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西江月
嘔吐病原不一,治者要辨根由,嘔則聲物一時有,有物無聲曰吐。更有有聲無物,此名噦而乾嘔,又當辨症藥分投,有甚難為措手。
冷吐乳食不化,腹脹喘急無時,面白眼慢氣多籲,吐有夾食清水。此因風寒入胃,或食生冷傷虧。抑傷宿乳胃中虛,不納乳食吐出。
熱吐唇紅面赤,乳食入而難消,吐物黃色遍身燒,大熱渴多煩躁。此因暑氣在胃,或食熱物煎熬,胃氣因熱不和調,氣逆遂成吐了。
積吐如何分曉,眼胞浮面微黃,足冷肚熱異尋常,晝輕夜重魔瘴。宿冷滯在脾胃,故吐黃酸水漿,或吐酸餿氣難當,此傷宿食形狀。
小兒傷乳吐者,形症更要消詳,乳才哺後吐浪蕩,或少停而吐止,此因乳食無度,脾氣弱不能當,速將空乳令兒嘗,乳節吐止為上。
吐症既分明白,治法猶貴精微,冷吐理中湯最宜,熱吐五苓去桂。積吐九轉靈應,下後枳朮調之,傷乳而吐藥方奇,三稜散子為最。
嘔吐乳食不納,任是湯藥難嘗,此謂陰盛格孤陽,時醫都無主張。參朮煨姜熟附,烏梅童便尤良,豬膽同入慢消詳,此法應如影響。
吐嘔諸藥不納,我有絕勝奇方,定吐飲子妙非常,半夏官桂二樣,生薑獨宜多取,甘草少用為良,依方製造水煎嘗,仍用生薑為上。
一等蛔蟲吐出,此為蛔多厥陰,烏梅丸子效如神,一服蛔安吐定。又有咳而吐者,化痰順氣須明,如常嘔吐只胃苓,湯用生薑作引。
嘔吐不止之症,分明說與醫人,如服正藥俱無靈,更加煩躁亂悶。嘔吐只是不止,目睛上竄須危,頭往上仰魄如飛,只好安排後事。
再附噁心一症,有痰有熱有虛,三症生薑通用之,藥宜隨症區處。若是胃中有熱,二陳加上芩連,薑汁炒過共同煎,各用一錢最驗。
白話文:
西江月
嘔吐的原因很多,醫生必須仔細辨別。嘔吐時,有的伴隨聲音,有的則沒有聲音,有聲音而無嘔吐物,叫做噦(hè),也就是乾嘔。不同的症狀,要用不同的藥物治療,有些情況確實棘手。
冷吐,是因為吃下去的乳食消化不良,肚子脹痛,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眼神呆滯,氣喘吁吁,嘔吐物中有未消化的食物和清水。這是因為受寒或吃生冷食物損傷了脾胃,導致脾胃虛弱,不能消化吸收乳食而嘔吐。
熱吐,嘴唇紅腫,臉色發紅,吃了乳食後難以消化,嘔吐物呈黃色,全身發熱,口渴,煩躁不安。這是因為暑熱侵犯胃部,或吃了辛辣熱的食物,導致胃氣失調而嘔吐。
積吐,眼睛浮腫,臉色微黃,腳冷肚子熱,白天症狀輕,晚上症狀重。這是因為宿食積滯在脾胃,所以嘔吐黃色酸臭的液體,或者嘔吐出酸腐的氣味,難以忍受。這是宿食積滯的表現。
小兒因吃奶而嘔吐,情況更要詳細觀察。剛吃完奶就嘔吐,或者過了一會兒才嘔吐,然後就停止了。這是因為喂奶過量,或者脾胃虛弱,無法承受。應該讓孩子先空腹一段時間,再按量喂奶,就能控制嘔吐。
不同的嘔吐症狀,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冷吐用理中湯最合適,熱吐用五苓散去桂枝。積滯導致的嘔吐,用九轉靈應散,然後再用枳實、白朮調理。小兒因吃奶嘔吐,用三稜散子最有效。
如果嘔吐,乳食都無法吸收,即使服用湯藥也很難奏效,這表明體內陰氣過盛,抑制了陽氣,一般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此時可以用人參、白朮、煨姜、熟附子、烏梅、童便和豬膽一起服用,慢慢調理。
如果各種嘔吐藥都無效,我有一個非常有效的偏方:定吐飲,用半夏、官桂兩種藥物,再加大量生薑,少許甘草,煎水服用,生薑的用量要多一些。
如果是蛔蟲導致嘔吐,也就是蛔蟲引起的厥陰症,用烏梅丸效果很好,一服就能止嘔。如果伴隨咳嗽和嘔吐,就要化痰順氣,如果只是普通的嘔吐,用胃苓湯,並用生薑引導藥物。
如果嘔吐不止,眼睛往上看,並且煩躁不安,頭抬得很高,感覺很痛苦,那就說明情況很嚴重,預後不良。
最後,再談談噁心。噁心可能是因為痰、熱、虛三種原因引起的,這三種情況都可以用生薑。具體的用藥要根據病情而定。如果胃中有熱,可以用二陳湯加黃連、黃芩,再用薑汁炒過,一起煎服,每味藥一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