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肱

《類證活人書》~ 卷第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1)

1. 卷第十二

此一卷。說藥證並藥方加減法。所謂藥證者。藥方前有證也。如某方治某病是也。傷寒有證異而病同一經。藥同而或治兩證。類而分之。參而伍之。審知某證者。某經之病。某湯者。某證之藥。然後用之萬全矣。又況百問中一證下有數種藥方主之者。須是將病對藥。將藥合病。

白話文:

這卷內容,講解藥物證候和藥方加減方法。所謂藥物證候,就是在藥方前面記載的證狀。例如某個藥方治療某個疾病。傷寒有不同的證狀表現,但病變所在是同一個經絡。藥物相同,但可能治療兩個證狀。將它們分類並組合。明確理解某個證狀是哪個經絡的疾病,某個湯劑是哪個證狀的藥物。然後使用這些知識,就能萬無一失。況且在百問中,一個證狀下可能有幾種藥方作為主治。必須將疾病對應到藥物,將藥物與疾病相符。

乃可服之。假如下利而心下痞。稱十棗湯、大柴胡、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赤石脂禹餘糧湯、桂枝人參湯之類。雖均是治下利而心下痞。其方有冷有熱。仔細詳藥證以對治之。則無不中矣。所謂藥方並加減法者。仲景傷寒方一百十三道。病與方相應。乃用正方。科有差別。

白話文:

可以使用十棗湯、大柴胡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赤石脂禹餘糧湯、桂枝人參湯等藥方。雖然這些藥方都用於治療下痢而心下痞悶的症狀,但它們的性質有冷有熱。必須仔細分析藥物和症狀,對症下藥,纔能有效治療。所謂藥方加減法,是指根據仲景的《傷寒方》中的一百一十三種藥方,根據疾病與藥方的對應關係,使用正確的藥方。如果症狀有差異,則需要在藥方中進行加減調整。

即隨證加減。昔人云。學方三年。無病可醫。療病三年。無方可治。往往世傳為名論。竟不知執方療病。或中或否。不知加減。移咎於方。古人用藥。如斗運轉。故攻病的而取效速。一服知。二服愈。假如理中丸證。腎氣動者。去白朮。小柴胡湯證。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蓋脾惡濕。

白話文:

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調整。古人說:「學了三年方劑,沒有病可治;用了三年療法,沒有方子可治。」這往往被後人傳頌為名言。然而,不知道按方治療疾病,時常成功時常失敗,不知道加減調整,就責怪方劑。古人用藥,就像北斗星運轉一樣靈活。所以針對疾病的根本進行治療,取效迅速。一服藥就知道效果,二服藥就治癒。比如理中丸的證型,腎氣亢奮的,去掉白朮;小柴胡湯的證型,小便不利的人,加上茯苓。因為脾臟不喜歡濕氣。

腎惡燥。白朮治濕。茯苓利水。故腎氣動者去白朮。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此推之。然後知不可執方療病。須是隨證加減。今於逐方下說病證用藥加減。庶幾修合之際。便見治法。兼古方凡稱㕮咀者。直云銼如麻豆大。云一升者只用一大白盞。以古准今。易曉而通用也。尋常疾勢輕者。

白話文:

腎臟不喜歡乾燥。白朮用於治療濕氣。茯苓利尿。因此腎氣活動的人要去除白朮。小便不通暢的人可加茯苓。以此推論,就會知道不能拘泥於固定的方劑來治病。必須根據具體證狀靈活加減用藥。現在在每個方劑的下方說明病情、證狀、用藥加減。這樣在配製方劑的時候,就可以清楚地瞭解治療方法。另外,古方中凡是指小塊的藥材,就直接說是切成麻豆大小。提到一升的,只需要一大白茶杯的量。用現代的標準來衡量,容易理解且通用。通常病情較輕的。

只抄粗末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薑棗。煮七八分。去滓服之。未知再作。病勢重者。當依古劑法(古之三兩。即今之一兩也。二兩即今之六錢半也。古之三升。即今之一升也。料例大者。只合三分之一是也)

白話文:

只用五錢匕粗末。加一盞半的水。放入薑和棗。煮至七到八分熟。把雜質過濾掉服用。若不知道再發作時間。病情較重。應按照古代的藥劑方式(古代的三兩,相當於現在的一兩;二兩相當於現在的六錢半;古代的三升,相當於現在的一升。用料較多的,只需要三分之一即可)。

桂枝(一),太陽中風。陽浮陰弱。發熱汗出。惡寒鼻鳴乾嘔者。宜服之。○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宜服之。○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宜服之。○桂枝本為解肌。若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太陽病服桂枝湯。煩不解。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服桂枝湯大汗出。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與桂枝湯得之便厥。咽乾煩躁吐逆。作甘草乾薑湯與之。厥愈。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伸。若胃氣不和。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如燒針者。四逆湯主之。○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服。○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解外宜服。○太陽病先發汗不解。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服。○病常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也。以衛氣不共營氣諧和故爾。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服。○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服。○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與承氣湯。小便清者。知不在裡。當發汗。宜服。○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熱煩。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服。○傷寒醫下之。清穀不止。身疼痛。急當救里。後身疼痛。清便自調。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太陽病發熱汗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宜服。○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不可攻痞。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其解外宜服。(以上屬太陽)。○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解宜服。○病人煩熱汗出解。如瘧狀。日晡發熱。脈實者。宜大承氣湯。脈浮虛者宜服。(以上屬陽明)○太陰病脈浮。可發汗宜服。(屬太陰)○下利腹脹滿。身疼痛者。先溫里。乃攻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服。(屬厥陰)○吐利止。身痛不休。宜桂枝湯小和之。(屬霍亂)

桂枝,芍藥(各三錢),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太陽中風,陽氣浮散,陰氣虛弱,發熱出汗,感到惡寒、鼻塞、乾嘔等症狀,應該服用桂枝湯。太陽病頭痛、發熱、出汗、畏風,也應該服用桂枝湯。太陽病瀉後,氣逆上衝者,也應該服用桂枝湯。桂枝的主要功效是解表,如果脈象浮緊、發熱不汗,就不能服用桂枝湯。太陽病服用桂枝湯後,煩躁不解,應該先針刺風池、風府穴,然後再服用桂枝湯。服用桂枝湯後大汗淋漓,脈象洪大,應該繼續服用桂枝湯。如果症狀類似瘧疾,一天發作兩次,應該服用桂枝二麻黃一湯。服用桂枝湯後大汗淋漓,口渴難忍,脈象洪大,應該服用白虎加人參湯。服用桂枝湯後,無論是服用瀉藥還是不服用瀉藥,仍然感到頭頸部強直疼痛,微微發熱無汗,心下飽滿微痛,小便不利,應該服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傷寒脈象浮,自汗出,小便頻數,心煩微惡寒,腳抽筋,服用桂枝湯後出現厥逆,咽乾口燥,煩躁不安,嘔吐,應該服用甘草乾薑湯,厥逆症狀消失後,再服用芍藥甘草湯,腳伸直。如果胃氣不和,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如果反复發汗,像被針灼一樣,應該服用四逆湯。太陽病外證未解,脈象浮弱,應該繼續發汗,服用桂枝湯。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服用瀉藥,服用瀉藥是逆治,應該繼續解表,服用桂枝湯。太陽病先發汗,汗不解,又服用瀉藥,脈象浮者,病情不會好轉。因為脈象浮表示病邪在外,而反覆服用瀉藥,導致病邪難以去除,所以病情不會好轉。現在脈象浮,說明病邪在外,應該繼續解表,服用桂枝湯才能好轉。病人經常自汗出,說明營氣和調,但營氣和調,外邪卻不能協調。因為衛氣不能與營氣協調,所以自汗出。營氣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反复發汗,營衛和調則病愈,應該服用桂枝湯。病人臟腑無其他疾病,經常發熱出汗,久治不愈,是衛氣不和。應該先發汗,才能好轉,應該服用桂枝湯。傷寒便秘六七天,頭痛發熱,應該服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說明病邪不在裡,應該發汗,服用桂枝湯。傷寒發汗後,半日左右又發熱煩躁,脈象浮數,可以再次發汗,服用桂枝湯。傷寒服用瀉藥後,清谷不止,身體疼痛,應該急救里寒。如果背部疼痛,大便自行調和,應該急救表寒。救里寒應該服用四逆湯,救表寒應該服用桂枝湯。太陽病發熱出汗,營氣虛弱,衛氣強盛,所以出汗。想要治療外邪,應該服用桂枝湯。傷寒大瀉後,又反复發汗,心下痞滿,惡寒,不可攻治痞症,應該先解表,表證解除了,才能攻治痞症。解表應該服用桂枝湯,攻治痞症應該服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太陽病久治不愈,熱邪結聚膀胱,病人神志恍惚,如狂躁狀,血從下竅流出,血流出後病情會好轉。如果外證未解,還不能攻治膀胱,應該先解表,外證解除了,如果小腹急結,才能攻治膀胱,應該服用桃核承氣湯。解表應該服用桂枝湯。(以上屬於太陽病) 陽明病脈象遲緩,出汗多,微微惡寒,表證未解應該服用桂枝湯。病人煩熱出汗,症狀類似瘧疾,午后發熱,脈象實者,應該服用大承氣湯。脈象浮虛者,應該服用桂枝湯。(以上屬於陽明病) 太陰病脈象浮,可以發汗,應該服用桂枝湯。(屬於太陰病)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應該先溫暖裡寒,再解表。溫暖裡寒應該服用四逆湯,解表應該服用桂枝湯。(屬於厥陰病) 嘔吐腹瀉停止,身體疼痛不止,應該服用少量的桂枝湯。(屬於霍亂)

桂枝、芍藥各三錢,甘草二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子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須臾啜熱稀粥一盞。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佳。○(加減法)桂枝湯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時行之無不應驗。江淮間唯冬及春可行之。自春末及夏至以前。桂枝證可加黃芩一分。

白話文:

上等的肉桂藥材,如同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匙。加入一盞半的水。放入生薑五片、棗子兩枚。煎煮至一盞水。去掉藥渣,趁溫熱喝下。片刻後再喝一盞熱稀飯,以幫助藥效。蓋上被子保暖大約一小時左右。全身微微發熱、出汗是最好的效果。

(加減法)

桂枝湯適用於住在西北地區的人。一年四季服用都有效。江淮一帶的人則只適合在冬天和春天服用。從春末到夏至之前,桂枝湯的藥方可以加入一分黃芩。

謂之陽旦湯。夏至後有桂枝證可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或加升麻一分。若病人素虛寒者。正用古方。不在加減也。○戒曰。桂枝最難用。雖雲表不解脈浮可發汗。宜桂枝湯。須是病人常自汗出。小便不數。手足溫和。或手足指稍作微冷。少頃卻溫。身雖微似煩而又增寒。始可行之。

白話文:

此湯名為陽旦湯。夏至後有類似桂枝湯的症狀,可加入知母半兩、石膏一兩,或加入升麻一分。如果患者原本體質就虛寒,就直接使用古方即可,不需要增減藥物。

注意: 桂枝是最難使用的藥物。雖然說如果外表不發熱、脈象浮,就可以使用發汗法,像是桂枝湯。但必須是患者經常出汗、小便次數不多、手腳溫和,或手腳指尖稍稍發冷,過一會兒又變溫暖,身體雖然稍有煩躁感,但是又漸漸覺得寒冷,纔可以使用桂枝湯。

若病人身無汗。小便數。或手足冷。不惡寒。或飲酒家不喜甘者。慎不可行桂枝也。仍有桂枝證服湯已。無桂枝證者。尤不可再與。

白話文:

如果病人沒有出汗、小便次數多、手腳冰冷,但不會怕冷,或酗酒的人不喜歡甜味,這時候不要用桂枝。那些已經服用桂枝湯,但症狀沒有改善,或者根本沒有出現桂枝證的病人,更不能再服用桂枝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二),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服。(屬太陽)

白話文:

桂枝麻黃各半湯(二)。太陽病,得病八九天後,症狀像瘧疾。發熱惡寒,但發熱較重,惡寒較輕。病人不嘔吐,大便清稀,想自己排便。每天發作二三次,脈搏微弱緩慢的。這是好轉的徵兆。脈搏微弱,但惡寒重的。這是陰陽兩虛,不能再發汗、瀉下、催吐了。面色仍然有熱色的,表示病邪未解。因為患者不能出點小汗,身體必定發癢,適合服用此藥。(屬於太陽病)

桂枝,芍藥,甘草(炙。各八錢),麻黃(半兩。湯泡焙秤),杏仁(一十二個。湯浸去皮尖兩仁者)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又見辯誤)

白話文:

桂枝、芍藥、甘草(烤炙,各 120 公克),麻黃(60 公克,用湯泡濕後烘焙再秤量),杏仁(12 顆,用湯浸泡後去皮去尖的部分)

桂枝二麻黃一湯。(三),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服。(屬太陽)

白話文:

桂枝二麻黃湯。(第三劑)

服用了桂枝湯後大汗淋漓,脈搏又大又強者,仍然服用桂枝湯,方法如前。

如果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一天發作兩次,汗出後症狀可以解除,可以服用。(屬於太陽病)

桂枝(八錢半),芍藥(五錢半),杏仁(八個。沸湯浸去皮尖),甘草(二分半炙)麻黃(三錢一。字。湯泡去黃汁焙乾秤)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溫服。以微汗為度。(又見辯誤)

白話文:

桂枝(8.5錢),芍藥(5.5錢),杏仁(8粒,用沸水泡軟後去皮和尖端),甘草(2.5錢,經過炙烤)麻黃(3.1錢,用水泡過後去除黃色汁液,再焙乾後稱重)

桂枝二越婢一湯。(四),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服之。(屬太陽)

白話文:

桂枝二越婢一湯。

適用於太陽病,發熱惡寒,發熱較重,惡寒較輕,脈搏微弱。這是因為陽氣不足,不可發汗,宜服此湯。(屬於太陽證)

桂枝,芍藥,甘草(各半兩),石膏(六錢。捶碎),麻黃(半兩。湯泡去黃汁焙乾秤。)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又見辯誤)

白話文:

桂枝、芍藥、甘草各半兩,石膏六錢並搗碎,麻黃半兩需用熱水浸泡去除黃汁後烘乾再稱重。

將以上藥材切碎至約麻豆大小。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下八分之量,過濾掉藥渣後溫服。

桂枝加桂湯。(五),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此藥。(屬太陽)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

白話文:

桂枝加桂湯。(五種藥組成的湯藥)

用灼熱的針灸驅散寒氣,讓病人出汗。

針灸部位受寒,出現硬塊並發紅的現象,這叫做「奔豚氣」。從小腹竄升到胸口的奔豚氣,在硬塊上各灸一壯。

配合服用這種藥物。(主治太陽經疾病)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桂枝湯加桂。以桂能泄奔豚之氣也)

白話文:

研磨成像麻豆般大小的桂枝,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一起煮到水量剩八分滿。撈除渣滓,溫熱服用。(桂枝湯中加入桂枝,因為桂枝能宣散奔豚之氣)

桂枝加附子湯。(六),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宜服之。(屬太陽)

白話文:

桂枝加附子湯(六)

適用於太陽病發熱後出汗,卻持續流汗不止。患者怕冷、小便困難、四肢略微僵硬、難以彎曲伸展。

桂枝(去皮),芍藥(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附子(炮去皮。用半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桂枝(去掉外皮),白芍(各用一兩半),炙甘草(一兩),附子(炮製過,去掉外皮,使用半個)

將這些藥材切碎,大小約像麻豆一樣。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去掉藥渣後溫服。

桂枝去芍藥湯。(七),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宜服之。(屬太陽)

桂枝(一兩半去皮),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湯(方劑七),針對太陽病在腹瀉後,出現脈搏急促、胸部脹滿的症狀。適合服用此方劑。(屬於太陽病)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芍藥味酸。脈促胸滿。恐成結胸。故去芍藥。佐則單用辛甘發散毒氣也)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芝麻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克)。加入四片生薑片和一顆棗子。加入一碗半水(約300毫升)。煮沸後小火煮至水量剩八分滿。過濾藥渣,趁溫熱時服用。(芍藥味酸,容易導致脈搏加快和胸口發悶,擔心會形成結胸。因此,去掉了芍藥。輔助藥物使用芳香辛甘的藥材,有助散發毒氣。)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八),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宜服之。(屬太陽)

白話文:

桂枝去掉芍藥,加入附子的湯劑(八類),適合太陽病退燒後出現脈搏急促、胸悶的患者。如果患者還伴有輕微發寒的症狀,也適合服用此湯劑。(屬於太陽病證)

桂枝(一兩半去皮),甘草(一兩炙),附子(去皮尖半個炮)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小便利即愈。

白話文:

桂枝(四十五克,去皮),甘草(三十克,炒過),附子(去掉皮和尖,半個,炮製過)

將這些藥材切碎成像麻豆那麼大的顆粒。每次取用大約十五克。加入四片生薑和一枚棗子。用水三百毫升煎煮至剩下二百四十毫升。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如果小便通暢就表示病癒。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疼。小便不利者。此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將桂枝湯中的桂枝去掉,加入茯苓和白朮(名稱: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編號:9)。

已經服用過桂枝湯或下過瀉藥後,仍然頭痛頸痛。感覺身熱但不出汗,心中隱隱作痛,小便也不順暢。這樣的情況,可用此方治療。(屬於太陽病)

芍藥,茯苓,白朮(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小便利即愈。

白話文:

芍藥、茯苓、白術各取一兩半,甘草取一兩並炒過。

將這些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上四片生薑和一枚棗子,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去掉藥渣後溫服,小便通暢後就會痊癒。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十),傷寒脈浮。醫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此主之。

白話文:

去桂枝,加入芍藥、蜀漆、牡蠣、龍骨,作為救治陽氣虛脫的湯藥(方名:蜀漆牡蠣龍骨湯)。

傷寒症狀:脈浮。這時醫生給病人施以灸法。這種情況下,陽氣會消耗殆盡,導致病人驚狂不安、臥起不安。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這種情況。

桂枝,蜀漆(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牡蠣(二兩半),龍骨(二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桂枝 1.5 兩 蜀漆 1.5 兩 甘草 1 兩(炙烤過) 牡蠣 2.5 兩 龍骨 2 兩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十一),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此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第十一條),出汗後身體疼痛,脈搏沉細而緩慢。由太陽經主治。

桂枝,人參(各一兩半),芍藥(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桂枝加芍藥湯。(十二),太陽病下之。因腹滿痛屬太陰。此主之。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六兩。下利者先煎芍藥三四沸)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桂枝、人參各一兩半,芍藥二兩,甘草一兩炙,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用一盞半水煮至八分,去渣溫服。

這是治療太陽病下傳至太陰,導致腹滿疼痛的桂枝加芍藥湯,適用於此病症。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六兩(下利者先將芍藥煮沸三四次)。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用一盞半水煮至八分,去渣溫服。

桂枝加大黃湯。(十三),太陽病反下之。因腹滿痛。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此主之。

白話文:

桂枝加大黃湯(第十三方),用於太陽病而誤下瀉的情況。

如果出現腹滿疼痛,屬於太陰病證。主治藥方是桂枝加芍藥湯。

如果大便異常堅實而疼痛,則應使用本方治療。

桂枝(六分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一兩炙),大黃(二兩),痛甚者加大黃(大實痛者。加一兩半。羸者減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又見辯誤)

白話文:

桂枝(6分,去除樹皮) 芍藥(3兩) 甘草(1兩,經過炙烤) 大黃(2兩),如果疼痛嚴重則增加大黃的用量(實證疼痛嚴重時,增加1.5兩。體虛者減少用量)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十四),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此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合為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適用於陽氣亢盛上逆、導致腹瀉的情況。

對於因發燒針灸煩躁的患者,此方能起到治療作用。(屬於太陽病證)

桂枝(半兩去皮),甘草(炙),牡蠣(熬),龍骨(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桂枝半兩去皮,甘草一兩並炙過,牡蠣一兩炒過,龍骨一兩。

將這些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每次服用時取五錢,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七,去掉藥渣後溫服。

桂枝甘草湯。(十五),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此主之。(屬太陽)

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桂枝甘草湯(十五),發汗過多。病人雙手叉在一起覆蓋在心口,心悸。想要有人按壓時,這種情況就用此方治療。(屬太陽症)

桂枝人參湯。(十六),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此主之。

白話文:

桂枝人參湯(第十六方),適用於太陽病外感未解除,卻一再洩瀉,導致裡熱發生,瀉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無法解表的患者。

桂枝(一兩三錢),甘草(一兩三錢炙),乾薑(炮),人參,白朮(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日再、夜一服。

白話文:

桂枝一兩三錢,甘草一兩三錢炒過,乾薑適量,人參適量,白朮各一兩。

將這些藥材切碎成像麻豆大小。每次用五錢的量。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白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

桂附湯。(十七),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桂附湯(方劑十七)

適用於傷寒已持續八九天。寒邪和濕邪相互作用。全身疼痛煩躁,無法自己翻身。不嘔吐,不口渴。脈象浮而虛,且遲緩不流利。

如果患者大便乾燥,小便通暢,改用去桂加白朮湯治療。(屬於太陽病)

桂枝(一兩三錢。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一兩三錢),附子(一個炮去皮)甘草(三分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白話文:

桂枝(用量為一兩三錢,如果大便乾硬且小便通利的話,去掉桂枝,改加白術一兩三錢),附子(用一個,炮製後去皮),甘草(用量為三分,炒過)

將這些藥材切碎成像麻豆大小。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入四片生薑和一枚棗子,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每日服用三次。

桂枝加葛根湯。(十八),太陽病。項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此主之。(伊尹湯液論。桂枝湯中加葛根。今監本用麻黃誤矣)

白話文:

桂枝加葛根湯(第 18 條)

適用於:太陽病(有熱邪侵犯肌表的病症)。

症狀:後頸僵硬疼痛,出汗後又怕風。

主方:以桂枝湯為主,加入葛根。

註解:

  • 現在流傳的醫療典籍中,誤將麻黃當作葛根使用。

桂枝,甘草(炙),芍藥(各六錢三字),葛根(一兩三錢),麻黃(一兩一錢)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服。覆取微汗。

白話文:

桂枝、炙甘草、芍藥(各六錢三分)、葛根(一兩三分)、麻黃(一兩一分)。

將這些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過濾掉藥渣後服用,然後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十九),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此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第 19 條)

適用於: 太陽病已經腹瀉,但仍有輕微咳嗽喘息的患者。

原因: 因為邪氣還沒有完全排出體外。

主治: 針對上述症狀。

桂枝(去皮),芍藥(各一兩),甘草(六錢三字炙),杏仁(去皮尖。十七個),厚朴(去皮。薑汁炙。六錢三字)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煮至八分。去滓溫服。覆取微汗。

白話文:

桂枝(去掉樹皮),芍藥(各1兩),甘草(6錢3分,用火烤過),杏仁(去掉皮和尖端,17個),厚朴(去掉樹皮,用薑汁烤過,6錢3分)

麻黃。(二十),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惡風無汗而喘者宜服。○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宜服。○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服之。○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此主之。○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衄。此主之。(以上屬太陽)○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發汗則愈。宜服。○脈但浮無餘證者與服。若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以上屬陽明)

白話文:

麻黃

(適用條件)

太陽病 :頭痛發熱,身體疼痛,怕風,不流汗,喘息。

太陽陽明合併症 :喘息,胸口悶脹。不宜瀉下,宜服麻黃。

太陽病 :病程超過十天後,脈象浮細,嗜睡。外出病邪已解。若伴有胸口悶脹,可與小柴胡湯合用。脈象只浮,無其他症狀者,也可服用。

太陽病 :脈象浮緊,不流汗,發熱,身體疼痛。八九天後仍未好轉,表證依然存在。宜發汗治療。服藥後症狀稍有減輕,但煩躁、眼睛閉合困難者,必會流鼻血,流鼻血後症狀才會解除。這是因為陽氣過盛所致。

傷寒 :脈象浮緊,不發汗,因流鼻血而緩解。宜麻黃治療。(以上均屬太陽病)

陽明病 :脈象浮,不流汗,喘息。發汗後症狀可緩解。宜服麻黃。

脈象只浮 ,無其他症狀者,可服用。若伴有小便不利、腹脹、嘔吐者,難以治療。(以上均屬陽明病)

甘草(半兩炙),桂枝(一兩),杏仁(三十五個去皮尖),麻黃(一兩半。去節。百沸湯泡去黃汁。焙乾秤)

白話文:

甘草(半兩經過炙烤),桂枝(一兩),杏仁(35顆去皮去尖端),麻黃(一兩半,去除節點,用沸水浸泡去除黃色汁液,烘乾後秤量)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覆取微汗。不須啜粥。(加減法)傷寒熱病。藥性須涼。不可太溫。夏至後麻黃湯須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黃芩一分。蓋麻黃湯性熱。夏月服之。有發黃斑出之失。唯冬及春。與病人素虛寒者。乃用正方。不在加減。

白話文:

把藥材切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約 10 克)。加 1.5 碗水。煮沸後,將藥水分量煮至剩八分(約 1 碗)。濾渣後,溫熱服用。蓋著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不需要再喝稀飯。(加減法)

傷寒熱病時。藥性須用涼的。不可用太溫的。夏至以後服用麻黃湯時,需要添加知母半兩(約 7.5 克)、石膏一兩(約 15 克)、黃芩一分(約 1.5 克)。因為麻黃湯性熱。在夏季服用,可能會出現皮膚發黃、斑點的情況。只有在冬春季節,或病人體質虛寒時,才使用原來的方子。不需要再加減藥物。

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二十一),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此服之。(屬太陽)

白話文: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湯方編號:二十一)

在發汗後,不可以用桂枝湯。若已發汗,但仍有喘息,而且沒有嚴重發熱者,可以服用此方。(屬於太陽病證)

甘草(一兩炙),石膏(四兩碎綿裹),杏仁(二十五個去皮尖),麻黃(二兩。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秤)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甘草:一兩,炒製 石膏:四兩,敲碎包裹在紗布裡 杏仁:二十五顆,去皮去尖 麻黃:二兩,去掉枝節,浸泡後去掉黃色的汁液,烘乾後稱重

麻黃附子甘草湯。(二十二),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可與此藥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屬少陰)

白話文:

麻黃附子甘草湯(第二十二方):

對於少陰病症,發病兩三天時可以服用這個方劑,微微發汗。(因為兩三天內沒有其他症狀,所以微微發汗。這屬於少陰病)

麻黃(二兩。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秤),甘草(二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相次三兩服。以身微汗為度。

白話文:

麻黃兩錢,要去掉節,用熱水浸泡後去掉黃色的汁液,然後烘乾再稱重。甘草兩錢,要炒過。附子一個,要去皮後切成八片。

將這些藥材切碎成像麻豆那麼小。每次服用時取五錢,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下約八分之一碗。去掉藥渣後溫服,連續服用兩到三次,直到身體微微出汗為止。

麻黃細辛附子湯(二十三),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此主之。(屬少陰)

白話文:

麻黃細辛附子湯

適用於少陰證的初期階段,患者會再次發燒,脈搏沉細。這是本證的關鍵體徵。(屬於少陰病)

麻黃(二兩。去節。湯炮去黃汁。焙乾秤),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麻黃(40 公克,去掉節,將麻黃在熱水中浸泡,取出後焙乾並稱重),細辛(40 公克),附子(1 個,去掉皮,切成 8 片)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二十四),傷寒瘀熱在裡。身必黃。此主之。(屬陽明)

白話文: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劑編號:24)

用於治療傷寒,瘀熱停留在體內,身體會發黃。此方主治此症。(歸屬於陽明經)

麻黃(一兩。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秤),甘草(一兩炙),赤小豆(半升),杏仁(二十枚去皮尖),生梓白皮(切二兩),連翹(一兩。或作半兩連翹根是)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麻黃(一兩。去掉節巴,用湯泡去除黃色的汁液,焙乾後稱重),炙甘草(一兩),紅小豆(半升),去皮尖的杏仁(二十粒),未加工的厚朴樹皮(切成二兩),連翹(一兩。或半兩連翹根)。

麻黃升麻湯。(二十五),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此主之。(屬厥陰)

白話文:

麻黃升麻湯(方劑二十五),適用於傷寒病症已持續六七天。患者在劇烈腹瀉後出現脈搏沉緩、手腳冰冷,下肢脈搏微弱或消失,嗓子發炎疼痛、咳出膿痰或血痰,腹瀉不止的情況。此症狀難以治療,此方為其主要治療方案。(歸屬於厥陰證)

麻黃(二兩半。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秤),升麻,當歸(各一兩一分),知母,黃芩,葳蕤(各三分),芍藥,麥門冬(去心),桂枝(去皮),茯苓,甘草(炙),乾薑(炮),石膏(碎綿裹),白朮(各一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相次一炊久。進一服。汗出愈。

白話文:

麻黃(50克,去節,用熱水泡去黃汁,烘乾後稱重),升麻、當歸(各22克),知母、黃芩、葳蕤(各6克),芍藥、麥門冬(去心)、桂枝(去皮)、茯苓、甘草(炙)、乾薑(炮)、石膏(用綿布包裹),白朮(各2克)

葛根湯。(二十六),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又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利。此並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葛根湯 (第 26 條)

適用於太陽病患者,症狀包括頸部和背部僵硬刺痛、沒有汗水且怕風。也適用於太陽病和陽明病合併發作的患者,這些患者通常會腹瀉。葛根湯是這兩種情況的主要治療方劑。(適用於太陽病)

葛根(二兩),桂枝(去皮),甘草(炙),芍藥(各一兩),麻黃(一兩半。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秤)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覆取汗為度。

白話文:

葛根用二兩,桂枝去掉皮用一兩,甘草用一兩並炒過,芍藥也用一兩,麻黃用一兩半,要去掉節,用熱水浸泡去掉黃色的汁液後,烘乾再稱重。

將這些藥材切碎成像麻豆那麼大的顆粒。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上四片生薑和一枚棗子,用一盞半的水煎煮到剩下八分水量。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覆蓋身體直到出汗為止。

葛根加半夏湯(二十七),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此主之。(屬太陽)

白話文:

葛根加半夏湯(方劑編號二十七),治療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感受病邪。沒有腹瀉,只有嘔吐的症狀。這是主治方劑。(屬於太陽經的病證)

葛根(四兩或作一兩),半夏(六錢一字),麻黃(三分。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秤)甘草(炙),桂枝(去皮),芍藥(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覆取微汗。

白話文:

葛根(120 克或 30 克),半夏(18 克),麻黃(9 克。去蒂,用湯泡過,去除汁液,烘乾後稱重),甘草(炒製),桂枝(去皮),芍藥(各 15 克)

葛根黃芩黃連湯(二十八),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此主之。

白話文:

葛根黃芩黃連湯

對有桂枝證但誤下過猛導致腹瀉不止的太陽病患者。脈搏急促表示體表邪氣未解。喘息且出汗的患者,本方主治。

葛根(四兩),黃芩(一兩半),黃連(六兩或作二兩半),甘草(二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日進二三服。

白話文:

葛根四兩,黃芩一兩半,黃連六兩或二兩半,甘草二兩(炒過)

將這些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每次用五錢的量。加一碗半的水煎煮,煮到剩下八分的程度。去掉藥渣後溫服。每天服用兩到三次。

小柴胡湯。(二十九),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設胸滿痛。與服。脈但浮者。與麻黃湯。○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痛。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胸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此主之。○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邪正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此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此主之。○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奔豚。不瘥者此主之。○太陽病。過經十餘日。發汗吐下之後。四五日柴胡湯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即愈。○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此主之。○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表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令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服此。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腹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以上屬太陽)○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服之。○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服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身前後腫。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此藥主之。(以上屬陽明)○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此主之。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小柴胡湯證罷。此為壞證。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以上屬少陽)○嘔而發熱者宜服。○傷寒瘥已。後更發熱。此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屬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

白話文:

小柴胡湯可用於治療太陽病十天後,脈象浮細、嗜睡,體表症狀已解,但胸部滿悶疼痛的情況。如果脈象只是浮,則應該使用麻黃湯。

小柴胡湯也可用於治療傷寒五六天後出現的風寒交替發熱、胸脅疼痛、不思飲食、心煩想吐、或胸悶但不嘔吐、口渴或腹痛、或脅下硬塊、或心慌、小便不利、或沒有口渴、身體微熱、或咳嗽等症狀。

這些症狀是因為體質虛弱、腠理開合,外邪趁虛而入,與正氣相爭,結聚在脅下,邪氣和正氣相互爭鬥,導致寒熱交替發作,身體倦怠,不想吃東西。由於臟腑相連,疼痛會往下傳,邪氣在上,疼痛在下,所以會引起嘔吐。小柴胡湯可以治療這些症狀。

服用小柴胡湯後,如果出現口渴,則屬於陽明病,應該按照陽明病的治療方法處理。

小柴胡湯也可用於治療傷寒四五天後出現發熱怕風、頸項僵硬、脅下脹滿、手足溫暖、口渴等症狀。

小柴胡湯還可用於治療傷寒陽脈澀、陰脈弦,且應該出現腹痛,先用奔豚湯治療,如果沒有好轉,則可用小柴胡湯。

如果太陽病超過十天,經過發汗、吐下等治療後,四五天後仍然出現小柴胡湯的症狀,應該先服用小柴胡湯,如果嘔吐不止、心下急迫、鬱鬱不樂、微煩,說明病邪還沒有完全去除,應該服用大柴胡湯瀉下,即可痊癒。

如果婦女中風七到八天后,又出現寒熱交替發作,並且是在月經剛停止的時候,這屬於熱邪侵入血室,血氣凝滯,導致類似瘧疾的症狀,小柴胡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如果傷寒五六天後,頭部出汗、輕微發冷、手足冰冷、心下滿悶、不想吃東西、大便乾燥、脈象細弱,這是陽氣微弱,邪氣結聚在裡,表證和裡證都有,脈象沉細,說明病邪已經深入內里。由於有頭汗,說明不是純粹的陰證,而是表裡夾雜。即使脈象沉緊,也不能診斷為少陰病,因為少陰病不會出汗。由於有頭汗,所以可以確定不是少陰病,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沒有效果,需要通過大便才能緩解。

如果傷寒五六天後,出現嘔吐發熱,小柴胡湯的症狀都符合,但用其他藥物瀉下後,小柴胡湯的症狀仍然存在,則應該再次服用小柴胡湯。即使已經瀉下,也不會逆轉病情,症狀會表現為身體發熱、發汗,然後緩解。如果心下滿悶且腹痛,這是結胸,應該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只是滿悶不痛,這是痞,不適合用小柴胡湯,應該用半夏瀉心湯。

陽明病發熱潮熱,大便溏稀,小便正常,胸脅脹滿不消,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排便且嘔吐,舌苔白,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上焦通暢,津液下行,胃氣調和,身體會出汗,症狀緩解。

陽明中風,脈象弦浮大,氣喘,腹部脹滿,脅下和心口疼痛,按壓很久氣不通,鼻乾不出汗,嗜睡,全身和眼睛都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經常呃逆,身體前後腫脹,針刺後略微好轉,體表症狀未解,病程超過十天,脈象持續浮,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太陽病不癒合,轉入少陽,脅下硬滿,乾嘔不能吃東西,寒熱交替發作,還沒有吐下,脈象沉緊,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已經吐下發汗,用溫針治療出現神志不清,小柴胡湯的症狀消失,這屬於病情加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用藥治療。

嘔吐發熱的症狀應該服用小柴胡湯。

傷寒已經好轉,又出現發熱,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脈象浮的用發汗的方法治療,脈象沉實的用瀉下方法治療。

黃芩(一兩半。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一兩半。芍藥或作三分。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二兩),人參(一兩半。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一兩半。溫覆微汗愈。若咳嗽者。去人參並棗子加五味子一兩一分乾薑一兩),棗子(六枚。若脅下痞硬。去棗子加牡蠣二兩熬。

白話文:

黃芩(75克。如果腹痛,去除黃芩,加入芍藥75克,或三分芍藥。如果心悸小便不利,去除黃芩,加入茯苓100克。)

人參(75克。如果不渴,但有輕微發熱,去除人參,加入桂枝75克。溫暖覆蓋,微微出汗即可痊癒。如果咳嗽,去除人參和紅棗,加入五味子55克,乾薑50克。)

紅棗(6枚。如果肋下脹硬,去除紅棗,加入牡蠣100克,煮沸即可。)

牡蠣或作一兩),半夏(一兩一分湯洗。若胸中煩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用四分之一。若渴者。去半夏更加人參三分栝蔞根二兩),柴胡(四兩去蘆),甘草(一兩半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三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白話文:

牡蠣(一到兩錢),半夏(一兩一分,用湯水洗淨。如果胸口煩悶而不嘔吐,則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果一枚,使用四分之一。如果口渴,則去掉半夏,加入人參三分、栝蔞根兩錢),柴胡(四兩,去掉蘆頭),甘草(一兩半,炙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