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七 (2)
卷七 (2)
1. 積聚總論
導氣枳殼丸,治氣結不散,心胸痞痛,逆氣上攻。分氣逐風,功不可述。
枳殼(去穰,麩炒),木通(銼,炒),青皮(去皮),陳皮(去白),桑白皮(銼,炒),蘿蔔子(微炒),黑牽牛(炒),莪朮(煨),茴香(炒),荊三稜(煨。各等分),
上為末,生薑汁打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橘皮湯下,不計時候。
透膈寬腸散,治腸上壅實,膈熱難行者。
白牽牛(一兩),芒硝(三兩),川大黃(二兩),甘遂(半兩),
上為末,食後溫蜜水調下一錢。虛實加減。疏動止。
密補固真丹,治脾腎真元損虛,泄利痰嗽,噦痞水穀酸臭,飲食無味,臍腹冷痛,肢體麻痹,下虛痿厥,上實壅滯,腎虛耳鳴,脾虛困憊,耳焦齒稿,面黧身悴,目黃口燥。發墮爪退,風虛遍枯,中滿膈氣,一切脾胃虛證。常服補養,宣通氣血。
天南星(半兩),半夏(制),神麯,麥糵,茴香(炒),荊三稜(炮。各一兩),白附子,乾生薑,川烏頭(生。各一兩),巴豆(七個),牽牛(三兩),代赭石(二兩),官桂(一分),
上為末,水和丸,小豆大,每服十丸,加至五十丸,溫水下。除泄瀉外,並加大黃一兩。
木香丸,治和脾胃,寬胃膈,消痰逆,止嘔吐,進益美飲食。
官桂,乾薑(各半兩),木香(一分),大黃,蓬莪朮,芫花(醋拌濕,炒乾),枳殼(去穰),陳皮(各半兩),半夏(二兩),牽牛(半斤,取末四兩),茴香(一兩,炒),巴豆(四個)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下。
軟金丸,治心胸腰腹急痛,或淋閟,併產後經病,血刺腹痛。
當歸(半兩),乾漆(二錢),紅花(一錢半,用),輕粉,硇砂,粉霜(各一錢),三稜(二錢),
上同研勻,棗肉為膏,和丸綠豆大,新汲水下一丸。病甚者加,得利後減。
泥金丸,治心腹急痛,取久新腸垢積滯,推陳致新。
黃柏,大黃,巴豆,五靈脂(各半兩),豬牙皂角(一分),輕紛,粉霜,硇砂(各一分),乾漆(二分),
上研勻,煉蜜拌得,杵千下,丸綠豆大,新汲水下一丸。未利,更加服。
狀元丸,治膈氣酒膈酒積,腹痛吐逆痞滿。
巴豆(五十個,取霜),神麯(半兩,末),半夏(一兩,洗),雄黃,白麵(炒。各一兩),
上研勻,滴水丸小豆大,細米糠炒變赤色,食後,溫水下。童子二丸,三四歲一丸,歲半半丸。止嗽,溫齏汁下。止嘔吐,生薑湯下。
玄胡丸,治積聚癥瘕,解中外諸邪所傷。
玄胡索,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當歸,木香,雄黃(別研),荊三稜,生薑(各一兩),
上為末,酒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生薑湯下。
白話文:
積聚總論
導氣枳殼丸
治療氣機鬱結不散,導致心胸痞滿疼痛,逆氣上衝。具有疏導氣機、驅散風邪的功效,效果顯著。
藥材:枳殼(去瓤,麩炒)、木通(切碎,炒)、青皮(去皮)、陳皮(去白)、桑白皮(切碎,炒)、蘿蔔子(微炒)、黑牽牛(炒)、莪朮(煨)、茴香(炒)、荊三稜(煨。各等分)。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用薑汁混合麵糊製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以橘皮煎湯送服,不限時間。
透膈寬腸散
治療腸道壅塞、實熱內結,膈部熱氣難消的症狀。
藥材:白牽牛(一兩)、芒硝(三兩)、川大黃(二兩)、甘遂(半兩)。
製法:研成細末,飯後以溫蜜水調服一錢。根據體質虛實增減用量,疏通後停止服用。
密補固真丹
治療脾腎真氣虧虛,症狀包括腹瀉、痰咳、嘔吐、脘腹痞悶、食物酸臭、食慾不振、臍腹冷痛、肢體麻木、下肢痿弱、腎虛耳鳴、脾虛疲憊、面色晦暗、身體憔悴、眼睛發黃、口乾舌燥、脫髮、指甲枯脆、全身虛弱、中滿膈氣等脾胃虛弱症狀。長期服用可補養身體,疏通氣血。
藥材:天南星(半兩)、半夏(炮製)、神麯、麥糵、茴香(炒)、荊三稜(炮。各一兩)、白附子、乾生薑、川烏頭(生。各一兩)、巴豆(七個)、牽牛(三兩)、代赭石(二兩)、官桂(一分)。
製法:研成細末,加水製成如小豆大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逐漸增加至五十丸,以溫水送服。除腹瀉外,另加大黃一兩。
木香丸
調和脾胃,寬暢胸膈,消除痰飲逆氣,止嘔吐,增進食慾。
藥材:官桂、乾薑(各半兩)、木香(一分)、大黃、蓬莪朮、芫花(醋拌濕,炒乾)、枳殼(去瓤)、陳皮(各半兩)、半夏(二兩)、牽牛(半斤,取末四兩)、茴香(一兩,炒)、巴豆(四個)。
製法:研成細末,滴水製成如小豆大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丸,以溫水送服。
軟金丸
治療心胸、腰腹急痛,或小便淋澀、閉塞,以及產後月經不調、血瘀腹痛。
藥材:當歸(半兩)、乾漆(二錢)、紅花(一錢半)、輕粉、硇砂、粉霜(各一錢)、三稜(二錢)。
製法:研磨均勻,以棗肉調和成膏,製成如綠豆大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以新汲水送服。病情嚴重者可增加用量,症狀緩解後減少。
泥金丸
治療心腹急痛,清除新舊腸道積滯,促進新陳代謝。
藥材:黃柏、大黃、巴豆、五靈脂(各半兩)、豬牙皂角(一分)、輕粉、粉霜、硇砂(各一分)、乾漆(二分)。
製法:研磨均勻,以蜂蜜調和,搗杵千次,製成如綠豆大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以新汲水送服。若未見通利,可增加服用量。
狀元丸
治療膈氣、酒積、腹痛、嘔吐、脘腹痞滿。
藥材:巴豆(五十個,取霜)、神麯(半兩,研末)、半夏(一兩,洗淨)、雄黃、白麵(炒。各一兩)。
製法:研磨均勻,滴水製成如小豆大的丸劑,以細米糠炒至變色。飯後以溫水送服。兒童用量:兩歲兩丸,三四歲一丸,一歲半半丸。止咳用溫齏汁送服,止嘔吐用生薑湯送服。
玄胡丸
治療積聚癥瘕,化解內外各種邪氣所致傷病。
藥材:玄胡索、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當歸、木香、雄黃(另研)、荊三稜、生薑(各一兩)。
製法:研成細末,以酒麵糊製成如小豆大的丸劑。每次服用五至七丸,以生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