兩),禹餘糧(四兩)

上銼碎。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赤石脂四兩和禹餘糧四兩,將這兩味藥材搗碎。每次取五錢的藥量,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

旋覆代赭湯(一百十),傷寒發熱,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旋覆代赭湯

適用於傷寒發熱,伴有嘔吐或腹瀉,腹瀉後心下痞硬,呃逆不止的患者(屬於太陽經證)。

旋覆花(三分),人參(半兩),代赭石(一分),甘草(三分炙),半夏(三分湯洗),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旋覆花(15克),人參(7.5克),代赭石(5克),炙甘草(15克),半夏(15克,先用熱水洗過)

瓜蒂散(一百十一),病如桂枝症,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喉咽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主之(屬太陽)。

瓜蒂(熬黃),赤小豆(各半兩)

白話文:

瓜蒂散

症狀類似桂枝湯證,但沒有頭痛和頸部僵硬的感覺。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往上沖到喉嚨導致呼吸困難的患者。這是因為胸中有寒氣造成的,需要催吐,使用瓜蒂散治療(屬於太陽病)。

上各搗篩已,合治之。取一錢匕,豉一合,湯七合,先漬之,須臾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不吐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之。

白話文:

將上述所有藥材搗碎過篩後,全部混合起來。取一錢放入器皿中,加入一合豉、七合水,先浸泡一會兒,然後煮成稀粥。濾去藥渣,取汁液,與藥散混合後溫熱服用。如果沒有嘔吐,可以少量少量地加,直到嘔吐暢快為止。對血虛氣虛的人不可服用。

蜜煎導湯(一百十二),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屎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屬陽明)。

蜜(四兩)

白話文:

蜜煎導湯(編號 112)

適用於陽明經病證,自汗流出。若再發汗治療,小便就會自動通利。這表示身體津液已經消耗殆盡,即使大便硬結,也不宜使用攻下法治療。應該等患者有便意時,再使用蜜煎導湯通便。

如果沒有蜜煎導湯,也可以使用土瓜根或大豬膽汁導下大便。(這些方藥都屬於陽明經治療範圍)

上一味,納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飴狀,攪之勿令焦,看欲可丸,捻作挺如指許,長二寸。當熱時急作,令頭銳,納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豬膽汁方

用大豬膽一枚,瀉汁,和法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有一食頃,當大便。

白話文:

上一味藥方:將藥物放入銅器中,用小火煎煮,當藥物稍濃稠成像飴糖的狀態後,不斷攪拌,避免燒焦。當藥物濃稠到可以捏成丸狀時,搓成手指大小的長條狀,長度約兩寸。趁藥物熱的時候,將其快速捏成尖頭形,然後塞入肛門中,用手緊緊按住。當有便意時,將藥物取出。

燒裩散(一百十三),傷寒陰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小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裩散主之。

婦人裩襠燒灰

上一味,以水和服方寸匕,小便利,陰頭腫即愈。

白話文:

燒裩散(第 113 號方劑)

適用於傷寒陰易病證。患者身體沉重,氣短,小腹絞痛,或引起陰部痙攣,熱氣上衝胸口,頭重不想抬頭,眼中出現幻象,膝蓋小腿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