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活人書》~ 卷第十八 (5)
卷第十八 (5)
1. 卷第十八
(大青四物湯)(九十六),治傷寒熱病十日以上。發汗及吐利後。熱不除。身上斑出者。
大青(四兩),豆豉(八合),阿膠(一兩炙),甘草(一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旋入膠再煎合烊。
(知母桂心湯)(九十七),治傷寒後不瘥。朝夕有熱如瘧狀。
知母(一兩),麻黃(一兩去節),甘草(一兩炙),芍藥(一兩),黃芩(一兩),桂心(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四片。煎一盞去滓。取八分清汁溫熱服。日三。溫覆令微汗。若心煩不眠。其人慾飲水。當稍與之。令胃中和則愈。
(三黃丸)(九十八),治吐血黃疸。
黃連(三兩),大黃(一兩),黃芩(二兩)
上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滾白湯送下。
(桔梗半夏湯)(九十九),治傷寒冷熱不和。心腹痞滿。時發疼痛。順陰陽。消痞滿。
桔梗(一兩微炒細切),半夏(一兩薑汁製),枳實(半兩麩炒赤用),陳橘皮(湯浸去穰焙乾。以上各一兩)
為末。每服四錢。水一鍾。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熱服。
(三黃熟艾湯)(一百),治傷寒四五日而大下。熱利時作。白通湯諸藥多不得止。宜服此湯除熱止利。
黃芩,黃連,黃柏(三分),熟艾(半雞子大)
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薤白湯)(一百一),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滯下。伏氣腹痛。諸熱毒。悉皆治之。
豉(半斤綿裹),薤白(一把),梔子(七枚。大者破之。)
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二升半。先煎梔子十沸。下薤白煎至二升許。下豉煎取一升二合。去滓。每服一湯盞。
(赤石脂丸)(一百二),傷寒熱利。
黃連,當歸(各二兩),赤石脂,乾薑(炮。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吞下。日三服進之。
(地榆散)(一百三),治傷寒熱毒不解。日晚即壯熱。腹痛便痢膿血。並宜治之。
地榆(一兩切),犀角屑(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微炒),茜根(一兩),黃芩(一兩),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為粗末。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薤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連阿膠湯)(一百四),治傷寒熱毒入胃。下利膿血。
梔子仁(半兩),黃柏(一兩微炙切),黃連(二兩去須微炒),阿膠(一兩切碎炒令黃)
上件藥搗為粗末。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桃仁湯)(一百五),治䘌。(女力切。蟲食病)
槐子(碎一兩),艾葉(一兩),大棗(十五枚去核),桃仁(一兩去皮尖雙仁炒)
白話文:
卷第十八
(大青四物湯)(九十六):治療傷寒熱病十天以上,發汗或吐瀉後,熱沒有退,身上出現斑疹的情況。
藥材:大青(150克),豆豉(約120毫升),阿膠(30克,炙烤過),甘草(30克,炙烤過)。
製作方法:將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塊狀,每次取20克左右,加入約300毫升的水,煎煮至剩下約150毫升,再加入阿膠攪拌融化後服用。
(知母桂心湯)(九十七):治療傷寒後沒有痊癒,早晚發熱像瘧疾一樣的情況。
藥材:知母(30克),麻黃(30克,去除莖節),甘草(30克,炙烤過),芍藥(30克),黃芩(30克),桂心(30克)。
製作方法:將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塊狀,每次取15克左右,加入約300毫升的水和四片生薑,煎煮至剩下約200毫升,去藥渣,取約160毫升的清液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服用後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如果出現心煩、失眠、想喝水的情況,可以少量飲水,讓胃氣調和即可痊癒。
(三黃丸)(九十八):治療吐血和黃疸。
藥材:黃連(90克),大黃(30克),黃芩(60克)。
製作方法:將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熱開水送服。
(桔梗半夏湯)(九十九):治療傷寒引起的寒熱不調,胸腹部痞悶脹滿,時常發作疼痛,調和陰陽,消除痞悶脹滿。
藥材:桔梗(30克,稍微炒過並切細),半夏(30克,用薑汁炮製過),枳實(15克,用麩皮炒至紅色),陳皮(30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膜並烘乾)。
製作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5克,加入約300毫升的水和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約200毫升,去藥渣,趁熱服用。
(三黃熟艾湯)(一百):治療傷寒四五天後出現腹瀉,大便稀溏,同時有發熱,服用白通湯等藥效果不佳,服用此湯可以清熱止瀉。
藥材:黃芩、黃連、黃柏(各約10克),熟艾(約半個雞蛋大小)。
製作方法:將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塊狀,加入約600毫升的水,煎煮至剩下約200毫升,去藥渣,溫熱服用。
(薤白湯)(一百一):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大便如腐肉汁,或帶有紅色黏液,腹部疼痛,以及各種熱毒。
藥材:豆豉(250克,用棉布包裹),薤白(一把),梔子(七枚,較大的要掰開)。
製作方法:將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塊狀,加入約750毫升的水,先煎煮梔子十次沸騰,再加入薤白煎煮至剩約600毫升,最後加入豆豉煎煮至剩約360毫升,去藥渣,每次服用約200毫升。
(赤石脂丸)(一百二):治療傷寒發熱並腹瀉。
藥材:黃連,當歸(各60克),赤石脂,乾薑(炮製過,各30克)。
製作方法:將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地榆散)(一百三):治療傷寒熱毒沒有解除,晚上發高燒,腹痛,大便痢疾帶膿血。
藥材:地榆(30克,切片),犀角屑(30克),黃連(30克,去除鬚根略炒),茜根(30克),黃芩(30克),梔子仁(15克)。
製作方法:將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15克,加入約300毫升的水和5寸長的薤白,煎煮至剩下約180毫升,去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黃連阿膠湯)(一百四):治療傷寒熱毒進入胃部,導致腹瀉帶有膿血。
藥材:梔子仁(15克),黃柏(30克,稍微炙烤並切片),黃連(60克,去除鬚根略炒),阿膠(30克,切碎炒至黃色)。
製作方法:將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15克,加入約300毫升的水,煎煮至剩下約200毫升,去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桃仁湯)(一百五):治療蟲食病。
藥材:槐子(搗碎,30克),艾葉(30克),大棗(十五枚,去核),桃仁(30克,去皮尖,炒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