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四 (1)
卷四 (1)
1. 卷四
2. 熱門
3. 諸病總論
黃帝曰:病熱當何禁之?岐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因熱少愈,猶未盡除,不戒飲食勞動,情欲擾亂,奈脾胃氣虛,未能消化堅食,故熱復生。五臟者,皆熱。夫熱病者,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則為病熱。寒毒藏於肌膚,陽氣不行散發,而內為怫結,故傷寒者反病為熱。
熱雖甚,不死,奈巨陽為首。巨陽者,諸陽之屬也。諸陽為熱以氣,諸陽為寒以血。熱病已愈,其有復作,謂病已衰而熱有作所藏,因其穀氣相薄,兩熱相合,故有所遺,緣熱也。雖邪氣而不盡,遺熱在,故當復作。
五臟俱熱者,皆視之。肝熱左頰先赤,心熱顏先赤,脾熱鼻先赤,肺熱右頰先赤,腎熱頤先赤。肝熱者,小便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驚脅滿痛,手足躁而不得安臥。心熱者,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心卒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脾熱者,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吐,身熱。
熱爭則腰痛不可仰,腹滿泄,兩頷痛。肺熱者,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腎熱者,腰痛胻酸,苦渴數飲,食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胻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
經曰:汗出脈躁盛,一死。脈不與汗相應,其病二死。狂言失志者,三死。皆是怫熱鬱結,不能解散,以致危殆。
《素問》:諸熱瞀瘛,暴喑,冒昧躁擾,狂言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皆手少陽相火心胞絡三焦之氣也。
夫腎水真陰本虛,心火狂陽積熱以甚,以致風熱壅滯,頭面昏眩,肢體麻痹,皮膚瘙癢,筋脈拘卷,胸膈痞滿,時或痛悶,或鼻窒鼽衄,口舌生瘡,咽喉不利,牙齒疳蝕,或遍身生瘡癬疥,或睡語咬牙,驚惕虛汗,或健妄心鬆,煩躁多睡,或大小便澀滯,或煩熱腹滿,或酒過積毒。
勞役過度,中外一切勞損神氣,心志不寧,口苦咽乾,飲食減少,變生風熱諸病,虛羸困倦。或酒病瘦悴,及老弱虛人。或脾腎經虛,風熱燥郁,色黑齒宣,身瘦焦痿。或熱中煩滿,飢不飲食。或癉或消中,善食而瘦。或消渴多虛,頭面腫,小便數。或服甘辛熱藥過度,變成三消,上則消渴,中則消中,下則消腎,小便白膏也。
神芎丸,治一切熱證,常服保養。除痰飲,消酒食,清頭目,利咽膈,能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利而愈。神強體健,耐傷省病。並婦人經病,及產後血滯,腰腳重痛,小兒積熱,驚風潮搐。臟用丸,亦日顯仁丸。加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名曰神芎丸。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煉蜜丸,愈佳。或久病熱鬱,無問瘦悴老弱,並一切證,可下者,始自十丸,每服加十丸,以利為度。如常服此藥,但除腸垢積滯,不傷和氣,推陳致新,得利便快,並無藥燥搔擾,亦不困倦虛損,頗遂病人心意。或熱甚必須急下者,便服四五十丸。
白話文:
諸病總論
黃帝問道:患熱病應該忌諱什麼呢?岐伯回答說:熱病稍有好轉,如果吃肉就會復發,吃得多就會遺留病根,這就是應該忌諱的。因為熱病雖然稍有好轉,但病邪還沒完全清除,如果不戒除飲食和勞動,以及情慾的擾亂,脾胃氣虛,無法消化堅硬的食物,就會導致熱病復發。五臟都可能出現熱證。所謂熱病,大多是傷寒一類的疾病。人體受寒邪侵襲,就會導致熱病。寒邪毒素藏在肌膚,陽氣不能正常運行和發散,內部就會阻塞不通,所以傷寒反而表現為熱症。
即使熱症很嚴重,也不至於致命,因為人體有巨陽主導。巨陽是諸陽之首,諸陽靠氣來溫煦,靠血來滋養。熱病痊癒後,如果再次復發,是因為病邪雖然減弱,但熱邪還殘留體內,加上谷氣(飲食)的影響,兩股熱邪相合,所以留下病根。因為邪氣未盡清除,遺留的熱邪仍在,所以會再次發作。
五臟積熱,各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肝熱則左臉頰先紅,心熱則臉部先紅,脾熱則鼻子先紅,肺熱則右臉頰先紅,腎熱則下顎先紅。肝熱的人,小便發黃,腹痛,喜歡臥床休息,身體發熱。熱邪加重則會出現狂躁、驚恐、脅肋脹滿疼痛,手腳煩躁不安,無法安睡。心熱的人,情緒不佳,發熱持續數日。熱邪加重則會突然心痛,煩悶易嘔吐,頭痛、面紅、無汗。脾熱的人,頭重,臉頰疼痛,煩躁不安,臉色青暗,想嘔吐,身體發熱。熱邪加重則會腰痛不能仰臥,腹部脹滿腹瀉,兩腮疼痛。肺熱的人,渾身發冷,毛髮豎立,怕風寒,舌苔發黃,身體發熱。熱邪加重則會咳嗽氣喘,疼痛沿著胸背部遊走,不能深呼吸,頭痛難忍,出汗卻仍然覺得寒冷。腎熱的人,腰痛痠軟,口渴多飲,喜歡吃熱食。熱邪加重則會頸項疼痛僵硬,肢體冰冷痠痛,腳底發熱,不愛說話。
經書上說:汗出而脈象急促有力,預示著死亡;脈象與汗出不相應,則有死亡的危險;胡言亂語,神志失常,則有死亡的危險。這些都是由於熱邪鬱結,不能疏通,導致病情危重。
《素問》記載:各種熱證引起的昏迷、抽搐、突然失聲、神志不清、煩躁不安、胡言亂語、驚恐、肢體腫痛痠痛、氣逆,都屬於手少陽經(心包絡)與三焦之氣的病變。
如果腎臟精氣(真陰)本來就虛弱,心火(狂陽)和積熱又過於嚴重,就會導致風熱之邪壅塞,出現頭面昏眩,肢體麻痺,皮膚瘙癢,筋脈拘攣,胸膈痞滿,時而疼痛悶脹,或者鼻塞、流鼻血,口舌生瘡,咽喉不適,牙齒腐蝕,或者全身生瘡癬疥,或者睡覺時說話磨牙,驚恐不安,自汗,或者性情狂妄,精神萎靡,煩躁嗜睡,或者大小便不通暢,或者煩熱腹脹,或者因飲酒過度積聚毒素。
勞役過度,身體內外各種勞損,損傷精氣神,心神不安,口苦咽乾,食慾減少,就會導致風熱等各種疾病,表現為消瘦乏力。或者因飲酒過度而消瘦憔悴,尤其老年人和體弱者。或者脾腎經氣虛弱,風熱燥邪鬱結,面色黑暗,牙齒鬆動,身體消瘦。或者熱邪傷及心臟,煩躁胸悶,飢餓卻不想吃東西。或者消瘦或消中,能吃卻消瘦。或者消渴多虛,頭面浮腫,小便頻繁。或者服用辛甘熱藥過度,導致三消症,上消(消渴),中消(消中),下消(消腎),小便出現白色黏稠物。
神芎丸可以治療一切熱證,常服可以保養身體。它可以祛除痰飲,消解酒食積滯,清利頭目,利咽膈,使全身鬱結之氣宣通,氣血暢通而痊癒。服用後,可以使人精神強健,體質增強,不容易生病。也適用於婦女經期疾病,以及產後血瘀,腰腿疼痛,小兒積熱,驚風抽搐等症。此丸藥也稱為日顯仁丸。在處方中加入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稱為神芎丸。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
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加水製成丸藥,如小豆般大小,溫水送服十至十五丸,每次加服十丸,一日三次,冷水送服亦可。或用煉蜜製成丸藥,效果更好。對於久病熱邪鬱結,不論消瘦憔悴,還是老年體弱,以及一切適宜下瀉的證候,都可從十丸開始服用,每次加服十丸,以通便為度。經常服用此藥,可以清除腸道污垢和積滯,不傷及正氣,促進新陳代謝,使大便通暢,沒有藥物燥熱之苦,也不會感到疲倦虛弱,很符合患者的心意。如果熱邪嚴重,必須緊急瀉下,可以一次服用四五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