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十二 (3)
卷十二 (3)
1. 補養總論
上為細末,酒、麵糊和丸,如皂子大,每服二丸,溫酒下,空心。忌房室。
和氣地黃湯,治沉積氣結不散,調養營衛,補順陰陽。常服以代湯茶酒果。
木香(一字),揀桂(去皮),茯苓(去皮),白芥子(炒香。各一錢),白朮,乾山藥,川芎,當歸(焙。各一分),桂花,縮砂仁(各半錢),甘草(半兩,炙)
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用數重油紙或瓷器內密封起。每用,蜜二斤、餳飴一斤,溫好甜水五升,化勻開,抄前藥,並杏仁十枚、(去皮尖,洗淨,炒香焦,捶碎)濕地黃根長約寸許,(切,取汁半盞),溫服。
白朮調中湯,治中寒,痞悶急痛,寒濕相搏,吐瀉腹痛,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穀不化,小便清白不澀,身涼不渴,本末不經有見陽熱證,其脈遲者是也。此因飲食冷物過多,陰勝陽衰,而為寒也。或冷熱相擊,而反陽氣怫鬱,不能宣散,怫熱內作,以成熱證者,不可亦言為冷。當以脈證別之。夫濕熱吐瀉,常見陽脈,若亡液氣虛,亦能反見諸陰脈也,當以標本之不同別之。或熱證誤服此白朮調中湯,溫藥也能開發,陽氣宣通而愈,別無加害。無問久新,並宜服之。或有口瘡目疾孕婦等吐瀉者,以畏乾薑、官桂,不服。
白朮,茯苓(去皮),紅皮(去白),澤瀉(各半兩),乾薑(炮),官桂(去皮),縮砂仁,藿香(各一分),甘草(一兩)
上為末,白湯化蜜少許,調下三錢,每日三服。
煉蜜和就,每兩作十丸,名白朮調中丸。小兒一服分三服。
人參白朮散,此方證同調中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橘皮,葛根,澤瀉,滑石,霍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妊婦加蒼朮三五片,熱服。
白朮散,治傷寒下後餘熱,以藥下之太過,胃中虛熱,飲水無力也。當生胃中津液,多服此藥。
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銼,炙),藿香葉,乾葛(銼。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如飲水者,多煎與之,無時也。
丁香附子散,治脾胃虛弱,胸膈痞結,吐逆不止。
附子(一兩),母丁香(四十九個),生薑(半斤,取自然汁半碗)
上用附子鑽孔四十九,以丁香䖆上而填內,將生薑汁用文武火熬盡,又用大蘿蔔一個,取一穴子,入附子,又填內,將蘿蔔蓋之,又用文武桑柴火燒,香熟為度。取出,切附子作片子,焙乾,搗為細末。每服一錢,米湯一盞調下,日進三服。
何首烏丸,治男子元臟虛損,填精,發白再黑。
何首烏(半斤),肉蓯蓉(六兩),牛膝(四兩)
上將何首烏半斤,用棗一層隔何首烏,甑內蒸棗軟用,切、焙,同為末,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嚼馬楝子服,酒送,食前,一服加一丸,日三服。至四十丸即止,卻減丸數。效如神,妙!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酒或麵糊調和做成藥丸,大小像皂莢子。每次服用兩顆,用溫酒送服,空腹時服用。服藥期間忌諱性生活。
和氣地黃湯,治療氣積聚不散,調理身體的營養和防禦功能,補益調和陰陽。可以長期服用代替茶水酒類和水果。
藥材包括:木香(一錢)、去皮的桂枝(一錢)、去皮的茯苓(一錢)、炒香的白芥子(一錢)、白朮(一分)、乾燥的山藥(一分)、川芎(一分)、焙過的當歸(一分)、桂花(半錢)、縮砂仁(半錢)、炙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少量麝香,研磨均勻,用多層油紙或瓷器密封保存。每次使用時,將二斤蜂蜜、一斤麥芽糖、五升溫熱的甜水混合均勻融化,然後加入之前準備好的藥粉,再加入十顆去皮尖、洗淨炒香焦並搗碎的杏仁,還有約一寸長的濕地黃根(切開取汁半盞),一起溫服。
白朮調中湯,治療因體內寒冷引起的疾病,如胸悶、急痛、寒濕交迫、嘔吐腹瀉、排出的水液清澈寒冷、食物不消化、小便清白不澀、身體發涼不口渴,且沒有出現陽熱症狀,脈搏遲緩。這種情況是因為吃了太多寒涼食物,導致陰氣過盛而陽氣衰弱引起的寒症。也可能是因為冷熱交替刺激,反而使陽氣鬱結,不能正常散發,鬱熱內生而形成熱症,但這種情況不能也說成是寒症,需要通過脈象和症狀來區分。一般濕熱引起的嘔吐腹瀉,多見陽脈,如果體液大量流失、氣虛,也可能出現陰脈,需要從病症的標本來區分。如果把熱症誤服白朮調中湯,溫性的藥物也能使陽氣宣通而好轉,沒有其他傷害。無論病程長短,都適合服用此藥。但如果是有口瘡、眼疾或者懷孕期間的嘔吐腹瀉患者,因為忌諱乾薑、肉桂,就不適合服用。
藥材包括:白朮(半兩)、去皮的茯苓(半兩)、去掉白色部分的橘子皮(半兩)、澤瀉(半兩)、炮製過的乾薑(一分)、去皮的肉桂(一分)、縮砂仁(一分)、藿香(一分)、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白開水加少量蜂蜜調服三錢,每天服用三次。
也可以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每兩藥做成十顆藥丸,稱為白朮調中丸。兒童服用時,每次用量分為三次。
人參白朮散,這個藥方所治療的症狀和調中湯相同。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橘皮、葛根、澤瀉、滑石、藿香(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至六分,溫服。孕婦可以加入三五片蒼朮,趁熱服用。
白朮散,治療傷寒病後遺留的虛熱,因為用藥過度導致胃中虛熱,喝水無力。此藥能產生胃中的津液,可以多服此藥。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炙甘草、藿香葉、乾燥的葛根(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至二錢,用水一碗煎至五分,溫服。如果想喝水,可以多煎一些給他喝,不限時間。
丁香附子散,治療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嘔吐不止。
藥材包括:附子(一兩)、母丁香(四十九顆)、生薑(半斤,取自然汁半碗)。
將附子鑽四十九個孔,把丁香塞入孔內,然後用生薑汁用文火和武火慢慢熬乾,再用一個大蘿蔔,挖一個洞,放入附子,蓋上蘿蔔蓋,再用桑木柴火烤,直到香熟為止。取出附子切成片,烘乾,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一碗調服,每天服用三次。
何首烏丸,治療男子腎臟虛損,可以填補精氣,使白髮變黑。
藥材包括:何首烏(半斤)、肉蓯蓉(六兩)、牛膝(四兩)。
將半斤何首烏用一層棗肉隔開蒸熟,然後切開烘乾,再與其他藥材一起磨成細末,用棗肉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到七顆,咀嚼馬楝子一起服用,用酒送服,飯前服用。服用一次可以增加一顆,每天服用三次,最多服用四十顆,然後減少用量。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