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水濕總論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大小便秘,先服十棗湯,二三日後,再服此藥。

葶藶膏,治水腫腹脹。

牛黃,麝香,龍腦(各一分),昆布,海藻(上同。二十分,洗),牽牛,桂心(各八分),椒目(三分),葶藶(六分,炒),

上為末,別搗葶藶,熬成膏,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日再服。稍利小便為度。詳虛實加減。

茯苓散,治諸般氣腫等疾。

芫花(醋拌,炒),澤瀉,郁李仁,甜葶藶,漢防己(各錢半),陳皮(去白),白檳榔,瞿麥(各半兩),藁本(二錢半),滑石(三分),大戟(炒,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取桑白皮,濃煎湯,空心調下。取下碧綠水,如爛羊脂,即瘥。如未盡,膈日又服。腫消如故,不用服。忌鹽百日。

調胃散,治胸膈痞悶,不思飲食,脅肋硬痛,消腹脹。

半夏(制),甘草(炙),厚朴(去皮),陳皮(去白),藿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一盞,同煎,溫服,食前。

二氣散,治水氣,蠱,脹滿。

白牽牛,黑牽牛(各二錢),

上為末,用大麥面四兩,同一處,為燒餅,臨臥,用茶湯一盞下。降氣為驗。

雄黃神金散,治十種水氣。

雄黃,葶藶(用糯米和,炒半熟,米不用。各一兩),澤瀉(一兩),椒目(半兩),大戟,巴戟(去心),茯苓(去黑皮),芫花(醋五升,浸一日,炒),甘遂,桑白皮(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空心,用井花水調下,每服一錢,加至五錢,以利為度。忌鹽、醋、生冷、毒物、油膩、血物。從發處加藥一分。從腳腫,根在心,加葶藶。從肚腫,根在腹,加椒目。從陰腫,根在胸,加澤瀉。從膝腫,根在肝,加芫花。從面腫,根在肺,加桑白。從心腫,根在肋,加雄黃。

從肢腫,根在脾,加甘遂。從口腫,根在小腸,加巴戟。從腰腫,根在腎,加大戟。從四肢腫,根在胃,加茯苓。

萬勝散,治十種水氣,不可愈者。

海帶,海藻,海蛤,芫花(醋浸,炒),甘遂,大戟,甜葶藶,樟柳根,續隨子,巴戟(去心。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至五錢,溫酒調下,臨臥。間日再服。

牽牛丸,治一切濕熱腫滿等疾。

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生薑湯下,食後。虛實加減。

梔子柏皮湯,治頭微汗,小便利而微發黃者。濕熱相摶微者宜服。

大梔子(十五個),黃柏(半兩),甘草(一分),

上銼如麻豆大,水三盞,煮至一盞,絞汁,分三次,作一日服,溫吃,不計時候。

大戟丸,治十種水氣,腫脹喘滿,熱寒咳嗽,心胸痞悶,背項拘急,膀胱緊腫於小腹,小便不通,反轉大便溏泄,不能坐臥。

白話文:

水濕總論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加一碗水、五片生薑,煎煮至六分滿,過濾藥渣後溫熱服用。

若大小便不通,先服用十棗湯,二至三天後再服此藥。

葶藶膏(治療水腫腹脹)
成分:牛黃、麝香、龍腦(各一分)、昆布、海藻(兩者共二十分,洗淨)、牽牛、桂心(各八分)、椒目(三分)、葶藶(六分,炒過)。
製法:將藥材研末,另取葶藶搗碎熬煮成膏,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每日兩次,以稍微利尿為標準,根據體質虛實調整用量。

茯苓散(治療各種氣腫疾病)
成分:芫花(醋拌炒過)、澤瀉、郁李仁、甜葶藶、漢防己(各一錢半)、陳皮(去白色內層)、白檳榔、瞿麥(各半兩)、藁本(二錢半)、滑石(三分)、大戟(炒,三分)。
製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桑白皮濃煎的湯沖服,空腹時服用。若排出碧綠色水狀物或如爛羊脂般的穢物,即表示痊癒。若未排盡,隔日再服。腫脹消退後不必再服。忌鹽一百天。

調胃散(治療胸悶、食慾不振、脅肋硬痛、腹脹)
成分:半夏(炮製)、炙甘草、厚朴(去皮)、陳皮(去白色內層)、藿香(各等量)。
製法: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加三片生薑、兩枚紅棗、一碗水煎煮,溫熱時飯前服用。

二氣散(治療水腫、脹滿)
成分:白牽牛、黑牽牛(各二錢)。
製法:研磨成末,加入四兩大麥麵粉混合製成燒餅,睡前用一杯茶湯送服。以排氣效果為準。

雄黃神金散(治療十種水腫症狀)
成分:雄黃、葶藶(與糯米同炒至半熟後棄米,各一兩)、澤瀉(一兩)、椒目(半兩)、大戟、巴戟(去心)、茯苓(去除黑皮)、芫花(以五升醋浸泡一天後炒)、甘遂、桑白皮(以上各一兩)。
製法:研磨成末,空腹時用清晨井水調服,每次從一錢逐漸增加至五錢,以通利為標準。忌食鹽、醋、生冷、毒物、油膩及動物血製品。根據水腫部位添加相應藥材(如腳腫加葶藶,腹腫加椒目等)。

萬勝散(治療頑固性水腫)
成分:海帶、海藻、海蛤、芫花(醋浸炒)、甘遂、大戟、甜葶藶、樟柳根、續隨子、巴戟(去心,各等量)。
製法: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三至五錢,睡前以溫酒調服,隔日再服。

牽牛丸(治療濕熱腫脹)
成分: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量)。
製法:研磨細末,用酒煮麵粉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至七丸,飯後以生薑湯送服,依體質增減用量。

梔子柏皮湯(治療頭微汗、小便利而輕微發黃,濕熱輕症)
成分:大梔子(十五個)、黃柏(半兩)、甘草(一分)。
製法:切碎如麻豆大小,加三碗水煎至一碗,濾汁分三次於一天內溫服,不限時間。

大戟丸(治療嚴重水腫、喘滿、咳嗽、胸悶、小便不通、腹瀉、行動困難等症狀)
(內容未完整,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