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則庵纂輯,裘慶元輯

《傷寒捷訣》~ 剛痙柔痙

回本書目錄

剛痙柔痙

1. 剛痙柔痙

元來痙病屬膀胱。口噤如癇身反張。此是傷風感寒濕。故分兩痙有柔剛。無汗為剛須易識。惟有葛根湯第一。有汗為柔見端的。桂枝葛根湯救急。二經皆宜續命湯。剛痙去桂用麻黃。柔痙去麻當用桂。只依此法最為良。

白話文:

原來痙攣病屬於膀胱經。口部緊閉,身體僵直,像癲癇一樣發作。這是由於受風寒濕邪侵襲所致。因此痙攣症狀分為兩種類型:柔痙和剛痙。無汗的是剛痙,容易辨別。治療剛痙,首選葛根湯。有汗的是柔痙,症狀明顯。治療柔痙,用桂枝葛根湯急救。不論是剛痙還是柔痙,續命湯都能繼承前方的治療效果。剛痙時,去桂枝,加麻黃;柔痙時,去麻黃,加桂枝。只要按照這個方法,治療效果最佳。

痙者。太陽中風。重感寒濕而致也。凡太陽過汗。濕家發汗。產後血虛。以及破傷風。皆致發痙。經曰。身熱足寒,頭項強急、惡寒、頭熱、面赤、背反張、口噤。脈沉細。如發痙狀是也。若先受風。復感寒。無汗惡寒。為剛痙。先受風。復感寒。惡風有汗。為柔痙。古方通用小續命加減治之。

白話文:

抽搐症是太陽風寒濕所致。凡是太陽中風過多出汗、濕氣導致出汗、產後氣血虛弱以及破傷風,都可能導致抽搐。

《醫經》上說:全身發熱,四肢發冷,頭頸強直,畏寒,頭熱,臉紅,後背僵硬,嘴巴緊閉,脈搏細弱。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是抽搐。

如果先受風寒,後又受寒,不發汗,怕冷,這就是「剛痙」。先受風寒,後又受寒,怕風,有汗,這就是「柔痙」。

古代的方劑常用小續命湯加減來治療抽搐。

有汗去麻黃。無汗去桂枝。然剛痙屬陽。每多急滿之症。宜大承氣湯下之。柔痙屬陰。每多厥逆之症。宜桂心白朮散附子防風散溫之。大抵剛痙易治。柔痙難治。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白話文:

如果有出汗症狀,就去掉麻黃;如果沒有出汗症狀,就去掉桂枝。但是,剛痙病症屬於陽熱,通常會出現發作迅速、氣血充盈的症狀,應當用大承氣湯進行瀉下治療。柔痙病症屬於陰寒,通常會出現厥逆(冷汗、四肢冰冷、脈搏細弱)的症狀,應當用桂心白朮散和附子防風散進行溫暖治療。一般而言,剛痙比較容易治療,而柔痙比較難治癒。神機妙算全在於醫生自身。

小續命湯防己桂。杏仁黃芩芍藥配。甘草參芎與麻黃。附子防風一同會。

白話文:

小續命湯:

  • 防己、桂枝
  • 杏仁、黃芩、芍藥
  • 甘草、黨參、川芎、麻黃
  • 附子、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