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卷八

2. 水濕門

3. 水濕總論

夫諸濕者,濕為土氣,火熱能生土濕也。故夏熱則萬物濕潤,秋涼則濕物燥干也。濕病本不自生,因於大熱怫鬱,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滯而生水濕也。

凡病濕者,多自熱生,而熱氣尚多,以為兼證,云濕熱,亦猶風熱義同。雖病水寒,不得宣行,亦能為濕,雖有此異,亦以鮮矣。或跗腫體寒,而有水者,以蓄熱入里極深,本非病寒也。

三花神祐丸,治中滿腹脹,喘嗽淋閟,一切水濕腫滿,濕熱腸垢沉積,變生疾病。久病不已,黃瘦困倦,氣血壅滯,不得宣通。或風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風痰涎嗽,頭目旋運。瘧疾不已,癥瘕積聚,堅滿痞悶,酒積食積,一切痰飲嘔逆。及婦人經病不快,帶下淋瀝,無問赤白。並男子婦人傷寒濕熱,腹滿實痛,久新瘦弱。俗不能別。辨或尋常,只為轉動之藥。兼瀉久新腰痛,並一切下痢,及小兒驚疳積熱乳癖滿,並宜服之。

甘遂,大戟,芫花(醋拌濕,炒。各半兩),牽牛(二兩),大黃(一兩,為細末),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下,每日三服。加至快利,利後卻常服,病去為度。

設病愈後,老弱虛人常人,常服保養,宣通氣血,消進酒食。病癖悶極甚者,便多服,則頓攻不開,轉加痛悶。則初服兩丸,每服加兩丸,至快利為度,以意消息。

小兒丸如麻子大,隨強弱增損。三四歲者,三五丸,依前法。

崔宣武神祐丸,加黃柏一兩,牽牛四兩,大黃二兩,輕粉二錢,甘遂、大戟、芫花各一分,依前法。劉庭瑞神祐丸,用此藥治水氣,常得效。賈同知稱之不已,乃神仙奇絕之藥也。

葶藶木香散,治濕熱內外甚,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泄。

葶藶,茯苓(去皮),豬苓(去皮),白朮(各一分),木香(半錢),澤瀉,木通,甘草(各半兩),辣桂(一分),滑石(三兩),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食前。

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泄瀉,利小便。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轉泄者,此乃濕熱痞閟極深,而攻之不開,是能反為注泄。此正氣已衰,而多難救也。慎不可攻之,而無益耳。

白朮木香散,治喘嗽腫滿,欲變成水病者。不能臥,不敢食,小便閟者。

白朮,木豬苓(去皮),甘草,赤茯苓,澤瀉(各半兩),木香,檳榔(各三錢),陳皮(二兩,去白),官桂(二錢),滑石(三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食後,去滓,溫服。

大橘皮湯,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滿,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橘皮(一兩,去白),木香(一分),滑石(六兩),檳榔(三錢),茯苓(一兩,去皮),木豬苓(去皮),澤瀉,白朮,官桂(各半兩),甘草(二錢)

白話文:

水濕總論

濕氣屬於土性,火熱能助長土濕。因此夏季炎熱時萬物濕潤,秋季涼爽時濕物便會乾燥。濕病並非自行產生,而是由於體內過熱鬱結,水液無法正常流通,停滯而形成水濕。

多數濕病由熱引起,且常伴隨熱氣,稱為「濕熱」,與「風熱」的概念相似。即使因水寒之氣無法宣散而形成濕病,這種情況也較少見。若出現腳腫、體寒且有水氣積聚,通常是因深層蓄熱所致,並非單純寒病。

三花神祐丸
主治:腹脹、咳嗽、小便不通、水濕腫脹、濕熱積滯、久病體弱、氣血不暢、風熱燥鬱、肢體麻痛、痰飲嘔吐、婦女月經不調、帶下、傷寒濕熱腹痛等。

成分與製法
甘遂、大戟、芫花(醋拌炒,各半兩)、牽牛(二兩)、大黃(一兩,研末)、輕粉(一錢)。
研細後以水調製成小豆大丸劑,初次服五丸,每次遞增五丸,每日三次,溫水送服。至通暢後維持劑量,以病癒為止。

注意:體弱者需調整劑量,兒童按年齡減量。另有崔宣武、劉庭瑞改良方,療效顯著。

葶藶木香散
主治:濕熱內盛、水腫腹脹、小便赤澀、腹瀉。

成分與用法
葶藶、茯苓、豬苓、白朮(各一分)、木香(半錢)、澤瀉、木通、甘草(各半兩)、辣桂(一分)、滑石(三兩)。
研末,每次三錢,空腹以熱水送服。

功效:利水消腫、止瀉通便。若服後反加重腹瀉,為濕熱深重難解,需謹慎停藥。

白朮木香散
主治:喘咳腫脹、小便不通、將成水病者。

成分與用法
白朮、豬苓、甘草、赤茯苓、澤瀉(各半兩)、木香、檳榔(各三錢)、陳皮(二兩)、官桂(二錢)、滑石(三兩)。
研末,每次五錢,加生薑三片煎服,飯後溫服。

大橘皮湯
主治:濕熱內盛、腹脹水腫、小便不利、腹瀉。

成分與用法
橘皮(一兩)、木香(一分)、滑石(六兩)、檳榔(三錢)、茯苓(一兩)、豬苓、澤瀉、白朮、官桂(各半兩)、甘草(二錢)。
煎服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