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六 (4)
卷六 (4)
1. 傷寒門
大黃,黃連,黃芩(各一分。)
上銼如麻豆大,水二盞,煎至一盞,絞汁,分三次溫服。又一法,加生薑一分,甚良。
黃連解毒湯,治傷寒雜病,熱毒煩悶,乾嘔口燥,呻吟喘滿,陽厥極深,蓄熱內甚,俗妄傳為陰毒者。及汗下吐後,寒涼諸藥不能退熱勢。兩感證同法。
黃連(去須),黃柏,黃芩,大梔子(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稱半兩,水一茶盞,煎至四分,絞去滓,溫服。
或腹滿嘔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個(生,全用)、厚朴二錢(銼)、茯苓二錢(去皮,銼),用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半盞,絞汁,溫服,名半夏黃連解毒湯。
白虎湯加減(白虎湯,隨證用。),治傷風自汗,桂枝證,表未解,半入於裡。中暑自汗,脈虛弱。傷寒自汗,脈滑數而實,表裡俱熱。三陽合病,腹滿身重,口燥面垢,譫語發黃,厥逆自汗。和解兩感,解頭痛,止自汗,雜病時疫,未瀉發斑,兼豆疱瘡疹伏熱。
知母(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粳米(一合),石膏(四兩,為末)
上銼如麻豆大,抄五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候,日三四服。或眩咳嘔者,加半夏半兩、紅皮半兩,每服生薑三片,煎服。
傷寒發汗不解,脈浮者,加蒼朮半兩,名蒼朮白虎湯。汗吐下後,煩渴口乾,脈洪大,加人參半兩,名人參白虎湯。
賈同知已效方,石膏四兩、知母一兩、甘草一兩。劉庭瑞已效方,知母一兩半、石膏四兩、粳米一合。崔宣武已效方,知母一兩、石膏三兩、甘草一兩半。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粳米二十五粒,煎至六分。未曾下,胃熱發斑,兼痘疱如液,虛瘦,加人參半兩、白朮半兩。
頭疼,加川芎、荊芥各三錢。咳嗽,加半夏三錢、桔梗一兩。恍惚,加人參三錢、茯苓半兩。
涼膈散(一名連翹飲子,亦有加減法。),治傷寒表不解,半入於裡,下證未全;下後燥熱怫結於內,煩心懊憹,不得眠,臟腑積熱,煩渴頭昏,唇焦咽燥,喉閉目赤,煩渴,口舌生瘡,咳唾稠黏,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溺閟結,風熱壅滯,瘡癬發斑,驚風熱極,黑陷將死。
連翹(一兩),山梔子(半兩),大黃(半兩),薄荷葉(半兩),黃芩(半兩),甘草(一兩半),朴硝(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蜜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虛實加減:咽喉痛,涎嗽,加桔梗一兩、荊芥穗半兩。嗽而嘔者,加半夏半兩,每服生薑三片同煎。衄血嘔血,加當歸半兩、芍藥半兩、生地黃一兩。淋者,加滑石四兩、茯苓一兩(去皮)。風眩,加芎半兩、石膏三兩、防風半兩。酒毒,加葛根一兩、荊芥穗半兩、赤芍藥半兩、芎半兩、防風半兩、桔梗半兩。
白話文:
傷寒門
大黃、黃連、黃芩(各一份)。
將以上藥材切成約像麻豆大小的顆粒,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下一碗,濾去藥渣取汁,分三次溫服。另一種方法是,加入生薑一份,效果更好。
黃連解毒湯,治療傷寒引起的各種疾病,包括熱毒引起的煩悶不安、噁心乾嘔、口乾舌燥、呻吟喘氣、四肢厥冷但體內極熱,這種情況常被誤認為陰毒。也適用於發汗、瀉下或催吐後,使用寒涼藥物仍無法退熱的情況,以及同時感染兩種疾病的患者。
黃連(去除鬚根)、黃柏、黃芩、大梔子(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成約像麻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下四分,濾去藥渣,溫服。
如果出現腹脹嘔吐,或是有腹瀉的跡象,每次服用時加入半夏三個(生用,完整使用)、厚朴二錢(切碎)、茯苓二錢(去除外皮,切碎),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下半碗,濾去藥渣取汁,溫服,這稱為半夏黃連解毒湯。
白虎湯加減(白虎湯,需根據具體症狀調整藥方),治療因傷風而自汗,屬於桂枝證但表證未解,病邪已開始進入體內的情況。也適用於中暑自汗、脈象虛弱的患者,以及傷寒自汗、脈象滑數有力,同時有表裡發熱的情況。此外,也適用於三陽合病,出現腹脹、身體沉重、口乾、面部污垢、胡言亂語、皮膚發黃、四肢厥冷、自汗等症狀。還能用於緩解兩種病同時發生的情況,止頭痛、止自汗,以及治療各種疾病和時疫,對於尚未瀉下導致發斑,或同時有水痘、麻疹等潛伏發熱的患者也適用。
知母(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粳米(一合)、石膏(四兩,研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切成約像麻豆大小的顆粒,取五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下六分,濾去藥渣,溫服。沒有固定時間,每天服用三到四次。如果出現頭暈、咳嗽、嘔吐,加入半夏半兩、橘皮半兩,每次服用時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服。
傷寒發汗後沒有痊癒,脈象浮在表面的,加入蒼朮半兩,稱為蒼朮白虎湯。發汗、催吐或瀉下後,出現煩渴口乾、脈象洪大的,加入人參半兩,稱為人參白虎湯。
賈同知使用的有效方子:石膏四兩、知母一兩、甘草一兩。劉庭瑞使用的有效方子:知母一兩半、石膏四兩、粳米一合。崔宣武使用的有效方子:知母一兩、石膏三兩、甘草一兩半。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粳米二十五粒,煎煮至剩下六分。如果之前未曾瀉下,胃熱導致發斑,或同時出現像液體一樣的水痘,身體虛弱消瘦,加入人參半兩、白朮半兩。
頭痛,加入川芎、荊芥各三錢。咳嗽,加入半夏三錢、桔梗一兩。神志恍惚,加入人參三錢、茯苓半兩。
涼膈散(又名連翹飲子,也有加減的方法),治療傷寒表證未解,病邪已開始進入體內,但還沒有完全轉為裡證;或是瀉下後,體內燥熱鬱結,感到煩躁不安、難以入眠,五臟六腑積熱,煩渴頭昏,嘴唇焦乾,咽喉乾燥,喉嚨閉塞、眼睛紅腫,口舌生瘡,咳嗽吐黏稠的痰,胡言亂語,腸胃乾燥,排便小便不暢,風熱鬱積,瘡癬發斑,驚風發作且熱到極點,以及虛脫將死的情況。
連翹(一兩)、山梔子(半兩)、大黃(半兩)、薄荷葉(半兩)、黃芩(半兩)、甘草(一兩半)、朴硝(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入少許蜂蜜,一同煎煮至剩下七分,濾去藥渣,溫服。
根據虛實情況調整藥方:咽喉疼痛、有痰的咳嗽,加入桔梗一兩、荊芥穗半兩。咳嗽且嘔吐,加入半夏半兩,每次服用時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鼻出血或嘔血,加入當歸半兩、芍藥半兩、生地黃一兩。小便不利,加入滑石四兩、茯苓一兩(去皮)。頭暈,加入川芎半兩、石膏三兩、防風半兩。酒精中毒,加入葛根一兩、荊芥穗半兩、赤芍藥半兩、川芎半兩、防風半兩、桔梗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