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泄痢總論

上先研粉霜,次旋入硇砂,研細,下雄黃、硃砂、信砒,再研,下丹粉,研勻,別研巴豆爛為油,與前藥研勻,近火上炙,控熱,別研蠟軟,入藥,勻,搓成劑,旋丸小豆大,新汲水下一丸。小兒黍米、麻子大。

或止吐瀉痢疾,調甘露散,(即桂苓甘露飲。)或益元散亦得。

芍藥柏皮丸,治一切濕熱惡痢,氣升窘痛,無問膿血,並宜服之。

芍藥,柏皮(各三兩),當歸,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水丸,如小豆大,溫水下三四十丸,無時,兼夜五六服。忌油膩脂肥發熱等物。

二勝丸,治泄痢虛損,不問新久者。

鹽豉,紫蒜(去皮。各等分),

上同杵為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九丸,米飲湯下。

如未愈,及赤白痢,腹滿脅痛,更與杏仁丸。

杏仁丸,治一切赤白瀉痢,腹痛裡急後重者。

杏仁(四十九個),巴豆(四十九個,去皮),

上二藥同燒存性,研細如泥,用蠟熔和,旋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大黃湯下,間日一服。

白朮聖散子,治一切瀉痢久不瘥,並婦人產後利亦治。

御米殼(二兩,蜜炒),當歸,肉豆蔻,縮砂仁,石榴皮,訶子,乾薑(炮),陳皮(去白),白朮,甘草,芍藥(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入乳香同煎,和滓服。

勝金膏,治一切瀉痢不已,胃脈浮洪者,反多日不已者。瀉小者,立止。

巴豆皮,楮實(同燒存性)

上為末,熔蠟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煎甘草湯下。

大聖真金散,治一切寒熱溏瀉,赤白等痢疾。

御米殼(半斤,炒),甘草(一兩,炙),乾薑(半兩,炮),當歸(一兩),酸石榴皮(一兩,炒),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小兒半盞。)乳香同煎至七分,食前。忌油膩生冷毒物等。

車前子散(一名斷痢散。),治一切痢不止。

車前子(不以多少,炒香)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食前空心。

象骨散,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水穀不消,噫氣吞酸,食輒嘔吐,霍亂,泄瀉膿血,四肢沉重,臍腹疼痛裡急,夜起頻並,不思飲食,皆可治之。

象骨(四兩,炒),訶子(取肉,二兩),肉豆蔻(一兩),甘草(二兩),乾薑(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和滓熱服,食前,日三服。

海蛤玉粉散,治血痢,解臟中積熱毒。

海蛤(不以多少)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蜜少許,冷水調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洩痢總論

首先研磨粉霜,接著慢慢加入硇砂,研磨細緻後,放入雄黃、硃砂、信砒,再研磨,最後加入丹粉,均勻混合。另外將巴豆研磨成油狀,與前述藥粉混合均勻。放在火上微微加熱後,離火稍涼,再研磨蠟使其軟化,加入藥中拌勻,搓成藥劑,捏成小豆大小的藥丸,以新汲的冷水送服一丸。小兒則服用黍米或麻子大小的劑量。

若有吐瀉或痢疾,可調配甘露散(即桂苓甘露飲)或益元散服用。

芍藥柏皮丸
治療各種濕熱引起的嚴重痢疾,腹中氣滯疼痛,無論有無膿血,皆可服用。

材料:芍藥、柏皮(各三兩)、當歸、黃連(各半兩)。
研成細末,以水調製為小豆大的藥丸,溫水送服三四十丸,不拘時間,夜間亦可服用五六次。忌食油膩及易發熱的食物。

二勝丸
治療因虛損導致的洩瀉痢疾,無論新久皆適用。

材料:鹽豉、紫蒜(去皮,等量)。
搗成膏狀,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至九丸,以米湯送服。

若未痊癒,或有赤白痢、腹脹脅痛,可另服杏仁丸。

杏仁丸
治療一切赤白瀉痢,伴隨腹痛及裡急後重(排便不盡感)。

材料:杏仁(四十九粒)、巴豆(四十九粒,去皮)。
一同燒製至炭化後研磨成泥狀,以熔化的蠟調和,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一至二丸,以大黃煎湯送服,隔日一次。

白朮聖散子
適用於長期未癒的瀉痢,以及婦女產後腹瀉。

材料:御米殼(二兩,蜜炒)、當歸、肉豆蔻、縮砂仁、石榴皮、訶子、乾薑(炮製)、陳皮(去白)、白朮、甘草、芍藥(各一兩)。
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一大盞水,與乳香一起煎煮,連同藥渣一起服用。

勝金膏
治療各種瀉痢不止,胃脈浮洪者,或長期未癒者。輕微洩瀉,服用後可立即止瀉。

材料:巴豆皮、楮實(同燒至炭化)。
研末後以熔化的蠟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五丸,以甘草煎湯送服。

大聖真金散
適用於寒熱不調引起的溏瀉或赤白痢。

材料:御米殼(半斤,炒)、甘草(一兩,炙)、乾薑(半兩,炮製)、當歸(一兩)、酸石榴皮(一兩,炒)、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各一兩)。
研成細末,每次服二錢,加一盞水(小兒半盞),與乳香同煎至七分,飯前服用。忌食油膩、生冷及有毒食物。

車前子散(又名斷痢散)
治療各種痢疾不止。

材料:車前子(不限分量,炒香)。
研末後每次服二錢,以米湯調服,空腹飯前服用。

象骨散
適用於脾胃虛弱、心腹脹滿、消化不良、打嗝吞酸、嘔吐、霍亂、膿血洩瀉、四肢沈重、臍腹疼痛裡急、頻繁夜間腹瀉及食慾不振等症狀。

材料:象骨(四兩,炒)、訶子(取果肉,二兩)、肉豆蔻(一兩)、甘草(二兩)、乾薑(半兩)。
研末後每次服三錢,加一盞半水煎至八分,連同藥渣趁熱服用,飯前一日三次。

海蛤玉粉散
治療血痢,清除臟腑積熱毒素。

材料:海蛤(不限分量)。
研末後每次服二錢,加入少許蜂蜜,以冷水調服,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