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捷訣》~ 總論
總論
1. 總論
欲治傷寒。先須識症。診脈定名。處方必應。且如太陽有傷榮傷衛之分。陽明有在經在腑之病。少陽但主乎中。故曰膽為清淨。至三陰有傳經直中之不常。須究脈理而推詳。傳經者。脈沉數而煩熱。直中者。脈沉細而清涼。當汗而下。為結胸痞氣。當下而汗,為厥竭亡陽。腸垢鶩溏。
白話文:
想要治療傷寒,首先必須辨別症狀。通過診脈定案,對症下藥。例如:太陽證有傷榮、傷衛之分;陽明證有在經、在腑之病;少陽證只主於中焦,所以說「膽為清淨」。至於三陰證,有傳經直中的不正常現象。需要研究脈象規律並推敲分析。傳經者,脈沉數而煩熱;直中者,脈沉細而清涼。應發汗卻下利,是因為結胸痞氣。應下利卻發汗,是因為厥竭亡陽。還有腸垢鶩溏(即腹瀉)等證候。
須辨協寒協熱。瘀熱蓄血。可知發黃發狂。癃疹斑爛。起於濕熱二毒。筋惕肉瞤。由於汗下兩傷。若夫風溫濕溫。風濕中濕。風溫則喘息多眠。濕溫則妄言不食。風濕肢體重而額汗流。中濕肌膚黃而小便赤。溫病發於春時。熱病生於夏月。陽毒則面赤而狂斑。陰毒則唇青而冷厥。
白話文:
必須辨別是寒症還是熱症,以及血瘀熱蓄。如果發黃發狂、生瘡疹潰爛,大多是由於濕熱之毒。
筋脈抽搐、肌肉顫動,是因為汗出和瀉下過度所傷。
風溫、濕溫、風濕、中濕:
- 風溫:會喘息、愛睏。
- 濕溫:會胡言亂語、不想進食。
- 風濕:肢體沉重、額頭出汗。
- 中濕:皮膚發黃、小便發紅。
溫病發於春季,熱病發於夏季。
陽毒:面部發紅、長紅色斑疹。 陰毒:嘴脣發青、手腳冰冷。
發汗戰汗。身涼者喜水火既濟之功。合病並病。下利者俱土木互相為克。又聞實為譫語。虛作鄭聲。水氣停蓄者。或嘔或噦。火邪劫奪者。或狂或驚。蛔厥狐惑。總是蟲症之號。剛痙柔痙。併為風病之名。霍亂乃暑濕相搏。寒熱是邪正交爭。喘咳者。水搏寒而所致。吐衄者熱迫血而妄行。
白話文:
- 發出汗液或戰慄出汗。身體寒冷的人喜歡水火平衡的調和作用。
- 合併症和並發症。腹瀉的人都是土性體質與木性體質相互剋制。
- 又聽說實證會胡言亂語,虛證會說話虛弱無力。
- 水氣停留在體內的人會嘔吐或噁心。火邪侵襲的人會發狂或驚厥。
- 蛔蟲和狐惑之疾都是蟲症的徵兆。強直痙攣和柔弱痙攣都是風病的稱呼。
- 霍亂是暑熱和濕邪相互作用的結果。寒熱交替是邪氣與正氣交爭的表現。
- 喘咳是由於水與寒氣相搏造成的。吐血衄血是由於熱氣逼迫血液而亂行引起的。
單伏雙伏。此非怪脈。乃否極泰來之兆。陽易陰易。皆為危症。犯男交女接之情。惡寒喘嗽者。發表自愈。惡熱喘滿者。攻裡必寧。咳逆又名呃忒。動悸更曰怔忡。雙傳者雙經同病。百合者。百脈一宗。懊惱因心中之鬱悶。煩躁是內熱之薰蒸。臍痛引陰。名為臟結。厥利能食。
白話文:
單伏雙伏 :指脈搏時而消失,時而出現,這不是罕見的脈象,而是否極泰來的徵兆。
陽易陰易 :指脈搏的陰陽變化太過明顯,都是危險的症狀。
犯男交女之情 :指與異性交合。如果出現惡寒、喘咳,表明陽氣外發,自行發散即可痊癒。如果出現惡熱、喘脹,應攻下裡熱才能安寧。
咳逆 ,又稱呃忒:指咳嗽和嘔吐。
動悸 ,又稱怔忡:指心悸。
雙傳 :指兩個經絡同時發病。
百合 :指百脈同源。
懊惱 :因心中鬱悶而煩躁。
煩躁 :因內熱燻蒸而煩躁。
臍痛引陰 :指臍部疼痛引發陰氣凝結,稱為臟結。
厥利能食 :指腹瀉後仍然能進食。
號曰除中。瘛瘲者。手足抽搐。怫鬱者。頭面蒸紅。勞食再復。緣新瘥之狂禁。過經不解。與溫瘧之相同。蓋傷寒傳變之不一。非雜病徑直而可攻。予茲略陳其要。學者自宜變通。
白話文:
稱為除中。瘛瘲:四肢抽搐。怫鬱:頭面潮紅。勞食復發,是因為新癒的熱病被壓制住,過了一段時間後沒有解除。與溫瘧的症狀相似。這是傷寒病症轉變不定的緣故,不是單純的雜病可以攻治的。我這裡只簡要地說明其要點,學醫的人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