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變蒸門

變蒸者,此小兒正病也。蓋變者異也,每變畢,性情即異於前,何者?長生臟腑之意也。蒸者,蒸蒸然熱也,萬物生於春而長於夏者,以陽主生長,將於人亦然。故變蒸足,始及成人,氣血充實,骨肉堅牢也。小兒此症,譬如蠶之有眠,龍之脫骨,虎之轉爪,而變化同也。故每三十二日有變蒸,至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變蒸足矣。

輕則發熱微汗,其狀似驚;重則壯熱,脈亂而數。或汗或煩,啼哭燥渴。輕者五日解,其候與傷寒相似;亦有變蒸之餘感寒邪者。但變蒸則耳冷,上唇發泡如濁珠,若寒邪傳之,則寒熱交爭而腹痛,啼哭之聲,旦夜不絕。治此之法,輕者不須服藥,重者以平和飲子微表之。熱甚便結,以紫霜丸微利之。

若吐泄不乳多啼者,調氣散治之。

平和飲子

人參(五分),白茯苓(去皮,一錢),甘草(五分),升麻(煨,五分)

稟受弱者,加白朮一錢,肥實者不用,水煎服。

調氣散

木香,香附,厚朴(炙),人參,陳皮,藿香,炙草

薑棗,水煎。

凡小兒初生,有用黃連、甘草以下胎糞者。若兒壯實者,稟胎足固無所損,若稟胎怯弱者,受此寒涼之劑,不生異症者鮮矣。

如有里症鬱結,壅閉不通者,欲下胎毒,只用淡豆豉濃煎湯與之,五七口其毒自下,又能助養脾胃,真奇方也。

凡小兒當變蒸之時,不熱不驚,別生他症,是為暗變,此受胎氣壯實故也。

凡小兒初生,多有灸百會者,取其可以截風也。殊不知地有南北,人有勇怯,北人用灸固宜,南人用之,無益而有害也。

凡小兒初生下,有身破裂者必死;陰囊白者必死;陰不起者必死;無糞門者必死;股間無肉者必死;哭如鴨聲者必死。周歲之間,顱骨開解,齒未生,手足攣縮,膝如鶴節,身體瘦弱,長大不能行立者,此皆胎氣不足者也,多夭。若筋實則多力;骨實則行早;血實則形瘦多發;肉實則少病;精實則伶俐多語笑,不怕寒暑;氣實則少發而體肥。此皆受稟胎氣之有餘也,多壽。

白話文:

變蒸門

變蒸,是嬰兒時期常見的生理現象。所謂「變」,是指嬰兒發育過程中出現的變化,每次變化後,性情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臟腑發育成長的緣故。「蒸」,則是指嬰兒體溫微微升高,像蒸汽般溫熱的感覺。萬物生長於春夏,因為陽氣主導生長,人體也是如此。因此,變蒸的過程,一直到嬰兒長成成人,氣血充盈,骨骼強健才會結束。嬰兒時期的變蒸,就像蠶的眠期、龍的蛻皮、虎的換爪一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通常每三十二天會有一次變蒸,到五百七十六天左右,大小變蒸就都完成了。

症狀輕微的,會發熱並微微出汗,看起來像受驚嚇一樣;症狀嚴重的,則會高燒,脈搏紊亂且頻數,有時出汗,有時煩躁,哭鬧、口渴。輕症五天就能痊癒,症狀與傷寒類似;有些嬰兒在變蒸後,會再受寒邪侵襲。但變蒸時,嬰兒的耳朵會冰冷,上唇會起泡,像一顆顆渾濁的珍珠。如果寒邪入侵,就會寒熱交替,肚子痛,哭鬧不止,日夜不休。治療方面,輕症不需服藥,重症則用平和飲子調理體表。如果發熱很嚴重導致便秘,就用紫霜丸輕瀉。

如果嬰兒嘔吐、腹瀉、不吃奶、哭鬧不止,就用調氣散治療。

平和飲子:人參五分,白茯苓(去皮)一錢,甘草五分,升麻(煨)五分。體質虛弱者,加白朮一錢;體質肥胖者則不用。水煎服。

調氣散:木香、香附、厚朴(炙)、人參、陳皮、藿香、炙甘草、生薑、紅棗。水煎服。

新生兒出生時,有些會用黃連、甘草等藥物清理胎便。如果嬰兒體質強壯,胎元充足,則無妨;但若胎元不足,服用這些寒涼藥物,很容易產生其他疾病。

如果嬰兒內有鬱結,氣機不通,想排出胎毒,可以用淡豆豉濃煎後服用,五到七口即可排出胎毒,還能滋養脾胃,是十分有效的方劑。

嬰兒在變蒸期間,如果沒有發熱、驚嚇等症狀,卻出現其他病症,稱為「暗變」,這是因為胎氣充足的緣故。

許多人新生兒出生後會在百會穴灸,認為可以預防風邪。但其實各地氣候不同,人的體質也有差異,北方人使用艾灸比較合適,南方人使用則可能弊大於利。

新生兒出生時,以下情況通常難以存活:身體破裂、陰囊顏色潔白、陰莖不能勃起、沒有肛門、會陰部沒有肉、哭聲像鴨子一樣。周歲之內,如果顱骨縫隙未閉合,牙齒尚未長出,手腳攣縮,膝蓋像鶴的關節一樣彎曲,身體消瘦,長大後無法行走站立,這些都是胎氣不足的表現,容易夭折。相反,筋骨強壯、血氣充盈、肌肉飽滿、精氣旺盛的嬰兒,通常較少生病,聰明活潑,不怕寒暑,壽命較長。這些都是胎氣充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