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古義》~ 卷之下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26)

1. 卷之下

取五輸法。亦唯廑廑參星,殆幾乎熄。悲夫!古昔聖賢,苦口丁寧,垂教萬世;徒存方策,被蠹魚害。噫!

(第七十八舊七十五)難曰:「經言東方實(言肝重實),西方虛(言肺重虛),瀉南方(心從肝有餘),補北方(腎從肺不足),何謂也?」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舉五行相制常例)。東方(肝)木也,西方(肺)金也。木欲實,金當平之(金剋木);火欲實,水當平之。

(水剋火)土欲實,木當平之(木剋土);金欲實,火當平之(火剋金);水欲實,土當平之(土剋水)。東方肝也,則知肝實(非等閒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非尋常虛)。瀉南方(心)火,補北方(腎)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二句起下病因與治法要語)。子(心)能令母(肝)實。

母(腎)能令子(肝)虛。水勝火(一句處方大關係舊本誤出於前故今移此),故瀉(心)火補(腎)水,欲令(肺)金不得平(肝)木也。經曰:「不能治其虛(治如是虛者非通變則不能),何問其餘(他病)?」此之謂也。

按:東實西虛,即謂肝木實、肺金虛,皆是病之所在焉;瀉南補北,即謂瀉心火、補腎水,皆是治之所歸焉。此乃發難之端也。答辭先舉五行相制者,表其常例。火者木之子,水者木之母二句,此篇一大關係,乃樹下文分病因與治法之幟。蓋肝之亢極,本因心火有餘;子有餘則不食母氣。

肝木所以盛實。腎之衰竭,原關肺金不足;母不足則無助子氣,肺金所以太虛。以五行相制之常,為之治則,當補肺瀉肝而平之。今乃棄東西而治南北者,非經常之法,猶之儒家有權,兵法有奇乎?所謂子能令母實一句,言病因子者心、母者肝;母能令子虛一句,言治法,母者腎。

子者肝。或問:「如果其說之是,則心之有餘,既令肝實,則肝之有餘,亦當令腎實,然則腎胡為虛乎?」曰:心令肝實者,其氣逆而為邪也。夫木生火者,順道也;今心有餘,而不食母氣,故木氣不達而反逆,所以溯洄為邪焉。腎之為虛,既失母氣。夫水生木者,亦順道也;雖然。

其氣不足,故將通於彼,則不可以逮,何逆流之有?且自心而傳於肝者,邪氣也;從腎而通於肝者,正氣也。譬諸水流,其末窒礙不通,則逆;逆則賁激,激則混濁,本源為之沸騰,是豈水之性哉?肝之所以有實也。源既細微,則其流不長;縱使堤防在其下流,勢已微,則不能達中道而涸。

遂委泥沙,何奔逆之有?腎之所以有虛也。或又問:「瀉火補水,此兩藥並行乎?將所謂先補後瀉邪?」曰:「否。」苟以針石言之,即應補陰瀉陽而可;若夫湯液,則不必然,唯其補陰是務。觀「水勝火」一句,可以見已。是亦此篇一大要語,不可忽略。熟察答意,此證原因,中氣虛而脾不能散精。

白話文:

卷之下

運用五輸穴的取穴方法,也只是稍微參考星象,快要完全喪失了。真是可悲啊!古代的聖賢,苦口婆心地諄諄教誨,傳授教導給後世的知識,卻只徒留在書籍之中,還被蛀蟲啃咬損壞了。唉!

(第七十八舊七十五)《難經》中說:「經脈說東方屬實(指肝氣過於旺盛),西方屬虛(指肺氣虛弱)。應當瀉南方(心火,因為心火是肝木多餘的表現),補北方(腎水,因為腎水是肺金不足的表現)。這是什麼意思呢?」回答說:「金、木、水、火、土五行,本應互相制衡,保持平衡。(這裡舉例說明五行相剋的普遍規律)東方屬木,對應肝臟;西方屬金,對應肺臟。木氣要充實,就要用金來制約它(金能克木);火氣要充實,就要用水來制約它(水能克火);土氣要充實,就要用木來制約它(木能克土);金氣要充實,就要用火來制約它(火能克金);水氣要充實,就要用土來制約它(土能克水)。東方對應肝臟,因此知道肝氣是實的(不是普通的實);西方對應肺臟,因此知道肺氣是虛的(不是普通的虛)。所以要瀉南方的心火,補北方的腎水。南方的心火,是木氣的兒子;北方腎水,是木氣的母親。(這兩句話點明了病因和治療方法的關鍵)兒子(心火)能讓母親(肝木)更加旺盛。

母親(腎水)能讓兒子(肝木)虛弱。水能克火。(這句話很重要,舊版本錯誤地放在了前面,所以現在移到這裡。)因此要瀉心火,補腎水,這樣才能使肺金不至於受制於肝木。經文說,如果不能治療虛症(如果治療像這樣虛的病症,不能通權達變就無法奏效),還談什麼其他的病症呢(其他的病症就不用提了)?這就是這個道理。

分析來看,東方實,西方虛,指的是肝木旺盛,肺金虛弱,這些都是疾病的所在。瀉南方,補北方,指的是瀉心火,補腎水,這些都是治療的方向。這句話是提出疑問的開端。回答時先舉例五行相剋的道理,表明這是常規。火是木的兒子,水是木的母親這兩句話,是本文的重點,揭示了下文分析病因和治療方法的關鍵。肝氣亢盛到極點,根本原因是心火有餘,兒子過於旺盛就不會吸收母親的氣。

因此肝木才會過於充實。腎氣衰竭,根本原因是肺金不足,母親不足就不能幫助兒子的氣。因此肺金才會過於虛弱。按照五行相剋的常規來治療,應該補肺瀉肝來平衡。現在卻拋棄東西而治療南北,這不是常規的方法。就像儒家有權變,兵法有奇襲一樣。所謂「兒子能讓母親實」這句話,是說病因在於心,心是兒子,肝是母親;「母親能讓兒子虛」這句話,是說治療方法在於腎,腎是母親,肝是兒子。有人問,如果這個說法正確,那麼心火有餘,既然能讓肝實,那麼肝氣有餘,也應該讓腎實,為什麼腎還是虛的呢?回答說,心讓肝實,是因為它的氣是逆向的邪氣。木生火,本是順應自然之道。現在心火有餘,而不吸收母親的氣,所以木氣不能順暢運行反而逆流,所以逆行成為邪氣。腎之所以虛弱,是因為失去了母親的氣。水生木,本也是順應自然之道。但是,

腎氣不足,所以想去補益肝木,但力量不足以到達。哪裡有什麼逆流呢?而且,從心傳到肝的,是邪氣;從腎通到肝的,是正氣。用流水來比喻,水的末端被堵塞不通,就會逆流,逆流就會衝擊,衝擊就會混濁,連源頭也會沸騰起來。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肝之所以實,就是因為水的源頭細小,所以流動不長遠,即使在下游有堤壩,但水的勢頭已經很微弱,就不能到達中道,於是乾涸,導致淤泥堆積,哪裡還會有奔騰逆流呢?腎之所以虛,就是這樣。還有人問,瀉火和補水,這兩種藥物是同時使用嗎?還是先補後瀉呢?回答說,不是。如果用針灸來說,就應該補陰瀉陽。如果是用湯藥,就不一定這樣。只要以補陰為主。從「水能克火」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這個道理。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點,不可忽略。仔細理解答話的意思,這個病症的原因是,中焦氣虛,導致脾胃不能運化精微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