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

1. 卷十一

2. 婦人門

3. 婦人總論

《素問》曰:目得血而能視,耳得血而能聽,指得血而能攝,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髒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氣。然血所通流,則氣亦然也,血氣宣行其中,神自清利,而應機能用矣。故《素問》:氣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謹調護。

然婦人以血藏為基本也。婦人之病,手太陽、足少陰。小腸,心之經絡為表裡,起自任沖之脈,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關元,上至咽喉頤,循面目,過帶脈,貫臍而止。以婦人月水,一月一來如期,謂之月信。其不來,則風熱傷於經血,故血在內不通。或內受邪熱,脾胃虛損,不能飲食。

食既不克,營衛凝澀,肌膚黃燥,面不光澤。或大腸虛,變為下利,流入關元,致絕子嗣。為子藏虛冷勞損,而病帶下,起於胞內。

夫帶下之造化,但分經絡,標本殊異,為病之本氣也。其病所發,正在過帶脈之分,而淋漓以下,故曰帶下也。赤白之說者,無實已。法曰:頭目昏眩,口苦舌乾,咽喉不利,小便赤色,大便滯澀,皆熱證也。凡白帶下者,亦多有之,為病寒豈能。《素問》:亢則害,承乃制,謂亢過極而反兼勝己之化,制其甚也。

則如火鍊金,熱極則反化為水,及六月熱極,則物反出液而濕潤,材木流津。故肝熱則泣,心熱則汗,脾熱則涎,肺熱則涕,腎熱則唾。

大凡俗論,以煎熱湯,煮極則沸溢,及熱氣里蒸於物,而生津液也。故下部任脈濕熱甚者,津溢湧,而溢以為帶下。見俗醫白帶下者,但依方論,而用辛熱之藥。雖有誤中,致令鬱結熱聚,不能宣通,舊病轉加。世傳誤之久矣。

人參白朮散,治遍身燥濕相摶,玄府緻密,遂令忪悸發渴,飲食減少,不為肌膚。

人參(三錢),白朮(七錢),薄荷(半兩),縮砂仁(三錢),生地黃,茯苓(去皮),甘草(各半兩),黃芩(一錢),滑石(三兩),藿香(三錢半),石膏(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前,日進二三服。

白朮湯,治妊娠血液虛衰,痿弱難以運動,氣滯痹麻,營衛不能通宣,常服養液潤燥,開通結滯,令血昌盛。

白朮(三兩),寒水石,當歸,黃芩,芍藥,人參,石膏,乾葛,防風,縮砂仁,川芎,甘草,茯苓(各一兩),木香(一分),

崔宣武方用白朮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前,日三服。

二氣湯,治月水不調,斷絕不產,面黃肌瘦,顦顇,不美食。燥熱,以柴胡飲子相參服之。

大黃(四兩,別為末,醋一升,慢火熬成膏子),當歸(二兩),白芍藥(二兩),

上為末,以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醋湯下,食前,日進三服。如月水不通,加入乾漆三錢(炒出大煙)、沒藥半兩、碙砂三錢(研)、官桂二錢、斑蝥三錢(去翅足,炒熟用。《本草》云:此用熬,不可生用,則吐瀉)。

白話文:

婦人總論

《素問》說:眼睛靠血液才能看見,耳朵靠血液才能聽見,手指靠血液才能抓握,手掌靠血液才能握住東西,腳靠血液才能行走,臟腑靠血液才能滋潤,腑臟靠血液才能運作氣機。血液的流通之處,氣機也同樣流通。血氣在體內暢通無阻,精神自然清爽舒暢,各項生理功能就能正常運作。因此,《素問》說:氣血是人的精氣神之本,不可不謹慎調養。

婦女以血液的貯藏為根本。婦女的疾病,多與手太陽經、足少陰經相關。小腸與心的經絡表裡相通,起於任脈沖脈,經過中極穴下,向上達毛際,沿著腹部內側經過關元穴,向上到達咽喉及下巴,沿著面部,經過帶脈,貫穿臍部而止。婦女每月一次的月經來潮,按時來潮稱為月信。如果月經不調,可能是風熱侵犯經血,導致血液運行不暢。或者體內感受邪熱,脾胃虛損,不能正常飲食。

飲食不能正常攝取,則營衛之氣凝滯不通,皮膚乾燥發黃,面色暗淡無光澤。或者大腸虛弱,導致腹瀉,瀉下之氣流入關元穴,最終導致不孕。子宮虛寒勞損,則會導致帶下病,此病起源於胞宮內。

帶下病的發生,與經絡循行路線有關,其標與本症狀各有不同,而根本原因在於氣機失調。帶下病的發病部位,正是帶脈分支之處,病邪從此處向下流淌,因此稱為帶下。赤白帶下的說法,並無實質意義。臨床上,頭暈目眩、口苦舌乾、咽喉腫痛、小便赤色、大便乾結,都是熱證。凡是白帶下,也多伴有這些熱證,寒證導致白帶下的情況較少。《素問》說:「亢則害,承乃制」,意思是說,事物過於亢盛就會產生危害,因此需要抑制其過度之勢。

就像火煉金,火候過於猛烈就會反過來化為水一樣;六月天氣酷熱,萬物反而會分泌汁液而顯得濕潤,樹木也會流出津液。所以,肝熱則流淚,心熱則出汗,脾熱則流涎,肺熱則流涕,腎熱則流口水。

一般人認為,煎煮湯藥,煮沸後會溢出來,熱氣蒸騰於物體之上,就能產生津液。所以,下腹部任脈濕熱嚴重的人,津液就會溢出,形成帶下。有些庸醫治療白帶下,只根據方劑論治,使用辛熱之藥。即使偶然有效,也會導致氣血鬱結,熱邪積聚,不能通暢,舊病反而加重。這樣的錯誤療法流傳已久。

人參白朮散,用於治療遍身燥濕交困,氣機閉塞,導致心悸口渴,食慾減退,營養不能滋養肌膚的症狀。

處方:人參(三錢)、白朮(七錢)、薄荷(半兩)、縮砂仁(三錢)、生地黃、茯苓(去皮)、甘草(各半兩)、黃芩(一錢)、滑石(三兩)、藿香(三錢半)、石膏(一兩)。

用法:上藥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飯前服用,每日服用二至三次。

白朮湯,用於治療妊娠期血液虛衰,肢體無力難以活動,氣機阻滯麻痺,營衛之氣不能通暢的症狀,常服此方能滋養陰液,潤燥通滯,使血液充盛。

處方:白朮(三兩)、寒水石、當歸、黃芩、芍藥、人參、石膏、乾葛、防風、縮砂仁、川芎、甘草、茯苓(各一兩)、木香(一分)。崔宣武方用白朮一兩。

用法:上藥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渣,溫服,飯前服用,每日三次。

二氣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不孕,面色萎黃消瘦,身體虛弱,食慾不振,燥熱等症狀,可與柴胡飲子配合服用。

處方:大黃(四兩,另研末,用醋一升,慢火熬成膏)、當歸(二兩)、白芍藥(二兩)。

用法:上藥研末,用大黃膏子調和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淡醋湯送服,飯前服用,每日三次。如果月經不通,可加入乾漆三錢(炒出煙)、沒藥半兩、礞石三錢(研末)、官桂二錢、斑蝥三錢(去翅足,炒熟使用。《本草》中記載:此藥需炒熟使用,不可生用,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