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七 (5)
卷七 (5)
1. 積聚總論
信砒,乳香,輕粉,粉霜,巴豆(以上各一兩,同研),龍腦(半字),麝香(半字),青黛(二錢。同研),黃蠟(三錢)
上研細末,熔蠟,入蜜半錢,就搓勻,旋丸綠豆至小豆大,先服小丸。病在上,食後,在下,食前,在中,不計時候。面東頂禮,一丸,淨器盛水送下。
如合藥,即淨處,面東,每一丸密唸咒三遍。或病人不能咒,請人咒,或師氏咒過。咒曰:信香十方青金膏,藥師丸成蜜遍拋,普濟有緣除百病,常吞一粒體堅牢。密咒曰:但言八金剛,莫說十方佛,五蘊六根俱不道,十二上願自然成。
金黃丸,治酒積食積諸積,面黃疸,積硬塊。
荊三稜,香附子(各半兩),澤瀉(二錢半),巴豆(四十九粒,出油),黍米粉,牽牛(各二錢半),
上為末,用梔子煎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如心痛,艾醋湯下七丸。
導氣丸,治心胸滿悶,脅肋刺痛,不思飲食。常服寬膈,進美飲食。
薑黃(四兩),香附子(四兩),縮砂,甘草,廣朮(各二兩),丁皮,甘松,木香,荊三稜(各一兩),白檀(半兩),藿香葉(半兩),
上為末,入綠豆粉二兩,用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細嚼,白湯下,食後,日進三服。
丁香散,治痃癖氣,脅下痞滿,息而不消,積而不散。元氣在胃,不妨飲食。
好丁香(二十五個),白丁香(七十個),密陀僧,舶上硫黃,黃鶯調(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皂子煎湯調下,不計時候。治肚內生硬物,黑瘦如柴,嘔吐積滯,日三服,食後。
聖餅子,治一切沉積氣脹,兩脅氣滿,無問新久者。
大黃(三兩),黑牽牛(頭末,一兩),碙砂(三錢),山梔子(半兩),輕粉(二錢),
上為末,煉蜜和丸,捻作餅子,如小錢大厚樣,食後,每服三餅子,細嚼,溫酒下。臨臥。如行,粥補之。虛實加減。
無憂散(一名萬病散。),治風疾,瘡腫疥癬,或臟腑積冷,壅滯氣結,風勞,膀胱宿冷,臟腑虛衰,面色痿黃,內有癥癖氣並,當有疳蟲蛔蟲,攻心、腹俱痛,忽中傷寒,頭痛不忍,狀若山嵐時氣瘟疫之疾,並宜急服此藥,宜通三五行,立瘥。或中風口喎,語多謇澀,睡後口中涎出,不限時節,不問男子女人,但五日一服,不過三服,永瘥。人患腰膝疼痛,腳氣腫滿,運動艱難,飲食無味,並小兒疳痢脫肛者,量大小與服,利三五行,自瘥。大人久泄、氣痢,狀若休息痢,止有時,俱一服,取下冷膿一二升,當日見效。藥無四時冷熱、老幼衰弱,病患悉皆除之。任服他藥無妨。若服常時,蓋緣搜出臟腑中積滯蟲膿故也。無孕婦人,久患血虛氣弱,痿黃無力者,亦可依方服。宣通氣血,殊不困倦,無妨此藥。凡有百病,並皆治之,其功不可具載。有孕婦人,或遇陰晦時,即不可服,天道晴明可進。若雖復疾,而未愈者,可再服。
白話文:
《積聚總論》
金黃丸
治療酒積、食積等各種積聚,面色黃疸,積聚硬塊。
藥材:荊三稜、香附子(各半兩)、澤瀉(二錢半)、巴豆(四十九粒,去油)、黍米粉、牽牛(各二錢半)。
製法:研磨成細粉,用梔子煎煮的湯汁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至五丸。若心痛,則以艾葉醋湯送服七丸。
導氣丸
治療心胸脹滿、脅肋刺痛、食慾不振。長期服用可寬胸膈,促進食慾。
藥材:薑黃、香附子(各四兩)、縮砂、甘草、廣朮(各二兩)、丁皮、甘松、木香、荊三稜(各一兩)、白檀(半兩)、藿香葉(半兩)。
製法:研磨成細粉,加入綠豆粉二兩,用熱水浸泡蒸餅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細嚼後以白開水送服,一日三次,飯後服用。
丁香散
治療痃癖氣,脅下痞滿,久積不散,胃中元氣不影響飲食。
藥材:好丁香(二十五個)、白丁香(七十個)、密陀僧、進口硫黃、黃鶯調(各五分)。
製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小撮,以皁角煎湯送服,不拘時間。可治療腹內生硬塊、消瘦嘔吐積滯,一日三次,飯後服用。
聖餅子
治療一切積聚氣脹,兩脅脹滿,不論新久。
藥材:大黃(三兩)、黑牽牛(頭部細粉,一兩)、硇砂(三錢)、山梔子(半兩)、輕粉(二錢)。
製法:研磨成細末,加蜜煉製成小錢大小的厚餅,飯後每次服用三餅,細嚼後以溫酒送服,睡前服用。若腹瀉後虛弱,可飲粥調補。
無憂散(又名萬病散)
治療風疾、瘡腫疥癬、臟腑積冷、氣結風勞、膀胱寒積、臟腑虛弱、面色萎黃、癥癖積聚、疳蟲蛔蟲、腹痛、傷寒頭痛、瘴氣瘟疫等,皆可服用。
亦治中風口歪、言語不清、睡時流涎,每隔五日服用一次,最多三次即可痊癒。
若腰膝疼痛、腳氣腫脹、行動困難、食慾不振,或小兒疳痢脫肛,依情況服用,可使症狀緩解。
長期腹瀉或休息痢,服用一次便能排出膿液,迅速見效。
此藥不分季節、年齡、體質,幾乎可治百病,但孕婦或陰雨天忌服。若病症未癒,可再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