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安石

《傷寒總病論》~ 卷第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7)

1. 上蘇子瞻端明辨傷寒論書

若一一分星較合,如古方承氣湯,水少藥多,何以裁之?所以《聖惠方》煮散,盡是古湯液,豈一一計較多少。治病皆有據,驗在調習多者,乃敢自斟酌耳。設有問暑熱重於溫病者,宜行重複方,卻多行煮散者何?安時謂夏月多自汗,腠理易開,經云: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故用煮散。或有病勢重者,即於湯證之下注云:不可作煮散也。

如此之類者頗多,聊引梗概。俗云:耕當問奴,織當訪婢。士大夫雖好此道,未必深造,宮妒朝嫉者眾,吹毛求瑕,安不爍金,更望省察狂瞽之言。千浼臺聽,悚息無地。

白話文:

如果每一項都仔細地按照比例對照,就像古代的承氣湯,水少藥多,那要怎麼調整呢?所以《聖惠方》裡面的煮散,全部都是古代的湯液方劑,難道要每一味藥都仔細計算份量嗎?治病都有根據,而療效往往在於多次的調整和實踐,才能夠自己斟酌藥量。如果有人問,暑熱的病情比溫病來得嚴重,應該使用重複的方劑,卻反而多用煮散,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夏天時人們容易流汗,皮膚毛孔容易打開,正如經書說的:「天氣炎熱,地氣也熱,所以經脈中的水液容易沸騰溢出。」因此才使用煮散。或者遇到病情比較嚴重的,就會在湯劑的下方註明:不可用煮散。

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我只是簡單地說明一下。俗話說:「耕田要問農夫,織布要問婢女。」士大夫雖然喜歡研究醫學,但未必深入了解,而嫉妒又排斥的人很多,他們會吹毛求疵,想要找出缺點,這樣怎麼不會損害醫學呢?我希望能夠仔細地觀察那些不成熟的言論,如果這些錯誤的說法被上面採納,我將感到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