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辨症歌

便黃因內熱,紅赤黑同看,綠白青皆冷,疳肥食臭酸。

久泄四肢癱,才驚睡不安,熱疳毛作穗,涎嗽定傷寒。

肝冷傳脾臭綠青,焦黃脾土熱之形,肺腸寒色膿黏白,赤熱因心腎熱成。

白話文:

辨症歌

大便發黃是因為體內有熱;大便顏色紅、赤、黑,也要考慮體內有熱;大便顏色綠、白、青,則表示體內虛寒; 小孩大便發臭且呈酸味,是疳積的表現。

久瀉不止導致四肢無力,小孩受驚嚇後睡眠不安穩;熱性疳積的患兒,頭髮像麥穗一樣豎立,伴隨流涎及咳嗽,都可能是傷寒的症狀。

肝臟虛寒會導致脾胃失調,大便呈綠色或青色且有臭味;大便焦黃則表示脾土有熱;肺和腸道虛寒則大便呈膿性黏液且顏色發白;大便顏色鮮紅且伴隨發熱,則是由於心腎有熱所致。

2. 身熱發厥歌(久泄多虛熱)

氣虛多發厥,血虛須作熱,氣血若俱虛,身熱手足厥。

白話文:

久泄導致氣血兩虛,容易出現身體發熱,手腳冰冷的情況。氣虛的人容易發作厥症,血虛的人則表現為發熱,如果氣血都虛弱,就會出現身體發熱,手腳冰冷的症狀。

3. 吐瀉門

吐瀉名曰霍亂,其症有三:有寒、有熱、有食積。

凡上吐下瀉,兩腮紅赤,遍身熱,口作渴,吐瀉時多而出物少者,此屬於熱。用五苓散煨乾姜治之,或用煨薑湯澄冷調服益元散,神效。

凡上吐下瀉,面㿠白,足冷,腹痛,多啼哭,不作渴,吐瀉時少而出物多者,此屬於寒,用理中湯治之。甚者,加附子烏梅效。此上二症,皆不阻乳食。

凡吐瀉出物酸臭,面黃,不喜飲食,腹常作痛者,此食積也。以丁香脾積丸推去其積,後以集聖丸調之。

凡吐瀉久,身瘦作熱者,只用集聖丸治之。

祖傳治吐瀉,不問寒熱虛實,只用胃苓丸,煨薑湯送下,即安。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又名天水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為細末,或煎服,或冷水調服。

凡吐瀉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加驚搐者,不治。口舌生瘡,手足冷,身熱,此陰降陽升脾氣中絕,不治。

白話文:

吐瀉門

霍亂的症狀有三種:寒證、熱證和食積。

上吐下瀉,臉頰紅赤,全身發熱,口渴,吐瀉次數多但排出物少,這是熱證。可用五苓散加煨乾薑治療,或用煨薑湯送服益元散,效果很好。

上吐下瀉,面色蒼白,腳冷,腹痛,哭鬧不止,不口渴,吐瀉次數少但排出物多,這是寒證,用理中湯治療。嚴重者,加附子、烏梅效果更好。以上兩種情況,都不需要忌食母乳或其他食物。

吐瀉排出物酸臭,面色發黃,不願進食,腹部經常疼痛,這是食積。用丁香脾積丸去除積滯,然後用集聖丸調理。

吐瀉時間長,身體消瘦並發熱,只用集聖丸治療。

祖傳治療吐瀉的方法,不論寒熱虛實,都只用胃苓丸,用煨薑湯送服,就能痊癒。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又名天水散,由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研成細末,可以煎服,也可以用冷水調服。

凡吐瀉不止,口渴不止者,不予治療。若伴有抽搐,也不予治療。口舌生瘡,手腳冰冷,身體發熱,這是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脾胃氣虛衰竭,不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