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蛤蟆瘴論症治歌

咳嗽小雞鳴,痰多吐血淋,升麻湯一劑,管叫得安寧。

白話文:

咳嗽聲音像小雞叫,痰多還吐血尿,服用升麻湯一劑,就能痊癒安寧。

2. 心腹痛門

心腹痛有六:有寒,有熱,有食,有積,有蟲,有霍亂。

凡小兒外感風寒,內傷冷物,胃氣當心而痛,啼哭悶絕,手足冷,或吐或不吐,以熱手按摩則止者,用草豆蔻丸主之。

凡小兒受寒,繞腹疼痛,叫哭不寧,手足冷,汗出,或泄或不泄,得熱稍定,以理中湯主之。

凡小兒腹痛,無時舉發者,此積痛也。不可數下,下則氣傷而難愈,以集聖丸調之。

凡小兒飲食之後,卒然腹痛,此傷食也。須問其平日,曾有此疾否?若原無此疾,作傷食看,以丁香脾積丸利去所傷之食,用原傷之物,煎湯送下。後以集聖丸調之。若原有此疾,當作積論。

凡小兒心腹疼痛,嘈雜,口吐清水,面黃肌瘦,得食即止,肚飢又作嘈雜痛,此蟲痛也。先用雄黃解毒丸,苦楝根白皮煎湯吞下,追去其蟲,後用集聖丸調之。如元氣弱者,不可下,只用集聖丸主之。

凡小兒晝則無事,夜則啼哭,此腹痛也。蓋腹屬陰。痛主寒,遇夜則發,陰寒甚也。以理中丸,燈心燒灰煎湯下。

草豆蔻丸

草豆蔻(麵包煨去油,一錢),陳皮(六錢),澤瀉,半夏(各一錢),桃仁(去皮尖,七粒),麥芽(炒,二錢半),神麯(炒),柴胡,薑黃(各四錢)

共為末,湯浸蒸餅為丸,白湯下。

丁香脾積丸

丁香,良薑(醋炙,各五錢),木香,巴豆霜,三稜(煨),莪朮(各三錢),青皮(醋浸去白,五錢),皂角(燒存性,二錢),百草霜(四錢)

共為末,醋糊丸。有積,茴香湯下。傷食,原物湯下。水瀉者,甘草湯下。

祖傳治腹痛,甚者,解毒丸下之,輕者,脾積丸下之。

凡小兒心腹痛急,面青,手足冷,指甲青,目上竄,悶亂煩躁,狂言邪語,噴藥喘急者,皆不治。

白話文:

心腹痛門

嬰兒腹痛可分為六種:寒症、熱症、食積、積滯、蟲積、霍亂。

若嬰兒因外感風寒或內服寒涼食物,導致胃氣上逆而腹痛,哭鬧不止,手腳冰冷,可能嘔吐或不嘔吐,用溫熱的手按摩腹部能暫時緩解,則應服用草豆蔻丸。

若嬰兒受寒,腹部疼痛,哭鬧不安,手腳冰冷,出汗,可能腹瀉或不腹瀉,溫暖後症狀稍緩,則應服用理中湯。

若嬰兒時常無緣無故地腹痛,這是積滯引起的疼痛。不可多次服用瀉藥,否則會傷氣,難以痊癒,應用集聖丸調理。

若嬰兒進食後突然腹痛,這是傷食。需詢問平時是否常有此症狀。若以前沒有,則視為傷食,服用丁香脾積丸排出積滯的食糜,並用引起傷食的食物煎湯送服藥丸。之後再用集聖丸調理。若以前就有此症狀,則應視為積滯處理。

若嬰兒心腹疼痛,腸鳴嘈雜,吐清水,面色萎黃消瘦,進食後症狀緩解,飢餓時又發作,這是蟲積。先服用雄黃解毒丸,並用苦楝根白皮煎湯服用,驅除蟲積,之後再用集聖丸調理。如果元氣虛弱,不可服用瀉藥,只用集聖丸即可。

若嬰兒白天無事,晚上哭鬧,這是腹痛。因為腹部屬陰,疼痛多屬寒症,晚上發作,說明陰寒較重,應服用理中丸,並用燈芯草燒成灰後煎湯服用。

草豆蔻丸組成:

草豆蔻(麵包烤去油,一錢)、陳皮(六錢)、澤瀉、半夏(各一錢)、桃仁(去皮尖,七粒)、麥芽(炒,二錢半)、神麴(炒)、柴胡、薑黃(各四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湯水浸泡蒸餅,製成藥丸,用白開水送服。

丁香脾積丸組成:

丁香、良薑(醋炙,各五錢)、木香、巴豆霜、三稜(煨)、莪朮(各三錢)、青皮(醋浸去白,五錢)、皂角(燒存性,二錢)、百草霜(四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醋糊做成藥丸。若為積滯,用茴香湯送服;若為傷食,用引起傷食的食物煎湯送服;若腹瀉,用甘草湯送服。

祖傳治療腹痛的方法:症狀嚴重者,服用解毒丸;症狀輕微者,服用脾積丸。

若嬰兒心腹劇痛,面色青紫,手腳冰冷,指甲青紫,眼球上翻,神志不清,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呼吸急促,則不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