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則庵纂輯,裘慶元輯

《傷寒捷訣》~ 痞氣

回本書目錄

痞氣

1. 痞氣

滿而不痛名為痞。枳桔頻投是妙方。更有瀉心湯可服。大黃附子半甘姜。

白話文:

胃脹滿但沒有疼痛的,叫做痞。枳實和桔梗經常一起使用,是治療痞的好方法。另外可以用瀉心湯,裡面有:大黃、附子、乾薑。

按傷寒心下痞硬而痛者。為結胸。為實。硬滿而不痛者。為痞氣。為虛。凡傷寒痞氣。輕者通用枳桔湯。其行氣下膈也。若心下痞。按之濡。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若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若寒多熱少。胸滿而不痛。脈濡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患者如果心下痞硬而痛,屬於結胸,是實證。如果心下痞硬滿但無痛,屬於痞氣,是虛證。凡是傷寒痞氣,症狀輕微的,可以用枳桔湯,它能行氣下膈。如果心下痞按之濡,關上浮,可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如果心下痞,並且伴隨惡寒汗出,可以用附子瀉心湯。如果寒多熱少,胸滿無痛,脈濡,可以用半夏瀉心湯。

若干嘔有水氣者。生薑瀉心湯主之。若干嘔下利腹鳴者。此非結熱。但以胃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大抵傷寒之痞。與雜症不同。傷寒之痞。從外之內。故宜苦瀉。雜症之痞。從內之外。故宜辛散。

白話文:

一些嘔吐帶有水氣的人,可以用生薑瀉心湯來治療。一些嘔吐、腹瀉、腹鳴的人,並不是熱結,而是因為胃虛,客氣(外邪)上逆導致的硬痞。可以服用甘草瀉心湯來治療。

總的來說,傷寒引起的痞證與其他病症引起的痞證不同。傷寒引起的痞證,是由於外邪入侵引起的,所以需要用苦寒瀉下的藥物治療。其他病症引起的痞證,是由於內在原因引起的,所以需要用辛溫散寒的藥物治療。

附子瀉心用三黃。寒加熱藥以維揚。痞乃熱邪寒藥治。惡寒加附始相當。半夏瀉心黃連芩。乾薑甘草與人參。大棗和之治虛痞。法在降陽並和陰。(去人參即甘草瀉心湯加姜即生薑瀉心湯)

白話文:

附子瀉心湯: 用黃連、黃芩、黃柏來瀉心火。如果患者有寒象,則加附子溫補陽氣。

痞證: 由熱邪引起的痞證,要用寒涼藥物治療。

惡寒: 如果患者有惡寒症狀,則加用附子以補陽。

半夏瀉心湯: 用半夏、黃連、黃芩瀉心火。加上乾薑、甘草、人參補氣健脾。另外加點大棗可以補氣血,治療氣陰兩虛引起的痞證。

治療原則: 降陽氣、和陰氣。

注:

  • 去除人參後即為甘草瀉心湯。
  • 加入生薑後即為生薑瀉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