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卷之五

2. 瘧疾門

瘧疾治法有二:新瘧先截後補,久瘧先補後截。

凡瘧要分早晚治之,如上半日發者,此邪在陽分氣位也,先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截之。後用平瘧養脾丸,調理而安。如下半日發者,此邪在陰分血位也,輕者以四物湯加桂枝、桃仁、紅花,發出血中寒邪。甚者,以小柴胡湯加升麻、當歸,提到陽分,然後以小柴胡湯加常山、草果截之。略愈,以平瘧養脾丸調之而安。

如瘧來寒多熱少者,以平胃散加常山、桂枝,草果仁截之;熱多寒少者,以白虎湯加常山、草果、青皮截之;寒熱相半者,用小柴胡湯加常山、草果截之。後以平瘧養脾丸調之。如大人以補中益氣湯調之。以上數症,皆先截後補也。

如久瘧連綿不退者,或二三日一次,其邪已深,不可妄用截藥,只以平瘧養脾丸調之。有汗要無汗,無汗要有汗,其瘧易退。再要避風寒,禁雞魚、冷水,無不安者。如犯禁戒,雖九轉靈丹,亦難治也。

凡瘧後轉作痢症者,此症多得於夏末秋初,因內有伏陰,多傷生冷故也。當從虛治,不可妄用通利之藥。如平常下痢者,以香連丸,米湯送下。

如瘧痢並作者,以平瘧養脾丸、橘皮和中丸相間服之。

如瘧後遍身浮腫者,此因汗後受風故也。以胃苓丸加五加皮、大腹皮,燈心、長流水煎湯治之,大兒加減胃苓湯治之。外用浴法,於日當午時,向避風處,以溫水拂拭遍身,略睡一時,以被蓋之,微汗為度。每日依此行之,為妙甚效。

如瘧後腹脹,或喘或不喘者,此因內傷生冷,脾肺俱病故也。蓋脾主脹,喘屬肺,以塌氣丸消脹,以葶藶丸定喘治之。後以集聖丸調之。

如瘧後腹中有痞者,此瘧母也。因多食冷水所致。亦有熱而成者,治以月蟾丸主之。

凡瘧後形體黃瘦者,只以集聖丸調之。

平胃散,此治濕養脾之藥也。

蒼朮(米泔浸炒,一錢二分),厚朴(薑汁炒,一錢),陳皮(二錢),甘草(一錢),加常山(三錢),草果(三錢)

薑棗引。

四物湯(見痢疾門),此藥性平,治血不足之聖藥也。

桂枝湯,此發散風邪之要藥也。

桂枝,赤芍,甘草

薑棗引。

小柴胡湯,此半表半裡之藥也。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七分),人參(七分),甘草(五分)

加山梔、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湯,薑棗引。

心中飽悶,加枳殼、桔梗。痞滿加黃連、枳實。口渴加知母、石膏。內熱甚,錯語,心煩不得眠者,合解毒湯。

白虎湯,此藥性寒,所以治熱也。

石膏(五錢),知母(二錢),粳米(一勺),甘草(七分)

水煎服。

以上諸方,截瘧必用常山、草果者,蓋此二味乃治瘧必用之藥也。

補中益氣湯,此補中氣不足之聖藥也。

黃耆,人參,甘草,柴胡,升麻,白朮,當歸,陳皮

白話文:

瘧疾的治療方法有兩種:新發生的瘧疾先用藥物控制病情,再調養身體;久治不愈的瘧疾則先調養身體,再用藥物控制病情。

治療瘧疾必須區分發病時間。上半天發病的,邪氣在陽氣部位,先用平胃散加上常山、草果來控制病情,之後再用平瘧養脾丸調理身體。下半天發病的,邪氣在陰血部位,病情輕微的,用四物湯加上桂枝、桃仁、紅花,驅除血中的寒邪;病情嚴重的,用小柴胡湯加上升麻、當歸,使邪氣上升到陽氣部位,然後再用小柴胡湯加上常山、草果來控制病情。病情稍有好轉,就用平瘧養脾丸調理身體。

如果瘧疾發作時寒重熱輕,用平胃散加上常山、桂枝、草果仁來控制病情;熱重寒輕,用白虎湯加上常山、草果、青皮來控制病情;寒熱相半,用小柴胡湯加上常山、草果來控制病情。之後都用平瘧養脾丸調理身體。成年人可用補中益氣湯調理。以上幾種情況,都是先控制病情,再調養身體。

如果瘧疾久治不愈,或二三天發作一次,邪氣已深入體內,不能隨便使用控制病情的藥物,只能用平瘧養脾丸調理身體。有汗要保持有汗,無汗要讓它出汗,這樣瘧疾就容易好轉。還要避免風寒,忌食雞肉、魚肉和冷水,否則很難痊癒。如果違犯禁忌,即使是最好的藥物,也難以治療。

瘧疾痊癒後轉變為痢疾,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夏末秋初,因為體內有潛伏的陰邪,多因食用生冷食物所致。應該從調理虛弱方面治療,不能隨便使用通利大便的藥物。如果只是普通的痢疾,可以用香連丸,用米湯送服。

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則用平瘧養脾丸和橘皮和中丸交替服用。

瘧疾痊癒後全身浮腫,這是因為出汗後受風所致。可以用胃苓丸加上五加皮、大腹皮、燈心、長流水煎服;小孩子則加減胃苓湯;此外,可在中午向陽避風處,用溫水擦拭全身,稍睡片刻,用被子蓋好,微微出汗即可。每日如此,療效甚佳。

瘧疾痊癒後腹部脹滿,或喘或不喘,這是因為內傷生冷,脾肺都生病了。因為脾主脹滿,喘屬肺,可用塌氣丸消脹,用葶藶丸止喘;之後再用集聖丸調理。

瘧疾痊癒後腹部有痞塊,這是瘧疾的病根,多因食用冷水所致,也有因熱邪所致的,用月蟾丸治療。

瘧疾痊癒後形體消瘦,只用集聖丸調理。

平胃散,是治療濕邪、滋養脾胃的藥物。 組成:蒼朮(米泔水浸泡後炒制,一錢二分)、厚朴(薑汁炒制,一錢)、陳皮(二錢)、甘草(一錢),再加常山(三錢)、草果(三錢)。用薑棗水送服。

四物湯(詳見痢疾門),性平,治療血虛的良藥。

桂枝湯:發散風邪的要藥。組成:桂枝、赤芍、甘草。用薑棗水送服。

小柴胡湯,是治療表裡證的藥物。組成: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七分)、人參(七分)、甘草(五分)。加山梔、丹皮,稱為加味小柴胡湯。用薑棗水送服。心中飽悶加枳殼、桔梗;痞滿加黃連、枳實;口渴加知母、石膏;內熱嚴重,胡言亂語,心煩失眠者,合用解毒湯。

白虎湯,性寒,治療熱證。組成:石膏(五錢)、知母(二錢)、粳米(一勺)、甘草(七分)。水煎服。

以上諸方,治療瘧疾都必須使用常山、草果,因為這兩種藥物是治療瘧疾的必用藥物。

補中益氣湯,是補益中氣不足的良藥。組成:黃耆、人參、甘草、柴胡、升麻、白朮、當歸、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