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3)

1. 痔瘻門

2. 痔瘻總論

夫腸風痔病者,所發手太陰、陽明經以應。經脈謂:肺與大腸為表裡,主為傳道,以行糟粕。腸風痔病有五種,其證亦異。蓋因腸氣虛而玄府疏,風邪乘而熱自生。風溫邪熱,攻於腸中,致使大便澀而燥熱鬱,血熱散而流溢沖,浸浚腸里,故以先血後便。熱在下,先便後血,熱在上,先血後便。久而不愈,乃作痔。

《素問》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房室勞傷,腸癖為痔。風熱不散,穀氣流溢,傳於下部,故令肛門腫滿,結如梅李核。甚者而變成瘻也。

五臟切宜保養,勿令受邪。

香殼丸,治濕熱內甚,因而飽食,腸癖成痔,久而成瘻者,服之悉愈。

木香,黃柏(各三錢),枳殼(去穰,炒),厚朴(各半兩),黃連(一兩),蝟皮(一個,燒),當歸(四錢),荊芥穗(三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食前,日三服。

榼藤子丸,治腸風瀉血,濕熱內甚,因為諸痔,久而不治,乃變成瘻。

黃耆,枳實,槐花,荊芥穗,鳳眼草(以上各一兩),榼藤子(一對,炙),皂子(三百個,炙),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酒下,米飲亦得。忌油膩、冷、豬、魚、臭血物等。

烏荊丸,治腸風痔疾,大腸閟澀。

川烏頭(二兩,炮),荊芥穗(四兩),

上為末,醋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

黃耆葛花丸,治腸中久積熱,痔瘻下血疼痛。

黃耆,葛花,黃赤小豆花(各一兩),大黃,赤芍藥,黃芩,當歸(各三分),蝟皮(一個),檳榔,白蒺藜,皂角子仁(炒。各半兩),生地黃(焙,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湯下,食前,槐子煎湯下亦得。

黃連散,治腸風下血,疼痛不止。

雞冠花,黃連,貫眾,川大黃,烏梅(各一兩),甘草(三分,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溫米飲調下,日三服,不計時候。

乳香沒藥散,治五種腸風痔瘻,無問久新。

宣黃連,白礬(各一兩),穀精草(半兩),酸石榴(一個,用刀子割下蓋子,裡面取子三停一停,次將黃連、白礬碎納入石榴內,用原蓋子合用。)

上以濕紙一張裹石榴,裹了後用膠泥拍作餅子,以炭火燒通赤為度,取出,去泥紙,後將穀精草於銚子內炒焦黃為度,與石榴研細後,抄藥末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研細,拌勻,每服一錢,酒小半盞調下,日三服。

木香厚朴湯,治痔瘻脫肛,腸胃間冷,腹脅虛脹,不思飲食。

木香,桂心,桃仁,陳皮,厚朴(各一兩),肉豆蔻,赤石脂(各半兩),皂角子(三兩,去皮,於醋炙黃),大附子(三分,炮)

白話文:

痔瘻總論

腸風痔病的發生,與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相應。經脈理論認為:肺與大腸互為表裡,主導傳導功能,負責排泄糟粕。腸風痔病有五種類型,症狀也各不相同。這是因為腸氣虛弱,毛孔疏鬆,風邪入侵而產生內熱。風溫邪熱侵襲腸道,導致大便乾澀、燥熱鬱結,血熱散溢衝擊,浸蝕腸道,因此出現先出血後排便的症狀。若熱邪在下,則先排便後出血;若熱邪在上,則先出血後排便。長期不癒,便形成痔瘡。

《素問》提到:因飲食過飽,筋脈鬆弛,加上房事過度勞損,腸道失調而形成痔瘡。風熱未散,穀氣流溢至肛門,導致肛門腫脹,結塊如梅李核。嚴重時甚至會惡化為瘻管。

五臟需謹慎保養,避免受邪氣侵襲。

香殼丸:治療濕熱內盛、因飲食過飽導致腸道失調形成痔瘡,長期未癒轉為瘻管者,服用後皆可痊癒。

成分:木香、黃柏(各三錢),枳殼(去瓤炒)、厚朴(各半兩),黃連(一兩),蝟皮(一個,燒),當歸(四錢),荊芥穗(三錢)。

製法:研為細末,用麵糊製成如桐子大的丸劑,每次服二三十丸,溫水送服,飯前服用,每日三次。

榼藤子丸:治療腸風瀉血、濕熱內盛引發的各種痔瘡,長期未治而轉為瘻管。

成分:黃耆、枳實、槐花、荊芥穗、鳳眼草(各一兩),榼藤子(一對,炙),皂角子(三百個,炙)。

製法:研為細末,用麵糊製成如桐子大的丸劑,每次服二三十丸,空腹時以酒送服,米湯亦可。忌食油膩、生冷、豬肉、魚類及腥臭食物。

烏荊丸:治療腸風痔疾、大腸閉澀。

成分:川烏頭(二兩,炮製),荊芥穗(四兩)。

製法:研為細末,用醋麵糊製成如桐子大的丸劑,每次服二三十丸,溫水送服,每日三次。

黃耆葛花丸:治療腸道長期積熱、痔瘻下血疼痛。

成分:黃耆、葛花、黃赤小豆花(各一兩),大黃、赤芍藥、黃芩、當歸(各三分),蝟皮(一個),檳榔、白蒺藜、皂角子仁(炒,各半兩),生地黃(焙,一兩)。

製法:研為細末,煉蜜製成如桐子大的丸劑,每次服二十至三十丸,以桑白皮煎湯送服,飯前服用,亦可用槐子煎湯送服。

黃連散:治療腸風下血、疼痛不止。

成分:雞冠花、黃連、貫眾、川大黃、烏梅(各一兩),甘草(三分,炙)。

製法:研為細末,每次服二錢,以溫米湯調服,每日三次,不限時間。

乳香沒藥散:治療五種腸風痔瘻,無論新久皆有效。

成分:宣黃連、白礬(各一兩),穀精草(半兩),酸石榴(一個,切開頂蓋,取出三分之一果肉,再將黃連、白礬碎末填入石榴內,蓋回頂蓋)。

製法:用濕紙包裹石榴,外層以膠泥封固,炭火燒至通紅,取出後去除泥紙,再將穀精草炒至焦黃,與石榴一同研細。每次取藥末一錢,加入乳香一錢、沒藥一錢,研勻後以少量酒調服,每日三次。

木香厚朴湯:治療痔瘻脫肛、腸胃虛冷、腹脅脹滿、食慾不振。

成分:木香、桂心、桃仁、陳皮、厚朴(各一兩),肉豆蔻、赤石脂(各半兩),皂角子(三兩,去皮醋炙黃),大附子(三分,炮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