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捷訣》~ 濕溫

回本書目錄

濕溫

1. 濕溫

濕溫譫熱汗流頻,腹滿脛寒頭目疼。病在太陰無發汗,加蒼白朮效如神。

濕溫者,謂傷於濕,因而中暑,濕與熱搏,即發濕溫也。其脈寸濡而弱,尺小而急;其狀胸滿,頭目痛,發壯熱,若妄言,身上汗多,而脛逆冷;其病則在太陰經,宜以白虎加蒼朮湯治之。凡濕溫不可發汗,發汗則使人不能言,耳聾不知痛處,其身青面色變,是名重暍。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白話文:

濕溫症患者,會出現神志不清說胡話、大量出汗、腹部脹滿、小腿冰冷、頭疼眼痛等症狀。此病症是因濕邪侵犯,導致中暑,濕熱交爭而成。病位在太陰經,不宜發汗,若服用白虎加蒼朮湯則療效顯著。

濕溫病指的是因濕邪侵襲而導致中暑的疾病,濕熱相搏而發病。脈象表現為寸脈濡弱,尺脈細小而急促。症狀包括胸悶、頭疼眼痛、高熱、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全身多汗,但小腿卻冰冷。此病在太陰經,宜用白虎加蒼朮湯治療。凡是濕溫病,絕對不能發汗治療,否則會導致患者不能說話、耳聾、感覺不到疼痛、面色青紫等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這就叫做「重暍」,醫生這樣治療等於殺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