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鼓脹證

(主胃病氣逆。出《素問·腹中論》)

有病心腹脹滿,旦食不能暮食,致令胃逆不散,大腸不傳,逆滿。

雞矢醴散,治鼓脹,旦食不能暮食,痞滿。古法用此,可擇焉。

大黃,桃仁,雞矢白(乾者。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鼓脹證

(主要因胃病氣逆所致,出自《素問·腹中論》)

症狀表現為心腹脹滿,早上進食後到晚上便無法再進食,導致胃氣上逆不散,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氣機壅滯而脹滿。

雞矢醴散:用於治療鼓脹,症狀為早上能進食但晚上無法進食,腹部痞滿。此為古代流傳的方劑,可參考選用。

組成
大黃、桃仁、雞矢白(乾燥,各等分)。

製法與用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一錢,加入一杯水,與三片生薑一同煎煮成湯藥,調勻後服用。建議於餐後或睡前服用。

2. 血枯證

(主婦人經病。出《素問·腹中論》)

年少醉入房室,氣竭肝傷,故經衰少不來。肝傷則血涸,脾胃相傳,大脫其血,目眩心煩,故月事不來也。

烏賊骨丸,主之治血涸,胸脅支滿,妨飲食,變則聞腥臊之氣,唾血,出清液,前後泄血。

蘆茹,烏賊魚骨(各一兩),

上為末,雀卵不拘數,和成劑,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十丸,鮑魚湯下,食後此,日三服,食壓之妙矣。

白話文:

血枯證

(主要見於婦女月經疾病,出自《素問·腹中論》)

年輕時酒醉後行房,導致氣血耗竭、肝臟受損,因而月經量少或閉經。肝臟受損會使血液枯竭,脾胃功能連帶受影響,造成大量失血,出現頭暈目眩、心煩等症狀,所以月經不來。

烏賊骨丸,主治血液枯竭,症狀包括胸脅脹滿、妨礙飲食,嚴重時聞到腥臊氣味、吐血、口吐清水,以及前後陰出血。

配方
蘆茹、烏賊魚骨(各一兩)。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適量雀卵(不拘數量)調和成藥劑,搓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至十丸,以鮑魚湯送服,飯後服用,每日三次。飯後服藥可減輕藥性刺激,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