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疝氣門
疝氣初得屬寒,久則屬火。
凡小腹疼痛,外腎腫硬者,此名疝氣。蓋由小兒久坐濕地,以致寒氣內侵於腎而得,所以小腹刺痛,外腎腫硬。但左為偏墜,右為膀胱。輕者內服五苓散加茴香、川楝子、橘核、檳榔,少加木通,屢試屢效。甚者加附子一片,即效。後服茱萸內消丸調之。外用敷藥及熏洗法。
凡小兒性急多啼,有傷於脾肝,以致睪丸腫大下墜者,小腹不痛,但外囊浮大,汩汩有聲。此宜二陳湯去甘草,加海藻、昆布、荔枝核、小茴香、川楝子,為末,順流水調服;更以瀉青丸去大黃加青皮,相間服之。
敷藥
用蚯蚓糞,不拘多少,為細末,以蔥汁調敷腫處,一日一換,以消為度。
熏法
用蔥捶研細,煎百沸湯,入鹽少許,以瓶盛之,令小兒正坐其上,蒸其腫處,待水溫洗之,後加敷藥。
灸法
牽小兒陰莖,向胯側比之,盡處是穴,左則取左,右則取右,並灸三陰交穴,各三壯。
祖傳治小兒疝氣偏墜,用茱萸內消丸,外用敷藥。
白話文:
疝氣初期屬寒症,時間久了就變成熱症。
凡是小腹疼痛,外生殖器腫脹堅硬的,就是疝氣。大多是因為小孩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寒氣入侵腎臟而引起的,所以小腹會刺痛,外生殖器腫脹堅硬。左側疝氣會往下墜,右側疝氣會影響膀胱。輕微的可以用五苓散加茴香、川楝子、橘核、檳榔,少量加木通,多次服用效果很好。嚴重的話再加附子一片,就會有效。之後服用茱萸內消丸來調理。也可以外敷藥物及熏洗。
有些小孩個性急躁愛哭鬧,傷了脾肝,導致睪丸腫大下垂,小腹不痛,但外陰囊腫大,還會有咕嚕咕嚕的聲音。這種情況適合服用二陳湯去掉甘草,再加入海藻、昆布、荔枝核、小茴香、川楝子,磨成粉末,用流動的水調服;同時服用瀉青丸去掉大黃,再加青皮,兩種藥物交替服用。
敷藥:
用蚯蚓糞,數量不限,磨成細粉,用蔥汁調和後敷在腫脹的地方,一天換一次,直到腫脹消退。
熏法:
把蔥搗碎磨細,煎煮沸騰,加少許鹽,裝在瓶子裡,讓小孩正坐其上,用熱氣蒸腫脹的地方,等到水溫了再洗掉,之後再敷藥。
灸法:
拉住小孩的陰莖,往胯部比劃,盡頭處就是穴位,左側疝氣就灸左側,右側疝氣就灸右側,並且灸三陰交穴,每個穴位灸三壯。
祖傳治療小兒疝氣下垂的方法:服用茱萸內消丸,外敷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