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古義》~ 卷之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6)

1. 卷之上

(第十舊同)難曰:一(臟腑)脈為十(病)變者,何謂也?然,五邪(虛實賊微正)剛(臟邪氣甚)柔(腑邪氣微)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脈急甚者,(為瘛瘲)肝邪干心也;(從後來為虛邪)心脈微急者,(為心痛引脊食不下)膽邪干小腸也;心脈大甚者,(為喉吤)心邪自干心也。

(自病為正邪)心脈微大者,(為心痹引脊善淚出)小腸邪自干小腸也;心脈緩甚者,(為狂笑)脾邪干心也;(從前來為實邪)心脈微緩者,(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吐血)胃邪干小腸也;心脈澀甚者,(為喑)肺邪干心也;(從所勝來為微邪)心脈微澀者,為血溢維厥、耳鳴、巔疾。

大腸邪干小腸也。心脈沉(《靈樞》作滑為是,下同)甚者,(為善喝)腎邪干心也;(從所不勝來為賊邪)心脈微沉者,(為心疝引齊小腹鳴)膀胱邪干小腸也。五臟各有剛柔邪,故令一脈輒變為十也。

按寸關尺,每一部有腑逢腑、臟逢臟之脈變,是謂剛柔相逢。所謂緩急、大、滑、澀五脈,各有微甚,分為十變,則左右三部合為六十變。分而言之,則一臟五邪,五五二十五病。故《素問》曰:「五五二十五變」,又曰:「二十五陽」,腑病亦然。總而言之,則為五十變。以余觀之,在病證則臟腑合為五十變。

據《靈樞》則以緩急、大小、滑澀分微甚言之,總合為六十變。丁德用以此篇為六十首,實得其理焉。第四十九篇論虛實賊微正五病,是即其脈例也。《靈樞》第四篇曰:「調其脈之緩急小大滑澀,而病變定矣。」又曰:「諸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今越人時省小脈,

而取五脈者,蓋《難經》專示用針立功之妙已。

(第十一舊十五)難曰:經(《素問·平人氣象論》、《玉機真藏論》二篇)言:「春(肝)脈弦,夏(心)脈鉤,秋(肺)脈毛,冬(腎)脈石。」是王脈耶?將病脈也?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因胃氣有無以分平病死)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比類下同)故其脈之來,

濡弱而長,故曰弦。夏脈鉤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鉤。秋脈毛者,肺,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

水凝如石,故曰石。此四時之脈也。(以上明弦、鉤、毛、石之名義)如有變,奈何?然,春(肝)脈弦反(常)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多胃氣,下同)益實而滑,

如循長竿,曰病;(少胃氣,下同)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無胃氣,下同)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夏(心)脈鉤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其脈來累累如環,

白話文:

卷之上

(第十條跟之前相同)難經說:為什麼一個脈象會有十種變化呢?這是因為五種邪氣(虛、實、賊、微、正)與臟腑的剛柔之氣互相交錯影響所造成的。所謂「剛」是指臟的邪氣很盛,「柔」是指腑的邪氣較輕微。

例如,心脈如果跳動得非常急促,這表示肝的邪氣侵犯了心,可能會導致抽搐;(這屬於從後來侵犯的虛邪)如果心脈稍微急促,表示膽的邪氣侵犯了小腸,可能導致心痛,並且痛到背部,讓人吃不下飯。心脈如果跳動得非常強大,表示心臟自身的邪氣侵犯了心臟,可能導致喉嚨腫痛;(這是自身疾病造成的正邪)心脈如果稍微強大,表示小腸自身的邪氣侵犯了小腸,可能導致心臟部位麻痺,並且痛到背部,容易流淚。心脈如果跳動得非常遲緩,表示脾的邪氣侵犯了心,可能導致狂笑;(這屬於從前來侵犯的實邪)心脈如果稍微遲緩,表示胃的邪氣侵犯了小腸,可能導致心下出現腫塊,上下移動,並且可能吐血。心脈如果跳動得非常澀滯,表示肺的邪氣侵犯了心,可能導致失聲;(這屬於被剋制的微邪)心脈如果稍微澀滯,表示大腸的邪氣侵犯了小腸,可能導致血溢、頭暈、耳鳴或癲癇。心脈如果跳動得非常沉,表示腎的邪氣侵犯了心,可能導致頻繁口渴;(這屬於被反剋制的賊邪)心脈如果稍微沉,表示膀胱的邪氣侵犯了小腸,可能導致腹股溝疝氣,腹部鳴叫。

五臟各有剛柔的邪氣,所以才會導致一個脈象有十種變化。

按寸、關、尺三個部位,每一個部位都有腑與腑相逢、臟與臟相逢的脈象變化,這就稱為剛柔相逢。所謂的緩、急、大、滑、澀五種脈象,各有稍微和嚴重的程度,分為十種變化。左右手三個部位,加起來就有六十種變化。單獨而言,一個臟器有五種邪氣,五個臟器就有二十五種病變。所以《素問》說,有二十五種變化,又說有二十五陽。腑的病變也是如此。總而言之,臟腑合起來就有五十種變化。以我來看,就病症來說,臟腑合起來有五十種變化。

根據《靈樞》的記載,以緩、急、大、小、滑、澀六種脈象,分稍微和嚴重的程度來說,總共有六十種變化。丁德用把這篇內容歸納為六十條,確實是符合道理的。第四十九篇討論虛、實、賊、微、正五種病症,這就是脈象的例子。《靈樞》第四篇說,調整脈象的緩、急、小、大、滑、澀,就能確定病變。《靈樞》又說,凡是脈象微小的,表示陰陽氣血都虛弱,不要用針刺,而要用甘味的藥來調理。現在越人有時會省略微小的脈象,而只取五種脈象,是因為《難經》特別強調針刺治療的功效。

(第十一條跟之前第十五條相同)難經說,《素問》中提到,春天肝脈應是弦脈,夏天心脈應是洪脈,秋天肺脈應是毛脈,冬天腎脈應是石脈,這代表的是正常的脈象,還是病態的脈象?答案是:弦、洪、毛、石這四種脈象,是代表四個季節的正常脈象。(依據胃氣的有無來區分平、病、死)春脈是弦脈,因為肝屬東方木,萬物開始生長,還沒有枝葉;(以下用類似的比喻)所以脈來時,柔軟細長,就像琴弦一樣,所以叫弦脈。夏脈是洪脈,因為心屬南方火,萬物茂盛,枝葉都向下彎曲,像鉤子一樣,所以脈來時快去時慢,所以叫洪脈。秋脈是毛脈,因為肺屬西方金,萬物成熟,草木的葉子都秋天凋落,只留下枝幹,像毫毛一樣,所以脈來時輕浮而虛,所以叫毛脈。冬脈是石脈,因為腎屬北方水,萬物都收藏起來,在寒冬時節,水凝結成冰石,所以脈來時沉濡而滑,所以叫石脈。這是四個季節的正常脈象。(以上解釋弦、鉤、毛、石的意義)如果脈象發生變化,該如何判斷呢?

答案是:春天的肝脈應該是弦脈,如果反常了,就表示有病。所謂的反常是指,脈氣來時很強盛,表示太過,病在體表;脈氣來時虛弱微細,表示不及,病在體內。脈氣來時緩慢柔和,像在撫摸榆樹葉一樣,這是正常的;(大多帶有胃氣)如果脈氣來時有力而滑,像在撫摸長竿一樣,這表示有病;(胃氣較少)如果脈來時急促而堅硬,像新張的弓弦一樣,這是死脈。(沒有胃氣)春天脈象如果稍微弦,表示正常;弦脈多而胃氣少,表示有病;只有弦脈而沒有胃氣,表示死。春天以胃氣為根本。

夏天的心脈應該是洪脈,如果反常了,就表示有病。所謂的反常是指,脈氣來時很強盛,表示太過,病在體表;脈氣來時虛弱微細,表示不及,病在體內。脈氣來時,感覺像一連串的環狀相連,這表示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