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傷寒門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新水亦得,生薑湯尤良。小兒每服一錢,同上法。

此藥下神金丸,止瀉利,無不驗也,並解內外諸邪所傷,濕熱。

又一方,卻不用豬苓,或日三服,不計時候。

梔子柏皮湯,治頭微汗,小便利而微發黃者。濕熱相摶微者宜服。

黃柏(半兩),甘草(一分),大梔子(十五個)

上銼如麻豆大,水三盞,煎至一盞,絞汁,分次作一日服之。

梔子豉湯,治懊憹煩心,及傷寒不得眠,燥熱怫鬱結內,而氣不宣通,胸滿頭痛,微汗虛煩。

大梔子(七個,銼碎),豆豉(半合。俗言鹽豉。)

上銼如麻豆大,先以水二盞煮梔子,至一盞半,內豉,煮至半盞,絞汁,溫服。少氣者,加甘草一分。嘔者,誤以丸藥下之者,加生薑半兩,或用溫湯濯手足,使心胸結熱宣通而已。凡加者,皆用梔子,先煮。得吐,止後服。

凡用梔子豉湯,皆非吐人之藥。以其燥熱鬱結之甚,而藥頓攻之,不能開通,則發熱而嘔吐。因其嘔吐,發開鬱結,則氣通,津液宣行而已,故不須再服也。

大陷胸湯,治汗下之後,不大便五六日,舌乾而渴,日晡潮熱,從心至小腹脹滿而痛不可近,脈當沉緊滑數。或但胸結,則無大段熱,頭微汗出,脈沉澀者,水結也。

大黃(三錢),芒硝(三錢),甘遂末(三字)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煎大黃至六分,內硝,再煎一二沸,絞汁,調甘遂一字匕半,溫服。未快利,再服。勢惡不能利,以意加服。

小陷胸湯,治小結胸,心下按之痛,脈浮而滑,無大段熱,表未罷,不可下之,下之即死。小結胸,宜服。

半夏(四錢,湯洗,全用,不銼),生薑(二錢,切),黃連(二錢,銼),栝蔞實(大者,半兩,唯銼其殼,子則不銼,若銼其中子者,非也)

上以水三盞,煮栝蔞汁一盞半,內藥,煮至一盞,絞汁,分兩次溫服。以效。

大陷胸丸,治發熱而下之太早,熱入因作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也。

大黃(半兩),芒硝(一分),杏仁(十二個,去皮尖、雙仁,草灰炒變色),葶藶(三錢,微炒)

上,大黃為末,下葶藶,杵,羅,研杏仁、硝如泥,和彈子大,每服一丸,入甘遂末三字、白蜜半匙,水一盞,煮至半盞,溫服。當一宿許乃下。未利,再服。

梔子厚朴湯,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坐臥不安者。

大梔子(七個),枳實(二錢),厚朴(半兩,去皮,炙)

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一盞半煮,絞汁半盞,溫服。

檳榔散,治傷寒陰病,下之太早成痞,心下痞滿而不痛,按之軟虛者。

檳榔,枳殼(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黃連湯調下,不計時候,溫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治傷寒成病痞不已,心腹亦實熱煩滿,或譫妄而脈沉,無他證者。

白話文:

[傷寒門]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開水調和送服,用新汲取的水也可以,若用生薑湯送服效果更好。小孩每次服用一錢,方法同上。

這個藥方叫下神金丸,止瀉效果非常好,沒有不靈驗的,並且能解除內外各種邪氣造成的損傷,以及濕熱病症。

還有一個藥方,可以不用豬苓,每天服用三次,不限制時間。

梔子柏皮湯:治療頭部稍微出汗,小便順暢但顏色微黃的症狀。適用於輕微濕熱交織的情況。

黃柏(半兩),甘草(一分),大梔子(十五個)。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加水三杯煎煮至剩下一杯,濾出藥汁,分幾次在一天內服用。

梔子豉湯:治療心中煩悶、煩躁不安,以及傷寒導致失眠、燥熱、胸悶、氣機不暢、胸部脹滿、頭痛、微微出汗但身體虛弱的症狀。

大梔子(七個,切碎),豆豉(半合,也就是俗稱的鹽豉)。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先用水兩杯煮梔子,煮至剩下一杯半時,加入豆豉,繼續煮至剩半杯,濾出藥汁,溫服。如果氣虛,可以加入甘草一分。若有嘔吐,或因誤用丸藥導致的,可加入生薑半兩,或用溫水洗手腳,使心胸的鬱熱得以宣散。凡是需要加藥材的,都應先煮梔子。如果服用後產生嘔吐,就停止後續的服用。

凡是使用梔子豉湯,都不是催吐的藥方。因為體內燥熱鬱結嚴重,藥力一下子難以疏通,反而會導致發熱和嘔吐。當嘔吐發生,打開了鬱結,氣機暢通,津液運行正常,所以不需要再繼續服藥。

大陷胸湯:治療發汗或攻下後,五六天沒有大便,舌頭乾燥且口渴,午後會出現潮熱,從心口到小腹脹滿疼痛難以觸碰,脈象應該是沉、緊、滑、數。有時只是胸部結硬,沒有明顯發熱,頭部稍微出汗,脈象沉澀,這是體內水液停滯的表現。

大黃(三錢),芒硝(三錢),甘遂末(三字)。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分兩次服用,每次用水一杯煎煮大黃至剩下六分時,加入芒硝,再煮一兩沸,濾出藥汁,調入甘遂末一字半,溫服。如果沒有順利排便,可以再次服用。如果病情嚴重難以排便,可以酌情增加服藥次數。

小陷胸湯:治療胸部中間部位結硬,按壓時會感到疼痛,脈象是浮而滑,沒有明顯發熱,症狀還未完全解除的情況。這種情況不能使用攻下藥,使用則會導致死亡。小結胸的情況適合服用此方。

半夏(四錢,用湯洗淨,整個使用,不用切碎),生薑(二錢,切片),黃連(二錢,切碎),栝蔞實(大顆的,半兩,只切開外殼,裡面的籽不用切碎,如果切碎籽,就不是正確用法)。

將以上藥材加水三杯煮,先煮栝蔞實至剩一杯半,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一杯,濾出藥汁,分兩次溫服。看效果來決定是否繼續服用。

大陷胸丸:治療發熱時過早使用攻下藥,導致熱邪內陷形成結胸的症狀,頸部也會僵硬,類似破傷風的症狀,若能攻下則會好轉。

大黃(半兩),芒硝(一分),杏仁(十二個,去除外皮和尖端,以及雙仁,用草灰炒至變色),葶藶(三錢,稍微炒過)。

將大黃磨成粉末,加入葶藶,一起搗成泥,再磨細,將杏仁和芒硝也研成泥狀,混合在一起捏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甘遂末三字、白蜜半匙,加水一杯煮至半杯,溫服。大概一晚左右會排便。如果沒有順利排便,可以再次服用。

梔子厚朴湯:治療傷寒攻下後,心煩、腹部脹滿、坐臥不安的症狀。

大梔子(七個),枳實(二錢),厚朴(半兩,去除外皮,炙過)。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加水一杯半煮,濾出藥汁半杯,溫服。

檳榔散:治療傷寒陰病,因為過早攻下而形成痞症,心下痞塞脹滿但不痛,按壓時感覺柔軟虛弱的症狀。

檳榔,枳殼(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黃連湯調和送服,不限制時間,溫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傷寒發展成痞症後,心腹也感到實熱煩悶,或者出現胡言亂語且脈象沉,沒有其他明顯症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