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驚風門

共為末,煉蜜為丸。

導赤散

生地,木通,甘草,竹葉(七皮)

水煎服。

五色丸

黃芩(二錢),大黃(二錢),黃連(二錢)

共為末,分作五份,滴水為丸。一份青黛為衣,名青丸子;一份硃砂為衣,名紅丸子;一分輕粉為衣,名白丸子;一份皂角燒灰存性研末為衣,名黑丸子;一份雄黃為衣,名黃丸子。

瀉青丸

歸身,川芎,大黃(煨),羌活,防風,梔子仁,膽草(各等分)

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竹葉湯下,此瀉肝火之藥也。如發熱,去大黃,加全蠍、殭蠶(炒),竹葉引,水煎服。

辰砂五苓散

豬苓,澤瀉,赤茯苓,白朮,官桂

燈心引。水煎,調辰砂末服之。

定喘湯

陳皮(去白),南星(制),梔子仁,軟石膏,杏仁泥,薄荷葉,赤茯苓

上銼,水煎,入竹瀝服之。

吐法

用土牛膝根,取自然汁灌入口中,其涎自吐。

灸法

先以兩手大指相合,於甲側縫中處,燒三壯;又以兩手中指相合,於甲側縫中心燒一二壯。即醒者可治,不知痛者不治。

祖傳治驚風,先以雄黃解毒丸利去痰熱,後用涼驚丸退火,再用保命丹、安神丸調之。

發急驚風之時,手撮,目閉,口張,囟陷,魚口,氣促急,吐沫,噴藥,昏睡不語不啼,口禁絕,不飲食。遺尿失屎,面赤如朱,此皆不治之症。

凡慢驚風,小兒胎稟素弱,又多疾病,或大吐大瀉,或久瘧痢,誤服吐下之藥,皆致精神虛耗,漸成搐搦,十無一全。如元神虛弱,又逢恐怖而成慢驚者,其症發過即如常。但多啼哭,睡中不寧,不可妄用利痰之藥。先以青州白丸子,加青礞石以去其痰,次服安神丸,以四君子湯送下。

如因吐瀉大病之後,手足逆冷昏睡,目睛微露,而無搐掣者,此欲成慢驚症也。急溫補之,四君子湯加熟附子一片,愈後以集聖丸調之。

凡吐泄大病之後,已成慢驚風者,其症口目牽引,手足搐掣,以醒脾散驅風醒脾。風退,以參苓白朮散為丸服之。

凡慢驚風痰氣壅塞者,不可妄用通利之藥,只以青州白丸子加青礞石治之。

凡慢驚風不醒不退者,灸百會、三里(男左女右)、乳下。

凡慢驚風已退,或有餘熱,不喜飲食,先服四君子湯一二劑,後以集聖丸調之。

青州白丸子

半夏(炮),川烏(去皮尖,各五錢),南星(二錢),白附子(五分)

共為末,以絹袋盛之,用水擺盡為度,放磁器內,日曬夜露,一日一換其水,換水必攪數轉,候如玉片,再研細;又用青礞石一錢,另研細,以焰硝五分,同石末入銅鍋內,煅通紅,硝盡為度,令冷,入上藥和勻,以糯米粉打糊為丸,以薄荷湯入蜜調送下,其痰自墜。

調元湯

黃耆(一錢),人參(五分),甘草(炙二分半),白芍(五分)

白話文:

驚風的治療方法

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藥丸。

導赤散

生地、木通、甘草、竹葉(取其表皮七層)

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色丸

黃芩(二錢)、大黃(二錢)、黃連(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五份,滴入少許水製成藥丸。一份用青黛包裹,稱為青丸子;一份用硃砂包裹,稱為紅丸子;一份用輕粉包裹,稱為白丸子;一份用皂角燒成灰,取其藥性後研成粉末包裹,稱為黑丸子;一份用雄黃包裹,稱為黃丸子。

瀉青丸

當歸身、川芎、煨過的大黃、羌活、防風、梔子仁、龍膽草(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用竹葉湯送服。此藥是瀉肝火的。如出現發熱,去除大黃,加入全蠍、炒過的殭蠶,用竹葉煎湯引導,煎水服用。

辰砂五苓散

豬苓、澤瀉、赤茯苓、白朮、肉桂

用燈心草引導,用水煎煮,調入辰砂末服用。

定喘湯

陳皮(去白)、制過的南星、梔子仁、軟石膏、杏仁泥、薄荷葉、赤茯苓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加入竹瀝服用。

催吐的方法

使用土牛膝的根,取出自然汁灌入口中,唾液自然會吐出來。

灸法

先將兩手的大拇指合攏,在指甲側邊的縫隙處燒灼三壯;再將兩手中指合攏,在指甲側邊的縫隙中心燒灼一到二壯。如果清醒,就可治療;如果沒有知覺,則無法治療。

祖傳治療驚風的方法

先用雄黃解毒丸來清除痰熱,再用涼驚丸來退火,最後用保命丹、安神丸來調養。

發作急性驚風時,會出現手緊握、眼睛閉合、口張開、囟門凹陷、嘴角抽動、呼吸急促、吐沫、噴藥、昏睡不語不哭、嘴巴緊閉無法進食、大小便失禁、面色赤紅如朱等症狀,這些都屬於無法治癒的病症。

凡是慢驚風,多是小孩先天體質虛弱,又經常生病,或是嚴重嘔吐、腹瀉,或是長久患有瘧疾、痢疾,誤服催吐、瀉下的藥物,導致精神虛耗,逐漸形成抽搐,十個裡面難有一個痊癒。如果元氣虛弱,又受到驚嚇而引起的慢驚風,發作過後會像平常一樣。但會經常啼哭、睡不安穩,不可隨意使用利痰的藥物。先用青州白丸子,加入青礞石來去除痰,再服用安神丸,用四君子湯送服。

如果因嘔吐、腹瀉大病之後,出現手腳冰涼、昏睡、眼睛微微睜開,但沒有抽搐的症狀,這是要發展成慢驚風的徵兆。要趕快用溫補的藥物來治療,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一片熟附子。痊癒後再用集聖丸調理。

凡是嘔吐、腹瀉大病之後,已經形成慢驚風,會出現口眼歪斜、手腳抽搐的症狀,用醒脾散來驅風醒脾。風邪消除後,用參苓白朮散製成藥丸服用。

凡是慢驚風,痰氣壅塞的,不可隨意使用通利的藥物,只用青州白丸子加入青礞石來治療。

凡是慢驚風,不醒、不退的,可用艾灸百會穴、足三里穴(男子灸左邊,女子灸右邊)、乳下穴。

凡是慢驚風已經退去,但還有餘熱,不喜歡進食的,先服用一到兩劑四君子湯,再用集聖丸調養。

青州白丸子

半夏(炮製過)、川烏(去皮尖,各五錢)、南星(二錢)、白附子(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絹布袋裝好,用水沖洗,直到洗淨為止。放入瓷器內,白天曬太陽,晚上露宿,每天換一次水,換水時要攪拌數次,等到像玉片一樣時,再研磨細。另外將青礞石一錢也研磨細,加入焰硝五分,與研好的青礞石粉末一同放入銅鍋內,煅燒到通紅,待硝石燃盡冷卻後,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用糯米粉調成糊狀製成藥丸,用薄荷湯加入蜂蜜調和送服,痰自然會下降。

調元湯

黃耆(一錢)、人參(五分)、炙甘草(二分半)、白芍(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