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古義》~ 卷之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2)

1. 卷之下

是故肺之在上,象陽中之陰,以為心之輔弼;肝之在下,象陰中之陽,以為腎之匡佐。陰陽相交,而臟氣自全。此越人之旨,豈非闡發軒岐之蘊奧邪?

(第三十三舊四十一)難曰:肝獨有兩葉(左三右四),以何(象)應也?然,肝者東方木也。木者春也(主發生氣)。萬物始生,其尚幼少,意無所親,去太陰尚近,離太陽不遠,猶有兩心,故有兩葉(臟象),亦應木葉(甲析)也。

按此承前篇重言肝臟者,蓋肝比諸他臟,猶有幼稚之象,而意無所親,故其有兩葉,亦猶草木甲析,左右相分,恰有兩心也。去太陰尚近,離太陽不遠二句,此篇之大旨。謂太陰者濕土,即謂脾;太陽者寒水,即謂腎。滑注以太陰為腎,太陽為心,其義亦通。蓋脾氣健,則肝血能收;腎精固,則木氣舒達。闢猶木籍培育於土,滋資潤於水焉。蓋越人視治肝病,特有深意者如此。何者?肝已為幼少,則謂太陰太陽者,父母之謂也。近看滑氏所注辨真,與余意符。

(第三十四舊三十六)難曰:臟各有一耳。腎獨有兩(猶兩輪之兩相順為用)者,何也?然,腎兩(枚)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陰);右者為命門(陽)。命門者(此與上命門字同而旨異上則姑別屬右腎此則其位暗寓兩腎中間),諸神(氣)精(水)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腎間動氣)。男子以藏精(兩腎),女子以系胞(子宮)。故知腎有一也。

按分腎為左右臟,內經無明文。且命門在靈素,則指為目也;或以名太陽睛明穴。又素問十二官論中,有分心與包絡為二臟,而未見腎有左右之分。又有後篇,言腎有兩枚語。因考此篇大意,分腎為兩臟,以配六臟之數。其意以謂凡心既且二臟象,則腎亦有含蓄一原氣於左右陰精中間。故左為腎,右為命門。實知一臟中寓陰陽二氣焉。然則其分左右之名,亦偶然耳。何則?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云云數語,全遷其位於中間者,明矣。由是觀之,雖腎有兩枚,然其氣相通,固一水臟。唯使後人知陰中有命門之陽已。然則靈樞謂目者指其標,此難特舉其本,以示內經未發之旨爾。

(第三十五舊三十四)難曰:五臟各有聲色臭味液(舊本脫液字今從滑氏補之),皆可曉知以不?然,十變(古書篇目今內經無所見)言:肝色青(大敦井),其臭臊(曲泉合),其味酸(中封經),其聲呼(大沖俞),其液泣(行間榮)。心色赤(少府榮),其臭焦(少衝井),其味苦(少海合),其聲言(靈道經),其液汗(神門俞)。脾色黃(大白俞),其臭香(大都榮),其味甘(隱白井),其聲歌(陰陵泉合),其液涎(商丘經)。肺色白(經渠經),其臭腥(大淵俞),其味辛(魚際榮),其聲哭(少商井),其液涕(尺澤合)。腎色黑(陰谷合),其臭腐。

白話文:

因此,肺臟位於上方,如同陽氣中的陰氣,是心臟的輔助。肝臟位於下方,如同陰氣中的陽氣,是腎臟的輔佐。陰陽相互交合,臟腑的氣才能完備。這是越人的主張,難道不是闡發了軒轅和岐伯的精髓嗎?

(第三十三舊四十一)有人問,肝臟獨有兩葉(左三葉,右四葉),這是用什麼來比擬的呢?回答說,肝臟屬於東方的木,木代表春天,主導生發之氣,萬物開始生長時,都還很幼小,沒有明確的依附對象,離太陰(脾)很近,離太陽(腎)不遠,就像有兩個心一樣,所以有兩葉,這也是呼應了樹木分叉的形狀。

這裡再次提到肝臟,是因為肝臟相比其他臟腑,仍然帶有幼稚的特性,沒有明確的依附對象,所以它有兩葉,就像草木分叉一樣,左右分開,像是兩個心。所說的“離太陰很近,離太陽不遠”是這段話的重點,所謂太陰指的是濕土,也就是脾;太陽指的是寒水,也就是腎。滑氏的註解認為太陰是腎,太陽是心,這種說法也講得通。因為脾氣健壯,肝血才能收斂;腎精穩固,肝氣才能舒展。就好比樹木生長在土壤中,並受到水的滋養。越人特別重視肝病的治療,就是這個原因。因為肝臟像幼小之物,那太陰和太陽就像是它的父母。仔細看滑氏的註解,可以分辨出真偽,與我的想法一致。

(第三十四舊三十六)有人問,臟腑各有一個,為何腎臟獨有兩個(像兩輪互相配合使用)呢?回答說,腎臟有兩個,但並非都是腎臟。左邊的才是腎(屬陰),右邊的是命門(屬陽)。命門是諸多神氣精華的居所,是元氣所繫之處。男子用它來儲藏精液(兩個腎),女子用它來繫連胞宮(子宮),所以說腎臟雖然有兩個,其實本質上是一個。

這裡把腎臟分為左右兩個臟器,在《內經》中沒有明確記載。而且在《靈樞》和《素問》中,命門指的是眼睛,或者指太陽穴的睛明穴。另外,《素問·十二官論》中有將心與心包絡分為兩個臟器,但沒有提到腎有左右之分。後面的文章中又說腎有兩個,因此我推斷,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把腎分為兩個臟器,以便與六臟的數量相配。它的意思是說,心既然可以看作兩個臟器,那麼腎也應該包含元氣,位於左右陰精之間。所以左邊是腎,右邊是命門,實際上一個臟器中蘊含了陰陽二氣。所以把腎分為左右只是為了方便。為什麼呢?因為命門是諸神精的居所等說法,都明確說明了命門位於兩腎之間。由此看來,雖然腎臟有兩個,但它們的氣是相通的,屬於同一個水臟。只是為了讓後人知道陰中有命門的陽氣。所以《靈樞》所說的眼睛只是指它的外在表現,而這裡所說的命門才是根本,這也是《內經》沒有闡明的道理。

(第三十五舊三十四)有人問,五臟各自有聲音、顏色、氣味、液體(舊版本缺「液」字,今依滑氏補上),都能夠了解嗎?回答說,《十變》這本書(古代書名,現在內經中沒有記載)說,肝的顏色是青色,(大敦穴屬井)氣味是臊味(曲泉穴屬合),味道是酸味(中封穴屬經),聲音是呼叫(太沖穴屬俞),液體是眼淚(行間穴屬榮)。心的顏色是紅色(少府穴屬榮),氣味是焦味(少沖穴屬井),味道是苦味(少海穴屬合),聲音是言語(靈道穴屬經),液體是汗液(神門穴屬俞)。脾的顏色是黃色(大白穴屬俞),氣味是香味(大都穴屬榮),味道是甘味(隱白穴屬井),聲音是歌唱(陰陵泉穴屬合),液體是口水(商丘穴屬經)。肺的顏色是白色(經渠穴屬經),氣味是腥味(太淵穴屬俞),味道是辛味(魚際穴屬榮),聲音是哭泣(少商穴屬井),液體是鼻涕(尺澤穴屬合)。腎的顏色是黑色(陰谷穴屬合),氣味是腐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