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浮腫門
浮腫治法,開鬼門者,發汗也,潔淨府者,利小便也。
凡小兒面目遍身浮腫者,或因胎稟虛弱,卒冒風濕,或因瘧疾汗後,不曾禁風,皆成此症。輕者用胃苓丸治之,重者用加減胃苓湯治之。
凡小兒浮腫,又加喘急者,此脾傳肺也,當傳治脾而兼治肺,日服加減胃苓湯,夜服葶藶丸。如先喘急而後面目浮腫者,此肺傳脾也,當專治肺而兼治脾,日服葶藶丸,夜服胃苓湯加麻黃、杏仁。如先浮腫而後腹脹者,此表邪傳裡也。只以加減胃苓湯主之。
凡浮腫,不可妄用汗下,更不宜用大戟、甘遂、牽牛之類,以傷元氣。
加減胃苓湯
陳皮,蒼朮,厚朴(薑汁炒),甘草,豬苓,赤茯苓,澤瀉,木通,白朮,官桂,滑石,防己,五加皮,生薑皮
因喘而致者,加麻黃、杏仁、桑白皮。腹脹者,加大腹皮、木香、檳榔、蘇梗,去甘草。氣虛者,加人參。
燈心引,順取長流水煎,溫服。
浴法
於午時煎蔥百沸湯,避風處浴之。蓋覆,略取微汗,日日依此行之效。
祖專治浮腫,只用胃苓丸,用長流水、五加皮、燈心煎湯吞,外用浴法。
凡浮腫氣促,面黑,脈微細,不飲食者,不治。
白話文:
浮腫治療方法,所謂「開鬼門」是指發汗,「潔淨府」是指利尿。
小兒全身浮腫,可能是先天體質虛弱,突然受風寒濕邪侵襲,或是瘧疾痊癒後沒注意保暖受風,都可能導致此症。輕症用胃苓丸治療,重症用加減胃苓湯治療。
小兒浮腫伴隨呼吸急促,這是脾臟病變傳到肺臟,應當治療脾臟同時兼顧肺臟,白天服用加減胃苓湯,晚上服用葶藶丸。如果先出現呼吸急促後才浮腫,這是肺臟病變傳到脾臟,應當專治肺臟同時兼顧脾臟,白天服用葶藶丸,晚上服用加麻黃、杏仁的胃苓湯。如果先浮腫後腹脹,這是外邪入侵內裡,只用加減胃苓湯即可。
浮腫忌諱亂用發汗、瀉下之法,更不能使用大戟、甘遂、牽牛等峻下藥物,以免傷損元氣。
加減胃苓湯組成:
陳皮、蒼朮、厚朴(薑汁炒)、甘草、豬苓、赤茯苓、澤瀉、木通、白朮、官桂、滑石、防己、五加皮、生薑皮
因喘息而引起的浮腫,加麻黃、杏仁、桑白皮;腹脹者,加大腹皮、木香、檳榔、蘇梗,並去除甘草;氣虛者,加人參。
用燈芯草引火煎藥,要用流動的長流水煎煮,溫服。
沐浴療法:
午時用蔥煎煮開水一百沸,在避風的地方沐浴,蓋好被子,微微出汗即可,每日如此。
某位祖師專治浮腫,只用胃苓丸,並用長流水、五加皮、燈心草煎湯送服,外用沐浴療法。
若浮腫伴隨呼吸困難、面色發黑、脈搏微弱、不願進食者,則不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