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六 (1)
卷第六 (1)
1. 傷寒雜方
冬夏傷寒,發汗極效,,時雨散,。(冬春及夏初行之大驗。)
蒼朮(四兩),甘草,麻黃(各二兩),豬牙皂角(四挺),
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三兩沸,和滓溫服,蓋覆取汗出,立效。但是時行寒疫,皆宜服此,可多合以拯貧民。
傷寒頭痛,,玄精石方,。
石膏,太陰玄精石(各一兩),麻黃(二兩),甘草(半兩),
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竹葉二七片,煎七分,去滓,溫飲,不計時候。
傷寒頭痛不止,,瓜蒂牙硝散,。
藜蘆(一錢),瓜蒂(三錢),牙硝(二錢),腦麝(各少許),
細末,吹少許入鼻,得嚏則愈。
時氣八九日,喘悶煩躁,,麻黃杏子湯,。
桔梗,麥門冬(各一兩),麻黃(一兩半),杏仁,黃芩,甘草(各三分),
粗末,每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溫日可四五服。
時氣腦熱,頭疼不止,,朴硝散,。
川朴硝,研,生油調塗頂上。
時氣豌豆瘡出不快,心神煩悶,,犀角五香湯,。
犀角屑,丁香,乳香,木香(各半兩),玄參,升麻(各一兩),麝香(一分),
粗末,每五錢水一盞,竹瀝半盞,煎八分,溫溫日三四服。
白話文:
《傷寒雜方》
冬季和夏季的傷寒,發汗效果極佳,可用「時雨散」。(在冬春之際及夏初使用非常有效。)
時雨散:
蒼朮(四兩)、甘草、麻黃(各二兩)、豬牙皂角(四條)。
製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杯,煎煮至沸騰兩三次,連同藥渣溫熱服用,蓋被讓身體出汗,立刻見效。凡是流行性寒疫,都適合服用此方,可多配製以救濟貧民。
傷寒頭痛方:
玄精石方:
石膏、太陰玄精石(各一兩)、麻黃(二兩)、甘草(半兩)。
研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杯、竹葉十四片,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熱飲用,不限時間。
傷寒頭痛不止方:
瓜蒂牙硝散:
藜蘆(一錢)、瓜蒂(三錢)、牙硝(二錢)、冰片與麝香(各少許)。
研成細末,取少量吹入鼻中,打噴嚏後即可痊癒。
時氣病八九日後,喘悶煩躁方:
麻黃杏子湯:
桔梗、麥門冬(各一兩)、麻黃(一兩半)、杏仁、黃芩、甘草(各三分)。
研成粗末,每次五錢,加水一杯半,煎煮至八分,溫熱服用,每日可服四至五次。
時氣病腦熱,頭痛不止方:
朴硝散:
川朴硝研成細粉,用生油調和後塗抹於頭頂。
時氣病豌豆瘡(天花)發作不順,心神煩悶方:
犀角五香湯:
犀角屑、丁香、乳香、木香(各半兩)、玄參、升麻(各一兩)、麝香(一分)。
研成粗末,每次五錢,加水一杯、竹瀝半杯,煎煮至八分,溫熱服用,每日三至四次。
2. 妊娠雜方
妊娠時氣,令子不落,,伏龍肝散,。
伏龍肝為末,水調塗臍下,干時易之,疾瘥乃止。
妊娠傷寒,內熱極甚,令不傷胎,,吞雞子法,。
取雞子,以絹袋貯投井底,浸令極冷,旋破吞六七枚,佳。
妊娠傷寒,腹脹,大便不通,喘急,,牽牛散,。
大黃,鬱金,青橘皮(各一兩),甘草(三分),牽牛子(取末,二兩),
細末,不計時,薑湯調下二錢,以利為度。
妊娠傷寒,服汗下諸藥,熱已退,覺氣虛不和,宜與此藥安胎,,黃耆人參湯,。
黃耆,人參,半夏,陳橘皮,麥門冬,當歸,赤茯苓(各半兩),
粗末,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三片,煎七分,去滓,下阿膠末一小匕,烊化,溫與之,日可三四服。
大熱甚胎不安者,不宜前藥,宜用,阿膠散,。阿膠末一錢半,竹瀝調下,無竹瀝,用小麥、竹葉煎湯調下。
妊娠傷寒四五日以上,心腹脹,渴不止,腰痛重,,橘皮枳實湯,。
枳實,麥門冬(各三分),陳橘皮(一兩),
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四片,煎八分,去滓,溫服。
妊娠熱病,胎死腹中,,鹿角屑湯,。
鹿角屑(一兩),
水一碗,蔥白五莖,豉半合,煎六分,去滓,溫作二服。
又方,,益母草飲子,。益母草絞汁,飲半升,即出。
治傷寒小產,惡露不行,腹脹煩悶欲死,,大黃桃仁湯,。
朴硝,大黃,
二味等分末之,每一錢或二錢,桃仁去雙仁皮尖,碎之,濃煎湯調下,以通為度,日三服。
小產後,其惡露被熱蒸斷不行,,地黃飲子,。
地黃汁,藕汁(各一碗),生薑汁(一盞),
令和暖,溫分三四服,微有寒,煎二十沸服之,亦下死胎。
傷寒產後,血運欲絕,,紅花散,。
紅花,荷葉,薑黃(等分)末之,炒生薑,小便調下二錢。
凡傷寒小產,夏月宜少用醋炭,多有煩悶運死者。
傷寒產後,惡血衝心,悶亂口乾,,生薑小便飲子,。
生地黃汁,藕汁,小便(各一盞),和勻,煎三兩沸,溫熱分作三服。
傷寒產後,惡露為熱搏不下,煩悶脹喘狂言者,抵黨湯及桃仁承氣湯主之。(二方在可下門中。)
傷寒小產後,煩悶,大躁渴,,石膏栝蔞湯,。
黃連,黃芩,甘草,栝蔞根(各一兩),石膏(一兩半),
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一盞。
白話文:
妊娠雜方
- 妊娠時氣(防止流產)
- 伏龍肝散:將伏龍肝研成細末,用水調和塗抹在肚臍下方,乾了就換新的,直到病癒為止。
- 妊娠傷寒(內熱嚴重,保護胎兒)
- 吞雞子法:將雞蛋用絹袋裝好,放入井底浸泡至極冷,取出後打破吞服六七枚,效果佳。
- 妊娠傷寒(腹脹、便秘、喘急)
- 牽牛散:大黃、鬱金、青橘皮(各一兩)、甘草(三分)、牽牛子(研末,二兩),研成細末,不限時間,用薑湯調服二錢,以通便為度。
- 妊娠傷寒(熱退後氣虛不安胎)
- 黃耆人參湯:黃耆、人參、半夏、陳橘皮、麥門冬、當歸、赤茯苓(各半兩),研成粗末,每次四錢,加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後加入阿膠末一小匙,融化後溫服,每日可服三四次。
- 大熱胎不安者:改用阿膠散,阿膠末一錢半,用竹瀝調服;若無竹瀝,可用小麥、竹葉煎湯調服。
- 妊娠傷寒四五日以上(心腹脹、口渴、腰痛)
- 橘皮枳實湯:枳實、麥門冬(各三分)、陳橘皮(一兩),研成粗末,每次五錢,加水一盞半、生薑四片,煎至八分,去渣溫服。
- 妊娠熱病(胎死腹中)
- 鹿角屑湯:鹿角屑一兩,加水一碗、蔥白五根、豉半合,煎至六分,去渣後分兩次溫服。
- 益母草飲子:絞取益母草汁,飲用半升,可排出死胎。
- 傷寒小產(惡露不行、腹脹煩悶)
- 大黃桃仁湯:朴硝、大黃等分研末,每次一至二錢,用桃仁(去皮尖)搗碎煎濃湯調服,以通便為度,每日三次。
- 小產後惡露因熱滯留
- 地黃飲子:生地黃汁、藕汁各一碗,生薑汁一盞,混合溫熱後分三四次服用;若微有寒,可煮沸二十次後服用,亦可排出死胎。
- 傷寒產後(血暈欲絕)
- 紅花散:紅花、荷葉、薑黃等分研末,用炒生薑和小便調服二錢。
- 注意:夏季小產後應少用醋炭,以免加重煩悶暈厥。
- 傷寒產後(惡血衝心、悶亂口乾)
- 生薑小便飲子:生地黃汁、藕汁、小便各一盞,混合煮沸兩三滾,溫熱分三次服用。
- 傷寒產後(惡露因熱滯留、煩悶脹喘狂言)
- 可用抵黨湯或桃仁承氣湯(詳見「可下門」)。
- 傷寒小產後(煩悶躁渴)
- 石膏栝蔞湯:黃連、黃芩、甘草、栝蔞根各一兩,石膏一兩半,研成粗末,每次四錢,加水一盞半,煎至八分,溫服一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