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古義》~ 卷之下 (6)
卷之下 (6)
1. 卷之下
陽脈不和,則氣(邪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動)盛(實)矣。邪在五臟,則陰(經)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瘀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動)盛(實)矣。陰(邪)氣太盛,則陽(正)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靈樞作關)陽(邪)氣太盛,則陰(正)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靈樞作格)陰(邪)陽(邪)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孤陰)格。(獨陽)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經言(脈度篇末說)氣獨行於五臟,不營於六腑者,何也?然。夫氣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陰(經)脈營於五臟,陽(經)脈營於六腑,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不復溢。人(疑血字誤)氣內溫於臟腑,外濡於腠理。
按此與脈度篇文,大同小異。五臟者,內藏神氣,而外閱九竅,故多無形之病;六腑者,傳穀物,而外養肌肉,故多有形之病。謂在臟九竅不通,在腑留結為癰。可見形之與神,病各有則焉。凡臟皆屬陰,而其精上達為常;腑俱屬陽,而其氣下行為常。若有所不和,則氣血之分,偏虛偏實。至其太盛,則遂為關格之變。格是腑,將失常而反上逆,使所受水穀,格拒噎塞;關是臟既廢職,精氣下墜,故二便閉而不通。蓋下文復溢二字,即為死脈之名。則其所謂關格者,孤陰獨陽之病,殊無迴旋之生意者必矣。讀者莫以與靈樞文相顛倒為疑焉。
(第四十一舊四十)
難曰:經言肝主(五)色,心主(五)臭,脾主(五)味,肺主(五)聲,腎主(五)液。鼻者肺之候。(肺氣通臭)而反知香臭。(心所主)耳者腎之候。(腎氣通耳)而反聞聲。(肺所主)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育)於巳(位),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腎者,北方水也;水生(育)於申(位),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聲,故令耳聞聲。
按此承上引脈度篇文,而舉臟氣各有所通之竅,以發問難。所謂肝開竅於目,而其所主五色,亦通乎此;脾開竅於口,而其所主五味,亦從此而入。唯腎與心肺,其所主不應於其竅,所以發疑焉。大氐五行之道,有生克之分,又有胎化之理。此篇所述,即胎化之變也。何則?鼻知臭者相剋,耳聞聲者相生。故知非五行常例之謂。蓋金胎於東方木,而化於南方火;其氣旺於西,自卯至酉,金得有氣。水胎於南方陽中,而化於西方金;其氣旺於北,自午至子,水得有氣。火、木之胎化亦然。越人之意,所以使學者知人身五行生剋之外,別有胎化之理者如此。
六元正紀大論曰:春氣西行,夏氣北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淮南子天門訓曰:金生丁巳,壯於酉,死於醜,三辰皆金也。水生丁申,壯於子,死於辰,三辰皆水也。是亦與此篇之義相類。
白話文:
陽氣不調和,邪氣就會停留在體內。邪氣停留,陽脈就會變得強盛。邪氣侵入五臟,陰經的脈氣就會不調和。陰脈不調和,瘀血就會停留在體內。瘀血停留,陰脈就會變得強盛。陰邪之氣太過旺盛,陽氣就無法相互協調,這就稱為「格」。陽邪之氣太過旺盛,陰氣也無法相互協調,這就稱為「關」。陰陽邪氣都過於旺盛,無法相互協調,這就是所謂的「關格」。患有關格的人,就會無法活到應有的壽命而死亡。
《經脈篇》提到,氣獨自在五臟運行,不流向六腑,這是為什麼呢?氣的運行就像水流一樣,不能停止。陰經脈氣運行在五臟,陽經脈氣運行在六腑,就像環狀一樣沒有終點,不斷循環。氣運行於人體內,溫養臟腑,滋潤皮膚。
這段文字和《脈度篇》的內容大同小異。五臟內藏精氣,並與九竅相通,所以多為無形的疾病。六腑負責傳導食物,滋養肌肉,所以多為有形的疾病。如果臟腑的九竅不通暢,或者在六腑結聚成癰腫,可見有形和無形的疾病,各有其不同的規律。臟腑都屬陰,精氣向上運行是正常的。六腑都屬陽,氣向下運行是正常的。如果臟腑或六腑的氣血不調和,就會出現偏虛或偏實的情況,如果情況太過嚴重,就會導致關格這種變故。
「格」是指六腑功能失常而向上逆行,使吃下的食物堵塞在體內,無法下行。「關」是指五臟功能廢弛,精氣向下沉降,導致大小便阻塞不通。所謂「復溢」這兩個字,就是指死脈的表現。關格這種病,是陰陽失調的疾病,沒有辦法恢復,必然會死亡。讀者不要因為這段文字與《靈樞》篇中的內容顛倒而感到疑惑。
有人問道,《經脈篇》說肝主導顏色,心主導氣味,脾主導味道,肺主導聲音,腎主導體液。鼻子是肺的孔竅,應該感受肺氣,卻反而能辨別香臭(心所主導);耳朵是腎的孔竅,應該感受腎氣,卻反而能聽到聲音(肺所主導),這是什麼道理呢?
肺屬西方金,金在巳位生長,巳位屬南方火,火屬心。心主導氣味,所以鼻子可以辨別香臭。腎屬北方水,水在申位生長,申位屬西方金,金屬肺。肺主導聲音,所以耳朵可以聽到聲音。
這段內容承接上文《脈度篇》的內容,提到臟腑之氣各自通於不同的孔竅,並提出疑問。肝開竅於眼睛,所以主導顏色。脾開竅於口,所以主導味道。只有腎、心、肺這三者,它們所主導的並不對應於它們的孔竅,所以產生疑問。
五行學說中,有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有胎化變化的理論。這段文字講的就是胎化變化的道理。為什麼呢?鼻子能辨別臭味,這是相剋的關係。耳朵能聽到聲音,這是相生的關係。所以說,這不是五行的常規表現。金胎生於東方木,化於南方火,在西方最旺盛,從卯到酉,金的氣就旺盛起來。水胎生於南方陽中,化於西方金,在北方最旺盛,從午到子,水的氣就旺盛起來。火和木的胎化也是如此。越人的意思,就是要讓學者了解,人體內除了五行的生剋之外,還有胎化變化的道理。
就如《六元正紀大論》所說:春氣向西行,夏氣向北行,秋氣向東行,冬氣向南行。《淮南子.天文訓》說:金生於丁巳,壯於酉,死於丑,這三辰都屬於金。水生於丁申,壯於子,死於辰,這三辰都屬於水。這些都與這篇文章的道理相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