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卷之四
2. 胎毒門
凡小兒在月內有病者,皆胎毒也,並治其母。
小兒月內,腸胃甚脆,氣血未充,若有微疾,不可妄施補瀉,恐臟腑一傷,將貽患終身,或致夭命矣,可不戒哉!如不得已而用湯丸,毋伐天和,中病即止,又不可過劑也。乳母服藥,必別擇乳母,而後可補可泄也。若蓐母(生兒之母,謂之曰蓐)自乳,又不可亂投湯藥,蓋產後之婦,氣血甚虛,有補無瀉。
苟兒有熱病,而用涼藥,則犯產後之禁,必害其母;如有溫補,則反加小兒之熱,又害其子。醫者人之司命,而可妄為乎?必須斟酌謹慎,勿損陰德。
凡小兒才生即死者,急看兒口中懸雍齶上,必有泡塞住,即以手指摘破其泡,速以軟絹拭血令淨,若血入咽即死。
凡小兒初生氣絕不能啼者,必因難產,或因冒寒所致。急以綿絮重裹其兒,抱於懷中,不可便斷臍帶。卻把胞衣置銚中,向炭火上煮之,又作油炷點著,於臍帶上往來燎之,須臾熱氣由臍入腹,便能啼,方可洗浴斷帶。若不如此急救之,而先斷帶者,多死不治。
凡小兒初生下,被寒風所吹,鼻塞,服藥不得者,用天南星為末,生薑自然汁調成膏,貼囟門上,自愈。
凡小兒生後,或月內,或百日,氣急喘滿,目閉眼赤眵多,神困呵欠,遍身壯熱,小便赤澀,大便不通,時復驚煩,此胎熱也。因母平日嗜食辛甘熱物,貪服暖藥而致,用涼驚丸、黃連解毒湯治之。
黃連解毒湯
黃連,甘草,木通,生地,連翹,薄菏(少許),川芎,陳皮,燈心(三根)
水煎服。
小兒生後,覺口冷腹熱,腸滑泄瀉,昏昏多眠,或夜多啼,此胎寒也。因母喜啗生冷,或外感多服涼藥,致傷胎氣。理中丸、勻氣散治之。
勻氣散
桔梗,陳皮(各二錢),砂仁(五分),茴香(炒五分),生薑(炮二分),粉草(炙四分)
加木香二分,共為細末,每服一字,棗湯調下。
凡小兒生下浮胖,遍身紅色,滿月以後,漸漸瘦弱,五心煩熱,此名胎肥;又有生下,面無晶光,身無血色,目無精彩,肌肉消削,此名胎怯。並內服八物湯,外用沐浴法。
八物湯
當歸,川芎,生地,白芍(炒),人參,白朮,甘草,白茯苓(各等分)
薑棗引,水煎服。
沐浴法
天麻,蠍梢,硃砂(各五分),白礬,青黛,麝香(少許),烏梢蛇肉(酒浸燒為末,各三錢)
共研為細末,每用三錢,水三碗,桃枝連葉一握。同煎十沸,待溫熱沐之,慎勿沐背。
凡小兒生下,遍身面目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梔子汁,乳食不思,皆胎黃也。因乳母受熱,而傳於胎。用地黃湯:
生地,赤芍,天花粉,赤苓,川芎,當歸,豬苓,澤瀉,木通,甘草,茵陳
水煎溫服。
凡小兒生後,壯熱翻眼,握拳咬牙,身腰強直,涎潮嘔吐,搐掣驚啼,腮縮囟開,或頰赤面青眼合,更胎風眼合,不可誤作慢脾風,妄用湯藥。要視其眉間氣色,若紅赤鮮碧者可治,若黯黑青黑者不治;虎口指紋曲入里者可治,出外者不治。此因妊婦調食乖常,飲酒嗜肉,忿怒驚撲,母有所觸,胎必感之;或外挾風邪,有傷於胎,故子乘母氣,生下即病。以至聖保命丹,金銀、燈心湯下。
白話文:
胎毒門
嬰兒在母體內生病,都屬於胎毒,需治療母親。
新生兒腸胃嬌弱,氣血不足,如有輕微疾病,不可隨便使用補瀉藥物,以免傷及臟腑,留下終身疾病或夭折,必須謹慎!如果不得已需用湯藥,不要違背自然法則,病好了就停藥,也不可過量。哺乳母親服藥,必須另外找人哺乳,才能服用補或瀉的藥物。產婦自己哺乳,不可亂服湯藥,因為產後婦女氣血虛弱,只能補不能瀉。
如果嬰兒患熱病而服用涼藥,則違反產後禁忌,會傷害母親;如果服用溫補藥物,則會加重嬰兒的熱症,又會傷害嬰兒。醫生是掌握人生死的人,怎可胡作非為?必須審慎小心,不可損害陰德。
凡是新生兒出生即死亡的,要檢查嬰兒口中懸雍垂上方,一定有泡泡阻塞,要用手指將泡泡戳破,迅速用柔軟的布擦拭乾淨,如果血流入咽喉就會死亡。
凡是新生兒出生後氣絕不能啼哭的,一定是難產或受寒所致。要迅速用棉絮包裹嬰兒,抱在懷裡,不可立即剪斷臍帶。將胎盤放在鍋中,放在炭火上煮,再用油點燃,在臍帶上來回燻烤,很快熱氣就會由臍部進入腹部,嬰兒就能啼哭,然後才能清洗和剪斷臍帶。如果不這樣急救,而先剪斷臍帶,大多數都會死亡。
凡是新生兒出生後被寒風吹到,鼻子不通,服用藥物無效的,可以用天南星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成膏狀,貼在囟門上,就會自愈。
凡是嬰兒出生後,無論是月內、百日內,出現氣急、喘息、眼睛閉合、眼紅、眼屎多、精神萎靡、打呵欠、全身發熱、小便赤澀、大便不通,時常驚嚇煩躁,這是胎熱。原因是母親平時嗜食辛辣甘甜溫熱的食物,過度服用溫熱藥物所致,可用涼驚丸、黃連解毒湯治療。
黃連解毒湯
黃連、甘草、木通、生地、連翹、薄荷(少許)、川芎、陳皮、燈心草(三根)
水煎服。
嬰兒出生後,感覺口冷腹熱、腸滑泄瀉、昏昏欲睡、或夜啼不止,這是胎寒。原因是母親喜歡吃生冷食物,或外感疾病服用太多涼藥,傷及胎氣。可用理中丸、勻氣散治療。
勻氣散
桔梗、陳皮(各二錢)、砂仁(五分)、茴香(炒五分)、生薑(炮製二分)、益母草(炙四分)
加木香二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棗湯送服。
凡是嬰兒出生時浮腫肥胖,全身紅色,滿月後逐漸消瘦,出現五心煩熱,稱為胎肥;還有一種是出生時面無光澤,身體沒有血色,眼睛無神,肌肉消瘦,稱為胎怯。都需要內服八物湯,外用沐浴法。
八物湯
當歸、川芎、生地、白芍(炒)、人參、白朮、甘草、白茯苓(各等分)
用薑棗水煎服。
沐浴法
天麻、全蠍、硃砂(各五分)、白礬、青黛、麝香(少許)、烏梢蛇肉(酒浸後燒成灰,各三錢)
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三錢,加水三碗,桃枝連葉一把,一起煎煮十沸,待溫熱後沐浴,注意不要洗後背。
凡是嬰兒出生後,全身面目發黃,像金色一樣,身上發熱,大便不通,小便像梔子汁一樣,不願吃奶,這就是胎黃。原因是哺乳母親體內有熱,傳給胎兒。可以用地黃湯治療:
生地、赤芍、天花粉、赤小豆、川芎、當歸、豬苓、澤瀉、木通、甘草、茵陳
水煎溫服。
凡是嬰兒出生後,發熱、翻白眼、握拳、咬牙、身體僵硬、流口水、嘔吐、抽搐、驚啼、腮幫子縮進去、囟門打開,或臉頰紅、臉青、眼睛閉合,更甚者是胎風引起的閉眼,不可誤認為慢脾風,隨便用藥。要觀察眉間的氣色,如果紅赤鮮豔則可以治療,如果黯黑青黑則不治;虎口指紋彎曲向內則可以治療,向外則不治。這是因為孕婦飲食不規律,飲酒吃肉,或憤怒驚嚇,母親受到刺激,胎兒必然受到影響;或外感風邪,傷害胎兒,所以嬰兒受母親之氣影響,出生就生病。要用至聖保命丹、金銀花、燈心草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