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痢疾門
痢疾不問赤白,皆屬濕熱,或以赤為熱,白為寒者,非也,亦有食積而成者。其治法有補有泄。赤白濕熱皆有,但熱症腹痛,濕症腹不痛。
凡痢有赤者,此濕熱傷在血分,從小腸中來也。以四物湯加黃連、黃芩、黃柏治之。
凡痢有白者,此濕熱在氣分,從大腸中來也。以四君子湯加黃連、蒼朮治之。
凡赤白相雜者,此血氣俱傷。以八物湯加黃連、黃芩、黃柏、蒼朮、滑石治之。
以上三症,有後重者,俱加檳榔、枳實。
凡治痢疾,不問赤白。但初起之時,裡急後重,腹中脹痛者,先用三黃丸、大承氣湯下之,後用香連丸調之。
凡痢赤白日久,人事虛弱,原未經下者,若下之,則人事虛,而不可損其不足;若不下,則積不去而難愈。只用保和丸,連服數次,俟腹痛止為度,後以香連丸調之。
凡治痢不可妄用巴豆、牽牛,只用三黃丸穩當。
凡痢有鮮血者,用清血丸,以車前草、陳米煎湯送下。
凡痢有白涎,久不止者,用固腸丸,以陳米飲送下。
凡暑月痢純血者,以益元散、炒過滑石,加紅曲為丸,陳米飲送下。
凡赤白痢脫肛者,此氣下陷也。宜升提之,和中丸以升麻湯吞之。
凡赤白痢嘔吐不食者,此名噤口痢,用木香則失之溫,用山藥則失之閉,只以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末,陳米飲調下,胸次一開,自然思食。
凡痢止後,身熱不退,或人事瘦弱者,只用集聖丸調之。
芍藥湯,行血則便膿自愈,和氣則後重自除。
白芍(二錢),歸尾,黃連,黃芩(各一錢),大黃(七分),甘草,檳榔,木香,桂心(各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碗半,煎一碗,空心服。如病初後重急迫者,倍加大黃,加芒硝一錢。若痞滿氣不宣通者,加枳實一錢。
四物湯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
加黃連、黃芩、黃柏,水煎溫服。
四君子湯(見泄瀉門)
加黃連、黃芩、蒼朮,水煎服。
八物湯(見胎毒門)
加黃連、黃芩、黃柏、蒼朮、滑石、枳殼、檳榔。
水煎,空心溫服。
三黃丸
黃連,黃芩,大黃(各等分)
為末,神麯糊丸,木香檳榔湯送下。
大承氣湯,此通腸去積之藥。
枳殼,厚朴,大黃,芒硝,甘草
加檳榔,水煎服。
保和丸,凡食積脾胃虛者,用此藥。
山楂肉(一兩),神麯(炒),半夏,白茯苓,陳皮,萊菔子,連翹(各五錢),麥芽(炒,一兩),甘草(三錢)
共為末,蒸餅和丸,如粟米大,米飲送下。
清血丸
槐米(炒),荊芥穗,枳殼(麩炒),側柏葉(醋炒,各等分)
為末,醋糊丸,陳米湯送下。
固腸丸(即二根丸)
紅椿樹根白皮,白椿樹根白皮(各等分)
為末,米糊丸,陳米飲送下。
清六丸,即益元散加紅曲是也,血痢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痢疾門
痢疾不論是赤痢還是白痢,都屬於濕熱導致,有人認為赤痢是熱證,白痢是寒證,這是錯誤的,也有些是飲食積滯引起的。治療方法有補益和瀉下兩種。赤白痢都可能有濕熱,但熱證會腹痛,濕證則不腹痛。
赤痢是濕熱傷及血液,從小腸來的。用四物湯加黃連、黃芩、黃柏治療。
白痢是濕熱在氣分,從大腸來的。用四君子湯加黃連、蒼朮治療。
赤白痢夾雜,是氣血都受損傷。用八物湯加黃連、黃芩、黃柏、蒼朮、滑石治療。
以上三種痢疾,如有裡急後重,都加檳榔、枳實。
治療痢疾,不論赤白,但初期裡急後重,腹脹痛者,先用三黃丸、大承氣湯瀉下,之後用香連丸調理。
痢疾日久,病人虛弱,之前未曾瀉下者,如果瀉下,會更虛弱,不可損傷元氣;如果不瀉下,積滯不去則難痊癒。只用保和丸連服幾次,待腹痛停止為止,之後用香連丸調理。
治療痢疾不能濫用巴豆、牽牛,用三黃丸比較穩妥。
痢疾帶鮮血者,用清血丸,以車前草、陳米煎湯送服。
痢疾帶白色黏液,久治不愈者,用固腸丸,以陳米湯送服。
夏季痢疾純為血便者,用益元散、炒滑石,加紅曲製成丸藥,陳米湯送服。
赤白痢脫肛者,這是氣虛下陷。應該提升元氣,用和中丸,以升麻湯送服。
赤白痢嘔吐不食者,稱為噤口痢,用木香則過於溫熱,用山藥則過於收斂,只用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末,陳米湯調服,胸腹舒暢後,自然會想吃東西。
痢疾痊癒後,發熱不退,或病人消瘦虛弱者,只用集聖丸調理。
芍藥湯能行血,則膿血便自愈,和中氣,則裡急後重自除。
配方:白芍、歸尾、黃連、黃芩、大黃、甘草、檳榔、木香、桂心。水煎服。病初裡急後重急迫者,加大黃用量,加芒硝;若痞滿氣滯者,加枳實。
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加黃連、黃芩、黃柏,水煎溫服。
四君子湯:加黃連、黃芩、蒼朮,水煎服。
八物湯:加黃連、黃芩、黃柏、蒼朮、滑石、枳殼、檳榔,水煎空腹溫服。
三黃丸:黃連、黃芩、大黃(等分),研末,用麵糊做成丸藥,木香檳榔湯送服。
大承氣湯:枳殼、厚朴、大黃、芒硝、甘草,加檳榔,水煎服。
保和丸:山楂肉、炒神麴、半夏、白茯苓、陳皮、萊菔子、連翹、炒麥芽、甘草,研末,用蒸餅做成丸藥,米湯送服。
清血丸:炒槐米、荊芥穗、麩炒枳殼、醋炒側柏葉(等分),研末,醋糊做成丸藥,陳米湯送服。
固腸丸:紅椿樹根白皮、白椿樹根白皮(等分),研末,米糊做成丸藥,陳米湯送服。
清六丸:即益元散加紅曲,血痢的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