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著痹證

(主痹。出《素問·痹論》)

濕氣勝者,為著痹,濕地水氣甚,重著而不去,多汗而濡者。

茯苓川芎湯,主之:治著痹,留注不去,四肢麻,拘攣,浮腫。

白話文:

濕氣偏重的情況下,會導致著痹,表現為身體處在濕氣很重的環境中,症狀持久不退,並且多汗且皮膚濕潤。

茯苓川芎湯用於治療這種著痹,症狀包括濕氣滯留不散,四肢麻木,肌肉抽搐,以及浮腫。

赤茯苓,桑白皮,防風,官桂,川芎,麻黃,芍藥,當歸,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棗三枚,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如欲出汗,以粥投之。

白話文:

赤色茯苓、桑樹白色樹皮、防風草、官桂、川芎、麻黃、芍藥、當歸、炙甘草(各取等量)。

2. 周痹證

(主痹。出《靈樞·周痹》)

《黃帝針經》云:在血脈之中,隨上下,本痹不痛今能上下周身,故以名之。

大豆糵散,主之:治周痹,注五臟留滯,胃中結聚。益氣出毒,潤皮毛,補腎氣。

大豆糵(一斤,炒香熟)

上為末,每服半錢,溫酒調下,空心,加至一錢,日三服。

白話文:

《黃帝針經》說,周痹的病源在血脈中,隨著氣血上下流動,原本只有局部疼痛,現在卻能上下遍布全身,所以叫做周痹。《大豆糵散》專治周痹,可以治療五臟積滯、胃中結聚,並能益氣解毒、潤澤皮毛、補益腎氣。

取大豆糵一斤,炒香熟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溫酒送服,空腹服用,可逐漸加至一錢,每日服用三次。

3. 胞痹證

(主膀胱。出《素問·痹論》)

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太陽直行,從巔入循於腦,氣下灌於鼻,時出清涕不止。

腎著湯,主之:治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

白話文:

按壓小腹膀胱處,會感到疼痛,就像用熱水澆淋一樣;排尿困難,尿液澀滯;同時鼻涕清稀流不止。這是太陽經氣直上頭頂,經由腦部往下流到鼻腔,導致鼻涕不斷流出的症狀。可用腎著湯治療,可以緩解胞痹、小便不利、鼻涕流不止的症狀。

赤茯苓(去皮),白朮(各四兩),甘草(三兩,炙),乾薑(二兩,炮)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盞,去滓,溫服,日三服。

白話文:

赤茯苓(去皮):0.5斤 白朮:0.5斤 甘草(炒過的):0.375斤 乾薑(乾薑):0.25斤

4. 腸痹證

(主痹。出《素問·痹論》)

雖多飲,不得溲,不成大便,糟粕不化,故氣喘急而飧泄。

白話文:

(主要講述的是痹症。出自《黃帝內經·痹論》)

雖然喝了很多水,但是無法正常排尿,也不能形成正常的糞便,食物殘渣無法消化,所以會出現氣喘和腹瀉的症狀。

木香丸,主之:治腸痹,腹㽲痛,時發飧泄,氣不消化,小便秘澀。

白話文:

木香丸,其主治症狀包括:

  • 治療腸道阻塞,腹痛絞痛
  • 時常發生腹瀉,消化不良
  • 小便不通暢

木香,白朮,官桂,蕪荑,良薑,訶子皮(各一兩),附子(炮,去皮),厚朴(生薑制),肉豆蔻(各二兩),乾薑(三分),甘草(半兩),

上為末,曲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空心。

白話文:

木香、白朮、桂枝、蕪荑、良薑、訶子皮(各 60 克) 附子(炮製,去皮)、厚朴(生薑炮製)、肉豆蔻(各 120 克) 乾薑(18 克) 甘草(30 克)

5. 熱痹證

(主痹。出《素問·痹論》)

陽氣多,陰氣少,陽熱遭其陰寒,故痹。臟腑熱,煽然而悶也。

白話文:

(主要講述痹症。出自《黃帝內經·素問·痹論》)

體內陽氣多而陰氣少,當陽熱遇到陰寒時,就會形成痹症。當臟腑有熱時,會感到煩悶。

升麻湯,主之:治熱痹,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唇口反縱,皮色變,兼諸風皆治。

白話文:

升麻湯

作用:治療因熱毒而引起的痹證,患者肌肉極度發熱,身體表面有如老鼠在快速移動,嘴脣乾裂,膚色改變,同時兼治各種風證。

升麻(三兩),茯神(去皮),人參,防風,犀角(鎊),羚羊角(鎊),羌活(各一兩),官桂(半兩),

白話文:

升麻(150 克),茯神(去皮),人參,防風,犀牛角(磨粉),羚羊角(磨粉),羌活(各 60 克),桂枝(30 克)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二塊(碎)、竹瀝小許,同煎至一盞,溫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兩杯水、兩片生薑(切碎)和少許竹瀝,一起熬煮到剩一杯藥水,溫熱後服用,不限時間。

6. 白淫證

(主虛勞。出《素問·痿論》)

白話文:

(主要治療虛弱和勞損。出自《黃帝內經·素問·痿論》)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觔縱,發為觔痿,及為白淫。太過者,白物為淫,隨溲而下,故為勞弱。

白話文:

龍骨(6克,研成細粉),訶子皮(5個,使用較大的訶子),縮砂仁(3克,去皮),硃砂(6克,研磨成細粉,其中一部分用作衣料) 秘真丸,主之:治白淫,小便不止,精氣不固,及有餘瀝,或夢寐陰人通泄耳。

龍骨(一兩,另研),訶子皮(五個,用大者),縮砂仁(半兩,去皮),硃砂(一兩,研細,一分為衣)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下,冷水亦得。不可多服。大便秘,蔥白湯、茶下。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用麵糊捏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粒,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也可以用冷水送服。不可服用過量。如果便祕,可用蔥白湯或茶水送服。

7. 胃脘癰證

(主癰。出《素問·病能論》)

胃脈沉細,陽氣不得下通,寒癰,陽熱聚於胃口,腐壞成膿。

白話文:

(主要講述癰腫。出自《黃帝內經·素問·病能論》)

胃部的脈象表現爲沉細,陽氣不能下行暢通,形成寒性癰腫,陽熱之氣聚集在胃的入口處,導致組織腐爛化膿。

射干湯,主之:治胃脘癰,人迎脈逆而甚,嗽膿血,營衛不流,熱聚胃口成癰。

白話文:

射干湯主治:

治療胃脘部生長癰腫。患者兩側人迎穴附近的脈搏逆而明顯,咳嗽時咳出膿血,營氣和衛氣不通暢,熱氣積聚在胃中形成癰腫。

射干(去毛),梔子仁,赤茯苓(去皮),升麻(各一兩),赤芍藥(一兩半),白朮(半兩),

白話文:

射干(去除毛鬚),梔子仁,去皮赤茯苓,升麻(各一兩),赤芍藥(一兩半),白朮(半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地黃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溫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兩杯水煎煮到剩一杯,過濾渣滓,加入一合生地黃汁液和半合蜂蜜,繼續煎煮。在溫熱狀態下服用,不受時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