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古義》~ 卷之上 (9)
卷之上 (9)
1. 卷之上
初學不得無疑。曹氏脈歌云:「損脈之病,過三則死;至脈之病亦然。」可謂得此難言外之意者。蓋所謂三者,指脾損。病過脾而下抵肝腎則死;至病亦過脾而上,至心肺則死。然則治損至之大法,在病不及脾之前,可知矣。又按《內經》論氣血二虛,率主脾腎;《難經》舉肺與腎,明分氣血二因。
而脾臟獨為氣血二病之彀率者,以發經之餘蘊。肺曰益氣。肺主皮毛。所謂氣者,指外衛獨行者。《經》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是也。心曰調榮衛。心主血,輸諸經脈中,從營往來,謂之並行。衛氣亦心之化也。《經》曰:「血氣者,人之神是也。」周仲立衛字為衍者,非也。脾曰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脾已有損,則胃中水穀難化,故調熟菜白粥,易化以與之。且適其好寒好溫情,莫強其所不好,為前所謂「飲食不能為肌膚」云爾。是治脾之要也。滑注:「春夏食涼食寒」等語,此平人養生之要也。而若病人有不好,則何以能為與之?豈非強乎?肝曰緩其中。中者,志也。《禮》云「虛中」,孟子云「熱中」,義與此同,皆指志言。肝志主怒也。緩者,以甘緩之。《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是也。腎曰益其精。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平脈)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離經)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奪精)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死脈)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命絕。以上審至脈之動)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離經)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奪精。舊本有呼吸再至五字,滑注以為衍文,今削去。按:第一節有三呼四呼之目,則於此節似有所闕。然觀下文言再呼一至曰無魂當死,則於損病不歷三呼四呼之久而死者明也。)脈來如此,何以別知其病也?
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無過不及)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謂至脈離經)前(寸)大後(尺)小,即頭痛目眩。(氣逆頭上)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邪塞胸中)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謂至脈奪精)脈洪大者,苦煩滿。(邪在上部)沉細者腹中痛。(邪在下部)滑者傷熱。(陽氣受病)澀者中霧露。(陰血受病)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謂死脈)沉細夜加(倍),浮大晝加(倍),不大不小。(謂氣未竭)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胃氣已絕)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命絕)沉細夜死,浮大晝死。(以上謂至脈)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行屍。(舊本損字疑誤,故削去此下古經錯亂文理不屬)人雖能行,猶當著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所謂損脈離經)再呼一至,再吸一至。(舊本此下有呼吸再至四字,直削去)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謂損脈奪精。舊本此下剩「出入雖能行名曰行屍」八字,疑是衍文。)
白話文:
[卷之上]
初學者難免會有疑問。《曹氏脈歌》說:「損脈的病,超過三個階段就會死亡。」「至脈」的病也是如此。這可說是領悟到其中難以言喻的含義。所謂的「三個階段」,指的是脾臟受損,病症如果越過脾臟,向下侵犯到肝臟和腎臟,就會死亡。「至病」也是如此,如果越過脾臟,向上侵犯到心臟和肺臟,也會死亡。由此可知,治療「損病」和「至病」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在病症尚未影響到脾臟之前就加以治療。另外,《內經》討論氣血虛損時,大多以脾腎為主要病因;《難經》則舉出肺與腎,明確指出氣虛和血虛是兩種不同的病因。
然而,脾臟卻是氣血兩方面病症的關鍵,因為它負責運化食物的精華。肺的功能是益氣,肺主宰皮膚和毛髮,這裡所說的「氣」指的是獨自運行於體表、負責防禦外邪的衛氣。《經》上說:「身體虛弱,應以氣來溫養。」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心臟的功能是調和營衛之氣,心主宰血液,將血液輸送到全身的經脈之中,營氣和衛氣相互往來,共同運行。衛氣也是心臟所化生的。《經》上說:「血氣是人體的神。」周仲立將「衛」字註解為衍文,是不對的。脾臟的功能是調節飲食,使人適應寒溫變化。如果脾臟已經受損,胃中的水穀就難以消化,所以應該給予容易消化的熟菜和白粥,並且要順應病人喜歡寒或喜歡溫的偏好,不要勉強給予他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前面所說的「飲食不能為肌膚」的意思,也是治療脾臟的重點。註解裡說「春夏食用涼寒之物」等等,這是健康的人養生之道,如果病人不喜歡,又如何能勉強他接受呢?難道不是強人所難嗎?肝臟的功能是舒緩其情志,這裡的「中」指的是意志、情感。《禮記》裡說「虛中」,《孟子》裡說「熱中」,意思和這裡相同,都是指意志方面。肝臟的情志主宰憤怒,要用甘味藥來緩解它。《經》上說:「肝臟喜歡舒緩,如果肝氣過於急躁,要給予甘味藥來緩解它。」指的就是這個意思。腎臟的功能是補益其精,腎主宰水液,接收五臟六腑的精華並儲藏起來。《經》上說:「精氣不足,要用有滋味的東西來補養它。」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脈象有:一呼一吸之間跳動兩次(這是平脈);一呼一吸之間跳動三次(這是離經之脈);一呼一吸之間跳動四次(這是奪精之脈);一呼一吸之間跳動五次(這是死脈);一呼一吸之間跳動六次(這是命絕之脈)。以上都是觀察脈搏跳動次數的方法。脈象還有:一呼一吸之間跳動一次(這是離經之脈);再呼吸一次才跳動一次(這是奪精之脈)。(舊本說「呼吸之間跳動兩次」是多餘的文字,現在刪除。按第一段有「三呼」、「四呼」的說法,那麼這一段似乎有所缺失。但是從下文說「再呼才跳一次脈是無魂,就會死亡」,可知損病並不需要經歷三呼、四呼那麼久才會死亡,這就清楚了。)脈象呈現這樣的情況,要如何分辨它的病理呢?
脈象呈現一呼一吸之間跳動兩次,不大不小,稱為平脈(沒有太過或不及)。一呼一吸之間跳動三次,表示剛得了病(稱為至脈離經)。如果寸脈脈象大而尺脈脈象小,表示頭痛、眩暈(這是氣逆上行到頭部)。如果寸脈脈象小而尺脈脈象大,表示胸悶、氣短(這是邪氣堵塞在胸中)。一呼一吸之間跳動四次,表示病情將要加重(稱為至脈奪精)。如果脈象洪大,表示感到煩躁、胸悶(這是邪氣在上部);如果脈象沉細,表示腹痛(這是邪氣在下部)。如果脈象滑利,表示受到熱邪侵犯(這是陽氣受病);如果脈象澀滯,表示受到霧露之氣的侵襲(這是陰血受病)。一呼一吸之間跳動五次,表示病人將會非常虛弱(稱為死脈)。如果脈象沉細,晚上會更嚴重;如果脈象浮大,白天會更嚴重。如果脈象不大不小(表示氣尚未耗盡),雖然虛弱但還能治療。如果脈象大小不均,則難以治療(表示胃氣已經衰竭)。一呼一吸之間跳動六次,是死脈(表示性命已經結束)。如果脈象沉細,晚上會死亡;如果脈象浮大,白天會死亡。(以上說的是至脈)
一呼一吸之間跳動一次,稱為「行屍」(舊本的「損」字可能是錯誤的,所以刪除。這以下古經錯亂,文理不通順)。即使人還能行走,也應該躺在床上休息。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氣血都極度不足(這就是所謂的損脈離經)。再呼吸一次才跳動一次(舊本的「呼吸之間跳動兩次」四個字,應刪除),稱為「無魂」。無魂的人,就會死亡(這是損脈奪精。舊本在這以下多出「出入雖然能行走,稱為行屍」八個字,可能是多餘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