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三 (23)
卷三 (23)
1. 四時氣篇第十九
一其形,馬雲。曰一者。肥瘦各相等否。志云。靜守其神形。與、俱也。
病將下,張云。下、退也。
諸經實者,病三日已,張云。凡邪氣未解者。最忌脈弱無力。如平人氣象論曰。病在中。脈虛。玉機真藏論曰。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邪客篇曰。虛而細者久以持。皆不實之謂也。若病在諸經。而脈實有力者。邪將外達也。故可三日而已矣。
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張云。氣口在手太陰。肺脈也。氣口獨為五臟主。故以候陰。人迎在頭。陽明胃脈也。胃為六腑之大源。故以候陽。
白話文:
【四時氣篇第十九】
-
一其形:馬雲解釋,「一」指的是身體的肥瘦是否均勻。志雲則認為,應靜心守護精神與形體,使兩者合一。
-
病將下:張雲解釋,「下」意指病情減退或好轉。
-
諸經實者,病三日已:張雲說明,若邪氣未解,最忌脈象虛弱無力。例如《平人氣象論》提到,病在體內而脈虛,或《玉機真藏論》指出,病在外而脈不實堅者,皆難以治癒。《邪客篇》也提到,脈虛細者病程較長,皆屬脈不實的表現。反之,若病在經絡而脈象實而有力,表示邪氣將外散,三日內即可痊癒。
-
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張雲解釋,氣口位於手太陰肺經,肺主五臟,故用以診察陰分病變;人迎位於頭部陽明胃經,胃為六腑之源,故用以診察陽分病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