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驚風門

驚自是驚,風自是風,要分別明白,不可混治。

凡小兒因聞非常之聲,見異類之物,或為爭鬥推跌,或大小禽獸之類致驚,其神氣結於心而痰生焉。痰壅氣逆,遂成搐搦。口眼歪斜,口吐涎沫,一時即醒,如常無事。或一日一發,或間日再發,或三五日一發,或半年一發,一年一發。若不急治,變成癇疾,而為終身之痼病也。治法當先利痰順氣,後用清心安神。

風者,或因外感風寒,或內傷飲食,以致熱生痰,痰壅發搐,口眼歪斜,手足牽動,氣喘涎潮,口吐涎沫,發過略醒。潮熱不退,須臾復發。治法當先泄火開痰,後用安神清熱。

驚風有二、有急有慢。急驚風為實為熱,當涼驚泄火;慢驚風為虛為寒,當用溫補。不可一例混治,以致殺人。

急驚風,小兒元氣素實,或因恐怖,或因風,或因飲食而發,要審明白,詳察症候,而施治法。

如曾因恐怖而成驚者,其症發過即如常,若無他症,先以利痰丸順氣開痰,後用安神丸調之。

如曾因風寒而成者,其症發過略醒,須臾復發。輕者,只用導赤散吞下瀉青丸,以清心肝之火,後以抱龍丸治痰,保命丹除風,緩緩調之。

如曾因傷飲食而成者,其症發過略醒,醒多啼哭,須臾復發,不思乳食。先用陳皮麥芽湯吞下五色丸,推去食積,則痰自降。後用辰砂五苓散治之。

凡治急驚風,除飲食一症外,不可遽用下藥,必先問其大小便何如。若小便清,大便通利,其邪在表,只用導赤散加防風,或瀉青丸去大黃加全蠍作湯服之,去表中之寒邪,其風自退。後以辰砂五苓散調之,不可犯麝香,恐引邪入里。若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此邪在裡,可用五色丸下之,後用抱龍丸、保命丹調之。

凡急驚發時,牙關緊閉不醒者,急用艾炷灸兩手大指頭少商穴,合而灸之,在甲旁,即醒,而後施治法。

凡急驚風,痰氣喘急者,用定喘湯加竹瀝治之。痰涎湧塞不開者,可用吐法。

凡病退後潮熱不退者,此脾虛熱也,四君子湯加炒乾姜以治之。若小便赤,大便硬,兩腮紅,足脛熱者,此餘邪未盡,不可作虛看。用涼驚丸,薄荷、燈心煎湯吞下調之。

凡病退後,睡眠不醒者,此心脾二經之邪熱未盡去也,安神丸治之。

凡小兒但有潮熱,觀其兩頰若赤,目上視者,必作驚風也。當先以導赤散,加燈心、薄荷以去其熱,次用抱龍丸以安其神,則風自不作矣。

利痰丸

南星(牛膽者,二錢),枳殼(麩炒,二錢),陳皮(去白,一錢),大黃(二錢),牽牛頭末(二錢)

共為末,皂角煮水為丸,燈心湯吞下。

安神丸

黃連(去毛,二錢),石菖蒲(二錢),遠志(去心,二錢),歸身(二錢),麥冬(去心,二錢),茯苓(二錢),山梔子(二錢)

白話文:

驚風門

驚與風是兩種不同的病症,必須區分清楚,不可混淆治療。

小兒因聽到異常聲音、看到奇怪事物,或因爭吵跌倒、被禽獸驚嚇,導致心神受阻,產生痰液。痰液阻塞,氣機逆亂,就會出現抽搐、口眼歪斜、流口水等症狀。有些孩子發作後很快恢復正常,有些則會一天發作一次,或隔天發作,甚至幾天或幾個月、一年才發作一次。如果不積極治療,會發展成癇疾,成為終身難治的疾病。治療方法應先以利痰順氣為主,然後再清心安神。

風證,可能是因外感風寒,或內傷飲食,導致熱生痰,痰液阻塞而引起抽搐、口眼歪斜、手足抽動、呼吸困難、流口水等症狀,發作後稍稍清醒,但很快又發作,伴隨持續高燒。治療方法應先泄火開痰,然後再安神清熱。

驚風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兩種。急驚風屬實熱證,應採用清熱瀉火的方法治療;慢驚風屬虛寒證,應採用溫補的方法治療。不可一概而論,混淆治療,以免造成危險。

急驚風多見於元氣充實的小兒,可能是因驚嚇、風寒或飲食不當引起,需要仔細辨別,觀察症狀,再決定治療方法。

如果是因驚嚇引起的,發作後恢復如常,沒有其他症狀,可以先服用利痰丸以順氣開痰,然後服用安神丸調理。

如果是因風寒引起的,發作後稍稍清醒,很快又會發作,症狀較輕者,可用導赤散加瀉青丸清心肝之火,然後用抱龍丸治痰,保命丹除風,慢慢調理。

如果是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發作後稍稍清醒,清醒時多哭鬧,很快又會發作,並且不願吃奶喝食,先用陳皮麥芽湯加五色丸去除食積,使痰液自行消退,然後再用辰砂五苓散治療。

治療急驚風,除了飲食積滯引起的症狀外,不可立即使用瀉下藥物,必須先詢問大小便的情況。如果小便清澈,大便通暢,說明邪氣在表,可用導赤散加防風,或瀉青丸去大黃加全蠍煎湯服用,以祛除表寒邪氣,風證自然會消退,然後用辰砂五苓散調理。切忌使用麝香,以免將邪氣引入臟腑。如果小便赤澀,大便秘結,說明邪氣在裡,可用五色丸瀉下,然後用抱龍丸、保命丹調理。

急驚風發作時,牙關緊閉,不省人事,應立即用艾灸兩手大拇指少商穴,直至患者清醒後再進行其他治療。

急驚風伴有痰氣喘急的,可用定喘湯加竹瀝治療;痰涎阻塞,無法排出者,可用吐法治療。

病後仍持續高燒不退,這是脾虛生熱,可用四君子湯加炒乾薑治療。如果小便赤,大便硬,兩頰紅,小腿熱,說明餘邪未盡,不可誤認為虛證。應使用涼驚丸,薄荷、燈心草煎湯服用,以調理餘邪。

病後睡眠不醒,這是心脾二經的邪熱未除,可用安神丸治療。

小兒若出現持續高燒,兩頰發紅,眼睛往上看的症狀,必是驚風。應先用導赤散加燈心草、薄荷去熱,然後用抱龍丸安神,驚風自然不會再發作。

利痰丸組成:南星(牛膽南星,二錢),枳殼(麩炒,二錢),陳皮(去白,一錢),大黃(二錢),牽牛子末(二錢)。

安神丸組成:黃連(去毛,二錢),石菖蒲(二錢),遠志(去心,二錢),當歸(二錢),麥冬(去心,二錢),茯苓(二錢),山梔子(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