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咳嗽門

咳嗽治法有三:有發汗,有下泄,有清補。

如初起挾風寒外感者,輕則蘇沉九寶湯,重則五虎湯,一帖即效。

如咳久,身熱喘急,此肺中伏火也,以葶藶丸利之。

如咳久肺虛,連綿不已,即當補肺,阿膠散主之。

如咳久連聲不已,口鼻出血者,茅根湯主之。

如夏月得咳嗽者,以加味白虎湯治之。不可汗下。(方見瘧疾門。)

如咳痰甚者,以利痰丸主之。(方見驚風門。)

如咳久成龜胸者,以葶藶丸主之。

如咳嗽吐血者,二陳湯加薑汁主之。

如咳嗽咽痛聲嗄者,以甘桔湯主之。

蘇沉九寶湯,此發散之藥也。

桑白皮(去赤),甘草,大腹皮,官桂,陳皮,蘇葉,麻黃(不去節),烏梅(一個),薄荷葉,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

姜引,水煎服,微汗為度。

五虎湯,此發散之上藥也。

麻黃(七分),杏仁(一錢),甘草(四分),細茶(炒,七分),白石膏(一錢五分)

水煎服,發汗禁風。

葶藶丸,泄肺喘,通水道。

甜葶藶(略炒),黑牽牛(炒),杏仁(去皮尖,炒),漢防己(各等分)

共為末,然後入杏仁泥和之,棗肉同搗為丸,淡薑湯送下。

阿膠散,定喘,消痰,止嗽,此補肺之藥也。

牛蒡子,甘草,杏仁,馬兜鈴,阿膠(粉炒成珠),糯米

水煎服。

茅根湯

陳皮(去白),半夏(炒),茯苓,甘草,天冬(去心),杏仁泥,黃芩,梔子,貝母,知母,石膏,瓜蔞霜,生地,桔梗

水煎,取茅根自然汁和服。

凡咳嗽日久,面青而光,其氣喘促,哽氣時多出聲,唇白如練,此肝氣旺而肺氣絕者,不治。

凡咳嗽日久,喉舌生瘡,其聲嗄者,不治。

凡咳嗽日久,胸高而喘,肩與胸脅俱動,加驚搐者,不治。

凡咳嗽日久,潮熱喘急,一咳之時,面青黑,目上竄,血從口鼻長出者,此木火旺盛而肺已絕,不治。

凡咳嗽日久,面白唇青,目閉悶亂,頭搖手擺者,此肺氣將絕,不治。

白話文:

咳嗽治療方法有三種:發汗、瀉下和清補。

初期若因風寒外感而咳嗽,症狀輕微者服用蘇沉九寶湯,症狀嚴重者服用五虎湯,通常一劑就能見效。

若咳嗽時間長,伴隨發熱喘息,這是肺部伏火,可用葶藶丸來治療。

若咳嗽很久,肺氣虛弱,持續不斷,就應該補益肺氣,服用阿膠散。

若咳嗽時間長,聲音連綿不斷,並伴有鼻出血,則用茅根湯治療。

夏季患咳嗽,則用加味白虎湯治療,不可採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方劑詳見瘧疾門)

若咳嗽痰多,則服用利痰丸。(方劑詳見驚風門)

若咳嗽久治不愈,導致胸廓變形(龜胸),則服用葶藶丸。

若咳嗽伴隨吐血,則服用二陳湯加薑汁。

若咳嗽伴隨咽喉疼痛、聲音嘶啞,則服用甘桔湯。

蘇沉九寶湯是一種發散風寒的藥方,藥材包括:桑白皮(去赤)、甘草、大腹皮、官桂、陳皮、蘇葉、麻黃(不去節)、烏梅(一個)、薄荷葉、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用薑汁引藥,水煎服,微微出汗即可。

五虎湯是發散風寒的強力藥方,藥材包括:麻黃(七分)、杏仁(一錢)、甘草(四分)、細茶(炒,七分)、白石膏(一錢五分)。水煎服,發汗後要避免受風。

葶藶丸可以瀉肺平喘,通利水道,藥材包括:甜葶藶(略炒)、黑牽牛(炒)、杏仁(去皮尖,炒)、漢防己(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杏仁泥和棗肉搗成丸藥,用淡薑湯送服。

阿膠散可以平喘、化痰、止咳,是補益肺氣的藥方,藥材包括:牛蒡子、甘草、杏仁、馬兜鈴、阿膠(粉炒成珠)、糯米。水煎服。

茅根湯的藥材包括:陳皮(去白)、半夏(炒)、茯苓、甘草、天冬(去心)、杏仁泥、黃芩、梔子、貝母、知母、石膏、瓜蔞霜、生地、桔梗。水煎後,加入茅根鮮榨汁一起服用。

如果咳嗽日久,面色青白有光澤,呼吸急促,經常哽咽並發出聲音,嘴唇蒼白如練,這是肝氣旺盛而肺氣衰竭的表現,此症不治。

如果咳嗽日久,喉嚨舌頭生瘡,聲音嘶啞,此症不治。

如果咳嗽日久,胸部隆起並喘息,肩部和胸脅部一起活動,還伴有抽搐,此症不治。

如果咳嗽日久,潮熱喘息,每次咳嗽時面色青黑,眼睛上翻,血從口鼻大量流出,這是肝火旺盛,肺氣已絕的表現,此症不治。

如果咳嗽日久,面色蒼白,嘴唇青紫,眼睛閉合,神志不清,頭搖手擺,這是肺氣將絕的表現,此症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