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泄瀉門

泄瀉皆屬於濕,其症有五,治法分利、升提為主。

如泄瀉清白,或不思食,食不化,腹痛,四肢冷,面㿠白,作渴者,此寒濕也。其症多得於冬,以五苓散作引,吞化理中丸即止。如寒甚不止者,理中湯加附子一片,即效。

如泄瀉注成黃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風濕也。其症多得於春,五苓散加防風、羌活、蒼朮治之。

如泄瀉清水,腹中無痛者,此純濕也。以胃苓湯治之。

如泄瀉腸滑不止者,此濕傷元氣下陷也。宜升提之。四君子湯加升麻、防風、烏梅治之。或用四君子湯吞下七味肉豆蔻丸。

如泄瀉酸臭,腹痛,面黃帶熱,不喜飲食者,此食積也。先以丁香脾積丸推去其積,後以集聖丸調之。

如泄瀉日久,目無神氣,口略張,四肢冷,好睡者,以四君子湯調之,多服有效。甚者,加熟附子一片,煨姜服之。

如泄瀉日久,身熱不退,只以調元湯治之。此虛熱也,不可妄用寒涼之藥。甚者,加乾薑即效。

凡久泄後,人事黃弱者,以集聖丸調之。

五苓散,入膀胱、腎經。

豬苓(去皮),澤瀉,白朮,赤茯苓,官桂

此分利陰陽之藥也,水一鍾煎服。

理中丸

人參,白朮,甘草(炙),乾薑,加砂仁,藿香,烏梅,附子,豬苓,澤瀉

玉露散,此藥性寒,所以治熱。

寒水石,滑石(各一兩),甘草(五錢)

共為末,每服一錢,冷水調下,或用此藥煎湯吞理中丸。

胃苓湯

蒼朮,厚朴,豬苓,澤瀉,白朮,白茯苓,甘草,陳皮,官桂

四君子湯,此藥性溫,可以補元氣之不足。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

水一鍾,姜三片,棗二枚,溫服。

肉豆蔻丸,此藥性溫而澀,所以止滑也。

肉豆蔻(麵煨,五錢),赤石脂(七錢五分),廣木香(二錢),砂仁(二錢),枯礬(七分半),白龍骨(五錢),訶子肉(五錢)

共為末,水糊為丸,陳米湯送下。

白朮散,此治渴之聖藥也。

人參,白朮,白茯苓,木香,藿香葉,甘草(各一兩),乾葛(二錢)

共為粗末,每用一二錢,姜三片引,水煎服。袖珍方:非乾葛,乃乾薑也。

調元湯,此治虛熱之聖藥也。

黃耆,人參,甘草

如熱不退,加乾薑即效。如身熱手足寒者,加熟附一片,煎服。

祖傳治泄瀉,不問寒熱,只用胃苓丸,兼一粒金丹,以車前草同炒米煎湯服之。

凡久泄不止,精神美好,面赤唇紅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脈沉細,遍身皮冷,不思乳食,泄滑不止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又成驚搐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變成赤白痢疾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大肉消瘦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大孔如竹筒不收閉者,不治。

凡泄瀉不問輕重,只要飲食如常,不生他症者,不難於治而易愈。

白話文:

泄瀉門

腹瀉都屬於濕邪所致,症狀分為五種,治療方法主要以利水和升提為主。

如果腹瀉排出清白稀便,或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痛、四肢冰冷、臉色蒼白、口渴,這是寒濕所致。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冬天,用五苓散引導藥力,再服用理中丸即可痊癒。如果寒邪嚴重,仍然不止,可以在理中湯中加一片附子,就能見效。

如果腹瀉排出黃色稀便,或口渴或不渴,這是風濕所致。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春天,用五苓散加上防風、羌活、蒼朮來治療。

如果腹瀉排出清水,腹部不痛,這是純濕所致,用胃苓湯治療。

如果腹瀉腸道滑利不止,這是濕邪傷及元氣,導致元氣下陷,需要使用升提的藥物。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升麻、防風、烏梅治療,或者服用四君子湯送服七味肉豆蔻丸。

如果腹瀉排出酸臭便,伴隨腹痛、面黃發熱、不喜歡吃東西,這是食積所致。先用丁香脾積丸去除積滯,然後再用集聖丸調理。

如果腹瀉時間長,眼睛無神,嘴巴微張,四肢冰冷,嗜睡,可以用四君子湯調理,多服用就會有效。嚴重者,加一片熟附子,用生薑水送服。

如果腹瀉時間長,身體發熱不退,用調元湯治療。這是虛熱,不能亂用寒涼藥物。嚴重者,加乾薑即可見效。

凡是久瀉之後,精神萎靡、面色發黃,可以用集聖丸調理。

五苓散,入膀胱、腎經。

組成:豬苓(去皮)、澤瀉、白朮、赤茯苓、官桂

此方為利水通陽的藥物,用一杯水煎服。

理中丸

組成:人參、白朮、甘草(炙)、乾薑,再加砂仁、藿香、烏梅、附子、豬苓、澤瀉

玉露散,此藥性寒,用於治療熱症。

組成:寒水石、滑石(各一兩)、甘草(五錢)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冷水送服,或用此藥煎湯送服理中丸。

胃苓湯

組成:蒼朮、厚朴、豬苓、澤瀉、白朮、白茯苓、甘草、陳皮、官桂

四君子湯,此藥性溫,可以補益元氣不足。

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

用一杯水,三片薑,兩枚棗,溫服。

肉豆蔻丸,此藥性溫而收斂,用於止瀉。

組成:肉豆蔻(麵煨,五錢)、赤石脂(七錢五分)、廣木香(二錢)、砂仁(二錢)、枯礬(七分半)、白龍骨(五錢)、訶子肉(五錢)

研磨成粉末,用水糊成丸,用陳米湯送服。

白朮散,此為治療口渴的良藥。

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木香、藿香葉、甘草(各一兩)、乾葛(二錢)

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三片薑引水煎服。 (注: 原方“乾葛”應為“乾薑”)

調元湯,此為治療虛熱的良藥。

組成:黃耆、人參、甘草

如果發熱不退,加乾薑即可見效。如果身體發熱,手腳冰冷,加一片熟附子,煎服。

祖傳治療腹瀉方,不論寒熱,都用胃苓丸,加一粒金丹,用車前草和炒米煎湯送服。

以下情況不宜治療:

久瀉不止,精神飽滿,面色紅潤者,不治。 久瀉不止,口渴不止者,不治。 久瀉不止,脈象沉細,全身皮膚冰冷,不思飲食,瀉利不止者,不治。 久瀉不止,又出現抽搐者,不治。 久瀉不止,變成赤白痢疾者,不治。 久瀉不止,消瘦嚴重者,不治。 久瀉不止,肛門鬆弛如竹筒般無法閉合者,不治。

凡腹瀉輕重不論,只要飲食如常,沒有其他症狀,治療並不困難,容易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