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二 (5)
卷二 (5)
1. 三焦約證
(主大小腸。出《素問·宣明五氣論》)
小腹痛,不得大小便,邪氣入客,約而不行,故穀氣不得通也。
枳殼丸,主之:治三焦約,調順三焦氣脈,消痞滯,利胸膈,治風,通大小便。
陳皮(一兩),檳榔(半兩),牽牛(四兩,一半生一半熟,搗,取頭末一兩半,余不用),木香(一分),枳殼(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食後,日三服。
白話文:
三焦約證:
肚子痛,無法大小便,是因為邪氣入侵,阻塞氣機,導致穀氣無法通行。
枳殼丸可以治療:治療三焦氣機阻塞,調理三焦氣脈,消除痞滿阻塞,舒暢胸膈,治療風邪,通利大小便。
藥方:陳皮一兩、檳榔半兩、牽牛四兩(一半生一半熟,搗碎,取藥末一兩半,其餘不用)、木香一分、枳殼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一天三次。
2. 胃寒腸熱證
(主胃。出《素問·五臟別論》)
胃寒不受,水穀不化,瀉泄,寒之氣在上,腸熱之氣在下,故脹而泄。
妙應丸,主之:治胃寒腸熱,水穀不化,腹脹痞滿,泄利不已。
川烏頭(去尖,半兩),梔子仁,乾薑(生。各一分),
上為末,生薑汁、麵糊為九,如桐子大,每服五丸,溫酒下,食前,日進二服。
白話文:
胃寒腸熱證是指胃部寒冷,無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導致腹瀉。 胃寒之氣在上,腸道燥熱之氣在下,所以患者會出現腹部脹痛和腹瀉的症狀。
妙應丸可以治療這種症狀:胃寒腸熱,食物消化不良,腹部脹滿,腹瀉不止。
藥方組成:川烏頭(去尖,2.5克),梔子仁,乾薑(生薑,各1克)。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和麵糊調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溫酒送服,飯前服用,一天服用兩次。
3. 胃熱腸寒證
(主胃。出《素問·五臟別論》)
胃熱則消穀,善食而飢,奈腸寒,則血凝脈重,小腹疼痛而脹。
青橘皮丸(又云:前胡木香散亦治飢),治胃熱腸寒,善食而飢,便溺少而腹脹痛,大便或澀。
青皮,京三稜,黃連,蓬莪朮(炮。各一兩),巴豆霜(一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九丸,茶、酒下,食後。(少與之,不可多也。)
白話文:
胃熱腸寒症狀表現為胃火旺盛,食慾好且易飢餓,但腸道卻寒冷,導致血液凝滯,血管阻力增大,下腹部疼痛脹滿。
青橘皮丸(也有人說前胡木香散也能治療這種易飢餓的症狀)可以治療胃熱腸寒,症狀包括食慾好且易飢餓,小便與大便次數少且腹部脹痛,大便乾燥。
藥方組成:青皮、京三稜、黃連、蓬莪朮(炮製)各一兩,巴豆霜一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
用法:每次服用三到九丸,用茶或酒送服,飯後服用。(用量要少,不可過多。)
4. 控睪證
(主小腸。出《素問·至真要大論》。)
《甲乙經》云:小腸病,結於腰上而不下,痛衝心肺,邪所繫。
茴香楝實丸,主之:治小腸病結上而不下,痛衝心肺。
茴香(炒),楝實(麩炒,去核),吳茱萸,馬練花(醋炒。各一兩),陳皮(一兩),芫花(半兩,醋炒)
上為末,醋、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控睪證:
此症主要涉及小腸,症狀是小腸疾病導致病邪阻塞於腰部以上,疼痛向上衝擊心肺。
治療方法是用茴香楝實丸。此丸藥主治小腸疾病導致病邪阻塞於腰部以上,疼痛向上衝擊心肺的症狀。
藥方組成:炒茴香、麩炒去核楝實、吳茱萸、醋炒馬楝花(各一兩)、陳皮(一兩)、醋炒芫花(半兩)。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溫酒送服,空腹飯前服用。
5. 陰疝證
(主男病。出《素問·至真要大論》)
足厥陰之脈,環陰器,抵小腹,小腹痛或腫,腎虛寒,水涸竭。瀉邪補脈為治。
蒺藜湯,主之:治陰疝,牽引小腹痛。諸厥疝,即陰疝也。欲勞,痛不可忍之。
蒺藜(去角,炒),附子(炮,去皮臍),梔子(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每日三服。
控睪證茴香練實丸,亦治此證。
白話文:
陰疝證是男性疾病(出自《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
症狀是足厥陰經脈環繞陰部,到達小腹,小腹疼痛或腫脹,這是因為腎虛寒,體內精氣不足造成的。治療方法是瀉去邪氣,補益經脈。
蒺藜湯主治此症:能治療陰疝,以及伴隨的小腹牽引痛。各種厥疝都屬於陰疝,發病時會感到疼痛難忍。
蒺藜湯藥方:蒺藜(去除角,炒)、附子(炮製,去皮臍)、梔子(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每日服用三次。
另外,控睪證的茴香練實丸也能治療此症。
6. 諸痹證
(主風。出《素問·痹論》)
痹乃風寒濕三氣相合而為痹。風者,百疾之長,善行數變,多汗惡風,目瞤脅痛,或走注四肢,皮膚不仁,屈伸不便。
升麻前胡湯,主之:治肝風虛所中,頭痛目眩,胸膈壅滯,心煩痛昏悶,屈伸不便。
升麻,前故(各一兩半),玄參,地骨皮(各一兩),羚羊角,葛根(各二兩),酸棗仁(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再煎三五沸,食後溫服,如行五六里,更進一服。
白話文:
諸痹證
痹症是由風、寒、濕三種邪氣互相結合而引起的。風邪是百病之首,善於遊走變化,症狀表現為多汗怕風、眼睛跳動、脅肋疼痛,或者疼痛遊走於四肢,皮膚感覺遲鈍,屈伸肢體不方便。
升麻前胡湯可用於治療這種疾病:針對肝風虛弱導致的中風,症狀包括頭痛、頭暈、胸膈阻塞、心煩意亂、昏昏沉沉、肢體屈伸不利。
處方:升麻、前胡(各一兩半),玄參、地骨皮(各一兩),羚羊角、葛根(各二兩),酸棗仁(一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八分滿,濾去藥渣,再煎煮三五沸,飯後溫服,步行五六里路後,可再服用一次。
7. 心疝證
(主心痛。出《素問·脈要精微論》)
心脈急,小腹有形,心不受邪,必傳於府,故小腹有形。心氣逆不順,當痛不已。當兼心氣治,不止為有寒邪所中。
木香散,主之:治心疝,小腹痛,悶絕不已者。
木香,陳皮(各一兩),良薑,乾薑,訶子皮,赤芍藥,枳實(各半兩),草豆蔻,黑牽牛(各三兩),川芎(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四聖散,治腎藏風,並一切癬。
白附子,白蒺藜,黃耆,羌活(各等分,生用)
上為末,每服二錢,湯調下,空心,一日三服。
久癬不瘥,十日大愈。
赴筵散,治口瘡不已者。
密陀僧,黃柏,青黛(各等分),
上同研為細末,每用干糝於瘡上。
不過三二日,即便愈。
訶子湯,治失音不能言語者。
訶子(四個,半炮半生),桔梗(一兩,半炙半生),甘草(二寸,半炙半生)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同童子小便一盞,同水一盞,煎至五七沸,溫服。
甚者不過三服,即愈。
白話文:
心疝證主要症狀是心痛。(出自《素問·脈要精微論》)
心脈急速跳動,小腹有腫塊,若心臟沒有受到外邪侵犯,則病情會傳到其他臟腑,因此小腹才會出現腫塊。心氣逆亂不通暢,就會持續疼痛。治療時應同時調理心氣,如果疼痛不止,可能是寒邪入侵所致。
木香散可以治療心疝,症狀是小腹疼痛、昏厥不止。
藥方組成:木香、陳皮(各一兩)、良薑、乾薑、訶子皮、赤芍藥、枳實(各半兩)、草豆蔻、黑牽牛(各三兩)、川芎(三兩)。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四聖散用於治療腎臟風邪引起的皮膚病,以及各種癬症。
藥方組成:白附子、白蒺藜、黃耆、羌活(各等分,均用生品)。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湯水送服,空腹服用,每日三次。
久治不愈的癬症,服用十天就能大大改善。
赴筵散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口瘡。
藥方組成:密陀僧、黃柏、青黛(各等分)。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適量撒在瘡瘍上。
通常服用一到兩天就能痊癒。
訶子湯用於治療失音,不能說話。
藥方組成:訶子(四個,一半炮製一半生用)、桔梗(一兩,一半炙烤一半生用)、甘草(二寸,一半炙烤一半生用)。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童子尿一杯和清水一杯,煎至五七沸,溫服。
病情嚴重者,最多服用三次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