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小兒脈法
小兒一歲以上,可以看脈。以六至為平和,七至八至為實熱,三至四至為遲,為虛弱。
白話文:
小兒一歲之後,就能夠診脈。脈搏每分鐘跳動六次左右為正常,七次到八次則表示實熱證,三到四次則脈象遲緩,代表身體虛弱。
2. 西江月
小兒尋常脈候,一息六至平和,七至八至熱生多,三四虛寒病作,九十連來雀啄,一二動指成疴,微虛緊數不差訛,補泄分明用藥。
身熱脈浮可汗,身寒脈細休攻,喘咳緊數藥無功,腫脹細微堪痛。泄痢沉遲易愈,痘出洪數宜從。若還吐衄怕浮洪,腹疼沉微拈弄。
白話文:
西江月
小孩子的脈象通常情況下,每分鐘呼吸六下脈搏平穩有力,七下或八下則多半是發熱,三四下則表示虛寒體質而生病,九十下脈搏快速跳動像鳥啄食一樣,一、二下脈搏跳動遲緩,則表示疾病纏綿難癒,脈象略虛、略緊、頻數,這些診斷都相當準確,要根據補益或瀉下的原則用藥。
如果孩子發熱,脈象浮大,可以發汗治療;如果孩子畏寒,脈象細弱,則不宜使用攻邪之法。呼吸急促,脈象緊數,用藥往往沒有效果;身體腫脹,脈象細弱微小,則可能是疼痛所致。泄瀉腹痛,脈象沉遲,比較容易治癒;出疹子時,脈象洪數,則應順勢治療。如果孩子嘔吐出血,脈象浮大有力,則要小心;如果腹痛,脈象沉細微弱,則要仔細辨證施治。
3. 小兒治法
如足脛熱,兩腮紅,煩渴不止,頭面好露,揚手擲足,大便閉,小便黃,身壯熱不退,此宜涼解,不可服熱補之藥。
如足脛冷,面㿠白,吐泄不止,肚腹作痛,身常偎人,眼珠青,口中冷氣,潮熱往來不定,此宜溫補,不可服涼利之藥。
白話文:
小兒治法
如果孩子小腿發熱、兩頰紅潤、口渴難忍、喜歡露出頭面、揮手踢腳、便秘、尿黃、持續高燒不退,這就應該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不能服用溫補的藥物。
如果孩子小腿冰冷、臉色蒼白、嘔吐腹瀉不止、肚子痛、總是依偎著人、眼珠發青、口中呼出冷氣、時冷時熱反覆不定,這就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不能服用寒涼瀉下的藥物。
4. 西江月
小兒不宜熱藥,兩腮俱帶緋紅,手足壯熱火烘烘,六脈浮洪亂動。小便赤黃又澀,大便秘結難通。掀衣飲水喜當風,煩渴鼻流血湧。
小兒不宜涼藥,麵皮㿠白無精,四肢厥冷似寒冰,六脈浮微隱隱。吃乳不消嘔吐,糞如鴨屎頻頻,神虛腹疼眼珠青,病久成疳諸症。
小兒純陽之體,陰陽不可偏傷,常帶三分飢與涼,此個孩兒易養。大抵脾常不足,有餘肝氣須防,不寒不熱藥為良,切忌妄行孟浪。
小兒何為難治,古今號曰啞科,脈無可視如之何,口不能言病作。父母時時驚怕,醫人試驗誠多,從容對症用方藥,有甚難為捉摸。
凡小兒一歲以下有病者,多是胎毒,只宜解毒為急。小兒二歲以上有病者,多是食積,只宜消積補脾而已。其餘症治方略,詳載各門之下,故不重述。
白話文:
西江月
小孩子不能用溫熱的藥,如果臉頰通紅,手腳發燙,脈象浮大紊亂,小便黃赤澀痛,大便乾燥難解,喜歡掀開衣服喝水,怕熱又流鼻血,那就不適合。
小孩子也不能用寒涼的藥,如果面色蒼白沒有精神,四肢冰冷像冰塊一樣,脈象浮弱隱澀,吃奶不消化還嘔吐,大便稀薄像鴨屎一樣,精神萎靡,肚子疼,眼珠發青,病久了就變成疳積等症狀。
小孩子屬陽氣旺盛之體,陰陽都不能受損,平時要保持稍微飢餓和涼爽,這樣孩子才容易養育。大多數孩子脾胃虛弱,要防備肝氣過盛,治療時不寒不熱的藥物最好,絕對不能隨便用藥。
小孩子為什麼難治?古人稱之為啞科,脈象難以觀察,孩子又不會說話,病情難以判斷。父母總是提心吊膽,醫生也試過很多方法,要冷靜地根據病情用藥,不要胡亂用藥。
一般來說,一歲以下的嬰兒生病,大多是胎毒,應該先解毒。兩歲以上的孩子生病,大多是積食,應該消食健脾。其他疾病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章節裡詳細記載了,這裡就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