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一 (4)
卷一 (4)
1. 肺消證
(主心肺。出《素問·氣厥論》)
心移寒於肺,肺消,飲少溲多,當補肺平心。死不可治,乃心肺為賊也。
黃耆湯,主之:治肺消,飲少溲多,補肺平心。移寒在肺,痿劣。
黃耆(三兩),五味子,人參,桑白皮(銼。各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枸杞子,熟地黃(各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肺消證是指心臟的寒邪移到肺臟,導致肺氣虛衰的病症。症狀表現為飲水少、尿液多。治療方法應當補益肺氣,調和心氣。如果病情嚴重到危及生命的地步,則難以治療,因為此時心肺皆受損。
黃耆湯可用於治療這種疾病,其功效是補益肺氣,調和心氣,治療飲水少、尿液多的症狀,以及因寒邪侵肺而導致的身體虛弱。
黃耆湯的組成:黃耆三兩,五味子、人參、桑白皮(切碎)各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枸杞子、熟地黃各一兩半。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杯,煎煮至一杯,去除藥渣,溫服,沒有時間限制。
2. 湧水證
(主水病。出《素問·氣厥論》)
肺移寒於腎,名曰湧水,其證如溢囊里裹漿,或遍身腫滿,按腹不堅,疾行則濯濯有聲,或咳喘不定。
葶藶丸,主之:治湧水,腹滿不堅,溢如囊裹漿,疾行則濯濯有聲。
葶藶(紙炒),澤瀉,椒目,桑白皮(銼),杏仁(去皮,麩炒),木豬苓(去黑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蔥白湯下,不計時候,以利為度。
白話文:
湧水證是指肺部的寒邪移轉到腎臟所引起的疾病。症狀表現如同裝滿水的口袋,腹部膨脹,按壓腹部時不堅實,快速行走時會有水聲,也可能伴隨咳嗽和氣喘。
葶藶丸可以治療此症,症狀包括腹部脹滿不實,感覺像裝滿水的口袋,快速行走時會有水聲。
藥方組成:葶藶(用紙包覆炒)、澤瀉、椒目、桑白皮(切碎)、杏仁(去皮,麩炒)、豬苓(去黑皮),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和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蔥白水送服,不限時間,以利尿為度。
3. 膈消證
(主肺。出《素問·氣厥論》)
心移熱於肺,名曰膈消,二者心膈有熱,久則引飲,為消渴耳。
麥門冬飲子,主之:治膈消,胸滿煩心,津液燥少,短氣,久為消渴。
麥門冬(二兩,去心),栝蔞實,知母,甘草(炙),五味子,生地黃,人參,葛根,茯神(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竹葉數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
白話文:
膈消症的主要病因是心火移至肺部。心肺之間有熱邪,時間久了會導致津液不足,進而發展成消渴症。
麥門冬飲子可以治療膈消症。症狀包括胸悶、煩躁、口乾舌燥、呼吸短促,久病則會發展成消渴症。
麥門冬飲子的配方為:麥門冬(去心,二兩)、栝樓實、知母、炙甘草、五味子、生地黃、人參、葛根、茯神(各一兩)。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碗水,加幾片竹葉,煎成一碗,去渣,溫服,飯後服用。
4. 口糜證
(主口。出《素問·氣厥論》)
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心肺壅熱,水穀不化,轉下小腸。
柴胡地骨皮湯,主之:治口糜生瘡損爛,小腸有熱,脹滿不便,宜服之。
柴胡(去苗),地骨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八分,去滓,食後。如有病人大段實者,加大黃、朴硝,可瀉熱甚。
白話文:
口糜證是指膀胱的熱邪傳到小腸,導致膈肌和小腸功能失調,向上則出現口糜(口腔潰瘍),心肺鬱熱,水穀無法消化,積滯於小腸。
柴胡地骨皮湯可用於治療口糜生瘡、潰爛,小腸有熱、脹滿不適的症狀。 方劑組成:柴胡(去掉苗)、地骨皮(兩藥等量)。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八分滿,過濾掉藥渣,飯後服用。如果病人有明顯便秘的情況,可以加入大黃、朴硝,以瀉去腸胃積熱。
5. 虙瘕證
(主女病。出《素問·氣厥論》)
小腸移熱於大腸,名虙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結而大腸閟澀。
檳榔丸,主之:治大腸有移熱,津液壅滯,腹痛閟澀,名曰虙瘕證。
檳榔,大黃(銼,炒),枳殼(麩炒,去穰。各二兩),木香桃仁(去皮尖,炒),大麻仁(另研。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溫酒下,不計時候。湯亦得。
白話文:
虙瘕證是婦科疾病,指的是小腸的熱邪移到到結腸,導致體液消耗,腸道蠕動不暢,腸道阻塞不通,出現便秘等症狀。
檳榔丸可以治療這種症狀:主要治療因熱邪導致腸道阻塞、體液停滯、腹痛便秘的虙瘕證。
藥方成分:檳榔、大黃(切碎炒制)、枳殼(麩炒去瓤)、木香、桃仁(去皮尖炒制)、大麻仁(研磨)。 各藥材用量:檳榔、大黃、枳殼各二兩,木香、桃仁、大麻仁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溫酒送服,不限服藥時間。也可以用藥材煎湯服用。
6. 食㑊證
(主胃病。出《素問·氣厥論》)
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或胃熱移於膽,能食善飲,火勝土也。
參苓丸,主之:治食亦,胃中結熱,消穀善食,不生肌肉,此名食㑊。
人參,菖蒲,遠志,赤茯苓,地骨皮,牛膝(酒浸。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食少症
胃部疾病。《素問‧氣厥論》記載:大腸的熱傳到胃,食慾很好卻消瘦;或是胃熱傳到膽,能吃能喝,都是因為火克土造成的。
參苓丸主治此症:治療食少症,胃中積熱,吃得多卻消化得好,但肌肉卻不長,這叫做食少症。
藥方:人參、菖蒲、遠志、赤茯苓、地骨皮、牛膝(用酒浸泡,每味藥一兩),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用米湯送服,不限時間。
7. 鼻淵證
(主鼻。出《素問·氣厥論》)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濁涕不止,如湧泉,不滲而下。久不已,衄血為患。
防風湯,主之:治鼻淵,腦熱滲下,濁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
黃芩,人參,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川芎(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之,食後服,日三服。
白話文:
鼻淵症狀表現為鼻塞,膿涕不斷流出,如同泉水湧出般,不是滲漏而是大量流下。若久治不癒,則可能導致鼻出血。
防風湯可用於治療鼻淵,症狀包括腦部發熱、膿涕持續流下不止,若久拖不治,必定會導致鼻出血。藥方組成:黃芩、人參、炙甘草、去心麥門冬(各一兩)、川芎(一兩)、去蘆防風(一兩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沸水沖服,飯後服用,每日三次。
8. 衄衊證
(主失血。出《素問·氣厥論》)
膽受胃熱,循脈而上於腦,陽絡溢,血妄行,在鼻空蔑,目瞑者。
定命散,主之:治膽受熱,血妄行,鼻中衄衊,並血汗不止。
硃砂,水銀,麝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如用藥,看老幼虛實加減。
白話文:
鼻出血(衄血)及其他出血症狀。
膽腑因胃火上炎,循經絡上升至腦部,陽氣循經絡外溢,導致血液運行失常,從鼻子大量出血,同時伴隨眼睛昏閉。
治療此症可用定命散:此方主治膽腑受熱,血液運行失常,鼻腔大量出血,以及其他出血不止的症狀。
藥方組成:硃砂、水銀、麝香(三者等量)
用法:將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約1.5克),用新鮮的井水調服,不限服藥時間。用藥劑量需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及病情輕重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