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七 (3)
卷七 (3)
1. 積聚總論
又一方,無陳皮、生薑,有廣朮一兩、檳榔分兩同。
大延胡索散,治婦人經病,產後腹痛,腹滿喘悶,癥瘕癖塊,及一切心腹暴痛。
延胡索,當歸,芍藥,荊三稜,川苦楝,蓬莪朮,官桂,厚朴,木香,川芎(各一分),桔梗,黃芩,大黃(各半兩),甘草(一兩),檳榔(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熱服,食前。如惡物過多,去大黃、官桂,加黃藥子、染槐子、龍骨各半兩,如前法煎服。平人心痛,加本方。得利尤良。後常服。
三稜湯,治癥瘕痃癖,積聚不散,堅滿痞膈,食不下,腹脹。
荊三稜(二兩),白朮(一兩),篷莪朮(半兩),當歸(半兩,焙),木香(三錢),
右為末,每服三錢,沸湯點服,食後,每日三服。
消飲丸,治一切積聚痃癖氣塊,及大小結胸,不能仰按。
天南星,半夏,芫花,自然銅(生用。各等分)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食前,溫水下。良久,蔥粥投之。相虛實加減。
除濕丹,治諸濕客摶,腰膝重痛,足脛浮腫,筋脈緊急,津液凝澀,便溺不利,及癮疹,癰疽發背,疥癬走注,腳氣無首尾,瘡癤。功效不可盡述。
檳榔,甘遂,威靈仙,赤芍藥,澤瀉,葶藶(以上各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別研),黑牽牛(半兩),大戟(二兩,炒),陳皮(四兩,去白)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溫水下,後食。如服藥前後忌酒一日,藥後忌濕面,食溫粥補暖。
保安丸,治癥積,心腹內結如拳,漸上不止,搶心疼痛,及繞臍腹痛不可忍者。
川大黃(三兩,新汲水浸一宿,蒸熟,切片子,焙),乾薑(一兩,炮),大附子(半兩,去皮臍),鱉甲(一兩半,好醋一升,伏時炙令黃色妙)
上為末,取三年米醋一大升,先煎四五合,然後和藥,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醋或酒、米飲下。後取積如魚腸膿血爛肉汁青泥,當下。
開結妙功丸,治怫熱內盛,痃癖堅積腸垢,癥瘕積聚,疼痛脹悶,發作有時,三焦壅滯,二腸閉結,胸悶煩心不得眠,咳喘噦逆不能食,或風濕氣兩腿為腫脹,黃瘦,眼澀昏暗,一切所傷,心腹暴痛,風熱燥郁,偏正頭疼,筋脈拘瘓,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頭目昏眩,中風遍枯,邪氣上逆,上實下虛,腳膝麻木冷痛。宣通氣血。
荊三稜(炮),茴香(炒。各一兩),川烏頭(四兩),神麯麥糵,大黃(各一兩,好醋半升,熬成稠膏。不破堅積,不須熬膏,水丸),乾薑(二錢),巴豆(二個,破堅積,用四個),半夏(半兩),桂(二錢),牽牛(三兩),
上為末,丸小豆大,生薑湯下十丸、十五丸,溫水、冷水亦得。或心胸間稍覺藥力暖性,卻加丸數,以加至快利三五行。以意消息,病去為度。
白話文:
積聚總論
大延胡索散
用於治療婦女經期病症、產後腹痛、腹脹滿悶、癥瘕癖塊,以及所有心腹劇烈疼痛。
藥材:
延胡索、當歸、芍藥、荊三稜、川苦楝、蓬莪朮、官桂、厚朴、木香、川芎(各一錢),桔梗、黃芩、大黃(各半兩),甘草(一兩),檳榔(二錢)。
製法與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渣後熱服,飯前服用。若體內惡物過多,去掉大黃與官桂,加入黃藥子、染槐子、龍骨各半兩,同樣方法煎服。一般人若有心痛症狀,可加本方服用,效果更佳。服用後若通便效果良好,可持續服用。
三稜湯
治療癥瘕痃癖、積聚不散、腹部堅硬脹滿、飲食難下、腹脹等症狀。
藥材:
荊三稜(二兩),白朮(一兩),篷莪朮(半兩),當歸(半兩,焙乾),木香(三錢)。
製法與用法:
研磨成末,每次三錢,用沸水沖服,飯後服用,每日三次。
消飲丸
治療各種積聚、痃癖氣塊,及大小結胸疼痛,無法平躺按壓的症狀。
藥材:
天南星、半夏、芫花、自然銅(生用,各等分)。
製法與用法:
研磨成末,用醋煮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五至七丸,飯前溫水送服。片刻後,再服用蔥粥調理。可根據體質虛實增減劑量。
除濕丹
治療各種濕邪侵襲、腰膝沈重疼痛、足脛浮腫、筋脈僵硬、津液凝澀、小便不利,以及皮膚疹瘡、癰疽發背、疥癬走竄、腳氣病全病程、瘡癤等。療效廣泛。
藥材:
檳榔、甘遂、威靈仙、赤芍藥、澤瀉、葶藶(以上各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另研),黑牽牛(半兩),大戟(二兩,炒過),陳皮(四兩,去白瓤)。
製法與用法:
研磨成末,用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五十至八十丸,溫水送服,飯後服用。服藥前後忌酒一日,服藥後忌濕麵類食物,可吃溫粥調養。
保安丸
治療癥積、心腹內結塊如拳頭大小、逐漸腫脹向上壓迫心臟疼痛,或臍周劇痛難忍的症狀。
藥材:
川大黃(三兩,用新汲水浸泡一晚,蒸熟切片,焙乾),乾薑(一兩,炮製),大附子(半兩,去皮臍),鱉甲(一兩半,用好醋一升浸泡後烤至黃色)。
製法與用法:
研磨成末,取三年以上的米醋一大升,先煮沸至剩四五合,再與藥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十至二十丸,空腹時以醋、酒或米湯送服。服用後會排出如魚腸、膿血、爛肉汁或青泥等積滯物。
開結妙功丸
治療體內鬱熱、痃癖堅積腸垢、癥瘕積聚、疼痛脹悶、發作不定時、三焦壅滯、大小腸閉結、胸悶煩躁失眠、咳嗽喘逆不思飲食,或風濕導致雙腿腫脹、身黃消瘦、眼睛乾澀昏花,以及一切傷病、心腹劇痛、風熱燥鬱、偏正頭痛、筋脈拘攣、肢體麻痺、遊走疼痛、頭暈目眩、中風四肢無力、邪氣上逆、上實下虛、腳膝麻木冷痛等症。能疏通氣血。
藥材:
荊三稜(炮製)、茴香(炒過,各一兩),川烏頭(四兩),神麯麥糵、大黃(各一兩,用好醋半升熬成稠膏;若無堅積可不熬膏,直接製成水丸),乾薑(二錢),巴豆(一般用兩個;若破堅積則用四個),半夏(半兩),桂(二錢),牽牛(三兩)。
製法與用法:
研磨成末,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劑,生薑湯送服十至十五丸,溫水或冷水亦可。若服藥後感覺心胸有溫熱藥力湧現,可逐漸增加丸數,直至通利三至五次排便為止。可依病情調整劑量,以病癒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