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西江月
小兒或病咳嗽,醫家症要分明,咳為有傷於肺經,嗽則脾家病症。有聲無痰是咳,無聲有痰嗽真,時乎咳嗽病同臨,有聲有痰一定。
小兒傷風咳嗽,其症身熱憎寒,自汗躁煩不安然,日夜嗽聲無遍。時常鼻流清涕,咽喉不利痰涎,脈浮頭痛症多端,治則宜乎發汗。
咳嗽或傷寒症,此因飲冷形寒,冬月坐臥濕地間,抑被冷風吹犯。其症脈緊無汗,煩躁不渴惡寒,治宜發散汗為先,藥用參蘇飲驗。
若是咳嗽傷熱,其症面赤躁煩。飲水不止膈咽乾,咳唾稠黏症現。甚則急喘而嗽,痰涎必生喉咽,潮熱手足或冰寒,小兒多有此患。
咳嗽若患火症,決然咯唾血膿,甚者七竅血流通,此是肺熱火動。若吐青綠白水,胃冷停飲相攻,嗽吐痰涎乳食中,宿滯不消取用。
要知治嗽大法,依時認症扶持,春天外感症無疑,夏是炎上火氣,秋則肺傷濕熱,冬為風冷相隨,相時而動作良醫,對症依方用劑。
大抵實者當下,虛則補藥為宜,寒者溫散藥中推,熱症清涼為貴。風則尤當發散,停痰消逐為施,初然止澀莫投之,總要化痰順氣。
肺乃五臟華蓋,皮毛易感風寒,初醫發汗最為先,杏仁麻黃最驗。薄荷石膏甘草,黃芩桔梗人參,前胡枳殼臘茶煎,一服諸風發散。
久咳不宜發汗,化痰順氣為宜,潤下玉液有神奇,不效再行湯劑。貝母陳皮枳殼,茯苓甘草芩梔,前胡薄荷杏仁泥,有熱石膏堪取。
久咳痰壅發熱,看他二便何如,若還清利是中虛,只用抱龍區處;如果秘結實熱,葶藶五色驅除,要分虛實不須拘,此是小兒命主。
久咳連聲出血,清金降火為佳,芩連甘桔款冬花,知貝二冬多下,去白陳皮枳殼,前胡地骨霜瓜,茯苓玄參茅根加,此個方兒無價。
大凡咳嗽治法,必須清化痰涎,化痰順氣最為先,氣順痰行咳減。順氣陳皮枳殼,化痰半夏天南,黃芩梔子火邪干,桔梗茯苓開滲。
虛咳時加作熱,面黃氣短無神,當歸陳皮白茯苓,梔子黃芩桔梗,知貝前胡天麥,甘草枳殼人參,更加黃柏妙如神,煎用生薑作引。
久咳連聲不已,面青目竄常籲,胸高肩息汗如珠,臉白唇青背屈,骨瘦如柴潮熱,鼻乾發燥神虛,啞嗄驚搐不須拘,縱有靈丹無處。
白話文:
[西江月]
小兒咳嗽,要仔細辨別病因。咳嗽是肺經受損,而嗽則是脾胃有問題。有聲音沒痰是咳嗽,沒聲音但有痰是嗽。有時咳嗽和嗽同時出現,有聲音又有痰就一定是這兩種病症都存在。
小兒傷風咳嗽,症狀是發燒怕冷、自汗、煩躁不安,日夜咳嗽不停。經常流清鼻涕,咽喉不適,痰多,脈浮頭痛,各種症狀都有。治療應以發汗為主。
咳嗽可能是傷寒,這是因為喝了冷水或受寒引起的,例如冬天在潮濕的地方坐臥,或被冷風吹到。症狀是脈緊無汗,煩躁但不想喝水,怕冷。治療應先發散汗,可用參蘇飲。
如果是因熱引起的咳嗽,症狀是面紅、煩躁不安,口渴不停喝水,但咽喉乾渴,咳出的痰稠黏。嚴重時會急促喘息,痰堵塞喉嚨,時而潮熱時而手腳冰冷,小兒常有此病。
如果咳嗽是火症,會咳出帶血的膿痰,嚴重時七竅都會流血,這是肺熱火旺。如果吐出青綠色或白色的水樣物,是胃寒和停飲互攻,咳出的痰中有奶水或食物殘渣,表示積滯未消。
治療咳嗽的方法,要根據季節和症狀來治療。春天是外感,夏天是心火,秋天是肺傷濕熱,冬天是風寒。好醫生會根據季節和症狀用藥。
總體來說,實證要瀉,虛證要補;寒證要用溫散的藥,熱證要用清涼的藥。風證要發散,痰證要化痰消積。初期不要用止咳藥,要先化痰順氣。
肺是五臟之首,皮膚容易受風寒影響,初期治療應先發汗,杏仁、麻黃最有效。薄荷、石膏、甘草、黃芩、桔梗、人參、前胡、枳殼、臘茶煎服,可以發散風邪。
久咳不宜發汗,應化痰順氣。潤下玉液方有奇效,若無效再用其他湯藥。貝母、陳皮、枳殼、茯苓、甘草、黃芩、梔子、前胡、薄荷、杏仁,如有熱症再加石膏。
久咳痰多發熱,要觀察大便和小便的情況。如果二便清利,是氣虛,可用抱龍丸;如果大便祕結,是實熱,可用葶藶子五味散等藥驅除。要區分虛實,不可拘泥。這是小兒疾病的重要原則。
久咳出血,要清熱降火,可用黃芩、黃連、甘草、桔梗、款冬花、知母、貝母、二冬、去白陳皮、枳殼、前胡、地骨皮、霜瓜、茯苓、玄參、茅根,這個方子非常珍貴。
各種咳嗽的治療方法,都必須先清化痰液,化痰順氣是關鍵,氣順了,痰消了,咳嗽就會減輕。順氣用陳皮、枳殼,化痰用半夏、天南星,黃芩、梔子可以清熱,桔梗、茯苓可以利水。
虛咳伴有發熱,面黃氣短,無精打采,可用當歸、陳皮、白茯苓、梔子、黃芩、桔梗、知母、貝母、前胡、天麥、甘草、枳殼、人參,再加黃柏,效果奇佳,煎藥時加生薑引藥。
久咳不止,面色青白,眼球突出,呼吸急促,汗出如珠,臉色蒼白,嘴唇青紫,背部彎曲,骨瘦如柴,時而潮熱,鼻乾口燥,神經衰弱,聲音嘶啞,抽搐,即使有靈丹妙藥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