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活人書》~ 卷第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2)

1. 脈穴圖

關下一分為神門。左關為人迎。右關為氣口。三陽從地長,故男子尺脈常沉;三陰從天生,故女子尺脈常浮。男子陽多而陰少,其脈在關上,故寸盛而尺弱;女子陰盛而陽微,其脈在關下,故寸沉而尺盛。所以男子不可以久瀉,女子不可以久吐。男得女脈為不足,女得男脈為太過。

所謂反也。(今人以男子尺脈常弱,女子尺脈常盛謂之反,非也。男子陽有餘,脈在上,尺脈必弱;女子陰有餘,脈在下,寸脈必微,乃是正也,非反也。又以男子以右尺為命門,女子以左尺為命門,謂之反亦非也。男子得陰以生,先生右腎;女子得陽以長,先生左腎,乃是正也。

非反也。所謂反者,只是男子尺脈當弱今反盛,女子尺脈應盛今反弱,謂之反耳。)聖人以察陰陽以決生死,雖經絡流注,如環無端,豈能逃於三部者耶?

(八)問診候之法

凡初下指,先以中指揣按得關位,乃齊下前後二指為三部脈。前指寸口也,後指尺部也。若人臂長乃疏下指,若臂短乃密下指。先診寸口。(男先左手,女先右手)浮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次,重按消息之;次,上竟消息之;次,下竟消息之;次,推指外消息之;次,

推指內消息之。(醫家責肥人脈浮為肌肉厚實,重取乃得;若舉手而得,則其浮也甚矣。責瘦人脈沉為皮脈相附而易見;若按之始應,則其沉也亦甚矣。)凡診脈,以氣息平定,方下指。以一呼一吸為一息;其一息之間,脈息四至或五至,不大不小,與所部分四時相應者,為平和脈也。

過則為至;不及則為損。損至之脈,難經言之詳矣。(所屬部分,謂心位洪,肺位浮,腎位沉,肝位弦,脾位緩也;四時謂春脈弦,夏脈洪,四季脈緩,秋脈浮,冬脈沉也。假令心脈本位雖當見洪,得冬脈須微帶沉下,是四時相應,餘皆仿此。)

(九)問脈息之證

脈之字,從肉從䗃,又作𧖴。蓋脈以肉為陽,𧖴以血為陰。華佗云:脈者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則脈緩。又長人脈長;短人脈短;性急則脈急;性緩則脈緩。反此者逆。按內經云:形盛脈細,氣少不足以息者危;

形瘦脈大,胸中氣多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難經云:數者腑也;遲者臟也。數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王叔和云:脈沉為在裡;脈浮為在表;遲則在臟;數則在腑;滑為實為下;數為虛為熱。張仲景云: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

此名陰也。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大抵陽脈常浮而速,陰脈常沉而遲。七表屬腑,病在於陽,春夏見之易治;八里屬臟,病在於陰,秋冬見之猶輕。假令數在左寸,浮之得者熱入小腸;沉之得者熱入於心。餘皆仿此。脈理精微,非言可盡;論其梗概,不出於此矣。

白話文:

關脈的下方一寸是神門穴。左邊的關脈是人迎穴,右邊的關脈是氣口穴。三陽經脈從地面向上生長,所以男子的尺脈通常是沉的。三陰經脈從天上向下產生,所以女子的尺脈通常是浮的。男子體內陽氣多而陰氣少,脈象在關脈的上方,所以寸脈旺盛而尺脈較弱。女子體內陰氣旺盛而陽氣微弱,脈象在關脈的下方,所以寸脈沉而尺脈旺盛。因此,男子不宜長期使用瀉法,女子不宜長期使用吐法。男子出現女子的脈象,表示氣血不足;女子出現男子的脈象,表示氣血太過。

這叫做「反常」。(現在的人認為男子尺脈常弱,女子尺脈常盛是反常,其實不是。男子陽氣有餘,脈象在上,尺脈必然較弱;女子陰氣有餘,脈象在下,寸脈必然微弱,這才是正常的,並非反常。又有人認為男子以右尺脈為命門,女子以左尺脈為命門,這也稱之為反常,也是不對的。男子先天得到陰氣而生長,首先產生右腎;女子先天得到陽氣而生長,首先產生左腎,這才是正常的,並非反常。

所謂的反常,指的是男子尺脈本應較弱,現在反而旺盛;女子尺脈本應旺盛,現在反而較弱,這才叫做反常。)聖人通過觀察陰陽來判斷生死。即使經絡氣血運行流注,像圓環一樣沒有終點,也逃脫不了寸、關、尺三部的觀察。

(八)問診時把脈的方法

當初把手指放上去時,先用中指找到關脈的位置,然後再將食指和無名指對齊放下,這樣就形成了寸、關、尺三部的脈象。食指所在的位置是寸口脈,無名指所在的位置是尺部脈。如果被診脈者的手臂較長,就把手指放得鬆散一些;如果手臂較短,就把手指放得密集一些。先診寸口的脈象(男子先診左手,女子先診右手),輕輕按壓體會脈象,接著中等力道按壓體會脈象,然後重力按壓體會脈象。再按壓到最上端體會脈象,再按壓到最下端體會脈象。然後,將手指推向外側體會脈象,再將手指推向內側體會脈象。(醫家認為,肥胖的人脈象浮是因肌肉厚實,需要重按才能摸到脈;如果輕輕一按就摸到脈,那麼他的浮脈就過於明顯了。認為瘦的人脈象沉是因皮膚和脈絡緊貼,容易被摸到;如果一按就感覺到脈,那麼他的沉脈也過於明顯了。)凡是診脈,要等到被診脈者呼吸平穩後,再將手指放上去。以一呼一吸為一息,在一息之間,脈搏跳動四至五次,不大不小,並與所屬部位和四季時令相應的,就是平和的脈象。

跳動次數過多就是「至脈」,跳動次數不足就是「損脈」。關於損脈和至脈,難經已經有詳細的說明。(所謂所屬部位,是指心臟部位的脈象是洪脈,肺臟部位的脈象是浮脈,腎臟部位的脈象是沉脈,肝臟部位的脈象是弦脈,脾臟部位的脈象是緩脈。所謂四季時令,是指春季的脈象是弦脈,夏季的脈象是洪脈,四季末的脈象是緩脈,秋季的脈象是浮脈,冬季的脈象是沉脈。比如,心臟部位的脈象本應是洪脈,如果在冬季,就應帶一點沉下的感覺,這才是與四季相應。其餘的都可依此類推。)

(九)問脈象所代表的病證

「脈」這個字,從肉從䗃(䗃,音ㄇㄧˋ),又寫作𧖴(音ㄇㄞˋ)。大概是因為脈以肉為陽,而䗃以血為陰。華佗說:「脈是氣血的先兆。」氣血旺盛則脈象旺盛,氣血衰弱則脈象衰弱;氣血有熱則脈象數(快),氣血寒冷則脈象遲(慢);氣血微弱則脈象弱,氣血平和則脈象緩。又,身材高大的人脈象較長,身材矮小的人脈象較短;性情急躁的人脈象較快,性情和緩的人脈象較慢。如果脈象和這些相反,就是反常的。內經說:「形體豐盛而脈細,呼吸氣少且不足,屬於危險。」

「形體消瘦而脈大,胸中氣多的,將會死亡。」「形體與氣相符合的,則可存活;不協調的,則會生病。」難經說:「脈象數(快)的,代表腑的病變;脈象遲(慢)的,代表臟的病變。數脈表示有熱,遲脈表示有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王叔和說:「脈象沉的,表示病在內;脈象浮的,表示病在表。遲脈表示病在臟,數脈表示病在腑。滑脈表示實證或下病,數脈表示虛證或熱證。」張仲景說:「脈象大、浮、數、動、滑的,屬於陽脈;脈象沉、澀、弱、弦、微的,屬於陰脈。陰病見陽脈的可以存活,陽病見陰脈的則會死亡。」總的來說,陽脈通常是浮而快的,陰脈通常是沉而慢的。七表屬於腑,病在陽,春夏見到容易治療;八里屬於臟,病在陰,秋冬見到病情較輕。比如,數脈在左寸,浮按能摸到,表示熱邪進入小腸;沉按能摸到,表示熱邪進入心臟。其他的脈象都可以依此類推。脈象的道理精微奧妙,不是言語能夠完全說清楚的,只能概括地談論,不出以上這些範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