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肺消證

(主心肺。出《素問·氣厥論》)

心移寒於肺,肺消,飲少溲多,當補肺平心。死不可治,乃心肺為賊也。

黃耆湯,主之:治肺消,飲少溲多,補肺平心。移寒在肺,痿劣。

白話文:

心臟將寒氣傳給肺,導致肺功能減弱,喝水少但小便多,應該補肺並調和心的功能。如果病情嚴重到無法救治,這是因為心肺之間的機能失調。

黃耆湯,用於治療肺功能減弱,喝水少但小便多,補肺並調和心的功能。寒氣移至肺部,造成肺部虛弱無力。

黃耆(三兩),五味子,人參,桑白皮(銼。各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枸杞子,熟地黃(各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黃耆(60克),五味子,人參,桑白皮(研碎,各40克),麥門冬(去芯,40克),枸杞子,熟地黃(各30克)

2. 湧水證

(主水病。出《素問·氣厥論》)

肺移寒於腎,名曰湧水,其證如溢囊里裹漿,或遍身腫滿,按腹不堅,疾行則濯濯有聲,或咳喘不定。

葶藶丸,主之:治湧水,腹滿不堅,溢如囊裹漿,疾行則濯濯有聲。

白話文:

肺部寒氣移到腎臟,稱為湧水,症狀像溢滿的袋子裡裝著漿糊,或是全身腫脹,按壓腹部不堅實,快速行走時會有水聲,或咳嗽氣喘不定。葶藶丸可以治療湧水,症狀包括腹部脹滿不堅實,像溢滿的袋子裡裝著漿糊,快速行走時會有水聲。

葶藶(紙炒),澤瀉,椒目,桑白皮(銼),杏仁(去皮,麩炒),木豬苓(去黑皮。各半兩),

白話文:

葶藶(用紙炒過),澤瀉,椒目,桑白皮(磨碎),杏仁(去皮並用麩炒過),豬苓(去黑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蔥白湯下,不計時候,以利為度。

白話文:

把上層細小的粒子,與蜂蜜混合後搓成丸子,大小像桐樹種子。每次服用 20 顆丸子,用蔥白熬的湯送服,服用頻率不限,以感覺到好轉為止。

3. 膈消證

(主肺。出《素問·氣厥論》)

心移熱於肺,名曰膈消,二者心膈有熱,久則引飲,為消渴耳。

白話文:

(主管肺部。出自《素問·氣厥論》)

心臟的熱移到肺部,叫做膈消,這兩者表示心臟和膈間有熱,時間久了會導致多飲,形成消渴症。

麥門冬飲子,主之:治膈消,胸滿煩心,津液燥少,短氣,久為消渴。

白話文:

麥門冬飲

主治:

  • 膈肌積聚,胸悶煩躁,體液消耗減少
  • 氣短
  • 長期患有口渴症

麥門冬(二兩,去心),栝蔞實,知母,甘草(炙),五味子,生地黃,人參,葛根,茯神(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竹葉數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

白話文:

麥門冬(2 兩,去掉中間部分) 栝蔞仁 知母 甘草(烤過的) 五味子 生地黃 人參 葛根 茯神(各 1 兩)

4. 口糜證

(主口。出《素問·氣厥論》)

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心肺壅熱,水穀不化,轉下小腸。

白話文:

(主管口部。出自《素問·氣厥論》)

膀胱的熱邪移傳到小腸,造成膈肌和腸道不舒暢,向上引發口腔潰爛,心肺部位有壅塞熱象,飲食無法正常消化,轉而向下影響小腸。

柴胡地骨皮湯,主之:治口糜生瘡損爛,小腸有熱,脹滿不便,宜服之。

柴胡(去苗),地骨皮(各等分),

白話文:

柴胡地骨皮湯

適應症:

  1. 口腔潰瘍、糜爛
  2. 小腸發炎伴有脹氣、排便困難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八分,去滓,食後。如有病人大段實者,加大黃、朴硝,可瀉熱甚。

白話文:

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3 錢,加入一大杯水煎煮。煎煮至藥水濃縮至 8 分滿,去除藥渣。飯後服用。如果患者實熱症狀嚴重,可以加入大黃和芒硝,加強瀉熱作用。

5. 虙瘕證

(主女病。出《素問·氣厥論》)

小腸移熱於大腸,名虙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結而大腸閟澀。

檳榔丸,主之:治大腸有移熱,津液壅滯,腹痛閟澀,名曰虙瘕證。

白話文:

(主要治療婦科疾病。出自《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

小腸的熱邪傳移到大腸,會形成一種叫做虙瘕的病症,體內的津液會被消耗散失,無法保持滑利,因而導致大腸乾燥不通。

使用檳榔丸來治療:適用於大腸受到熱邪影響,津液阻滯,腹部疼痛且大便困難,這種情況被稱為虙瘕症。

檳榔,大黃(銼,炒),枳殼(麩炒,去穰。各二兩),木香桃仁(去皮尖,炒),大麻仁(另研。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溫酒下,不計時候。湯亦得。

白話文:

檳榔、大黃(搗碎,炒黃)、枳殼(炒焦,去核。各兩)、木香、桃仁(去皮尖,炒過)、大麻仁(另磨碎。各一兩)

6. 食㑊證

(主胃病。出《素問·氣厥論》)

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或胃熱移於膽,能食善飲,火勝土也。

白話文:

大腸把熱傳給胃,會出現吃得很多但身體卻消瘦的情況;有時候胃的熱會轉移到膽,使人食慾好且口渴,這都是因為火旺剋制了土的原因。

參苓丸,主之:治食亦,胃中結熱,消穀善食,不生肌肉,此名食㑊。

白話文:

參苓丸

主治:

用於食慾不振,胃中有熱,消化食物良好,但身體瘦弱,肌肉不生長,稱為「食瘵」。

人參,菖蒲,遠志,赤茯苓,地骨皮,牛膝(酒浸。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人參、菖蒲、遠志、赤茯苓、地骨皮、牛膝(用酒浸泡。每種各一兩)

7. 鼻淵證

(主鼻。出《素問·氣厥論》)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濁涕不止,如湧泉,不滲而下。久不已,衄血為患。

白話文:

膽囊的熱邪影響到腦部時,會導致鼻子內部發炎,分泌大量濃厚的鼻涕,鼻涕像泉水一樣不停地流出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久沒有改善,可能會引發鼻出血的問題。

防風湯,主之:治鼻淵,腦熱滲下,濁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

白話文:

防風湯

主治: 治療鼻竇炎,腦熱導致的鼻涕流下不止,長期不愈,必定會演變成鼻出血的疾病。

黃芩,人參,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川芎(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之,食後服,日三服。

白話文:

黃芩、人參、甘草(炒製過的)、麥門冬(去中心)、川芎、防風(去莖節,一兩半),各一兩。

8. 衄衊證

(主失血。出《素問·氣厥論》)

膽受胃熱,循脈而上於腦,陽絡溢,血妄行,在鼻空蔑,目瞑者。

定命散,主之:治膽受熱,血妄行,鼻中衄衊,並血汗不止。

白話文:

(主要治療失血。出自《黃帝內經·靈樞·氣厥論》)

膽受到胃熱的影響,沿著經脈向上到達腦部,導致陽絡出血,血液異常流通,出現在鼻腔內出血,以及眼睛閉合的情況。

使用「定命散」來治療:主治膽受到熱邪,血液異常流通,鼻中出血,以及血汗不止的症狀。

硃砂,水銀,麝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如用藥,看老幼虛實加減。

白話文:

硃砂、水銀、麝香(份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