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三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9)

1. 營衛生會篇第十八

黃帝曰人飲酒(止)液出焉,馬雲。此言酒之所以先穀氣而出也。承上文有滲膀胱之語。故遂以酒之先谷而下者問之。正以酒為熟谷之液。其氣至悍而清。故雖後谷而入。必先谷而下也。熟者腐也。

上焦如霧止此之謂也,張云。如霧者。氣浮於上也。言宗氣積於胸中。司呼吸而布濩於經隧之間。如天之霧。故曰上焦如霧也。漚者、水上之泡。水得氣而不沉者也。言營血化於中焦。隨氣流行。以奉生身。如漚處浮沉之間。故曰中焦如漚也。瀆者、水所注泄。言下焦主出而不納。逝而不反。故曰下焦如瀆也。然而肺象天而居上。故司霧之化。脾象地而在中。故司漚之化。大腸、膀胱象江河淮泗而在下。故司川瀆之化也。千金及外臺引刪繁論云。上焦如霧。(霧者霏霏起上也)中焦如漚。(漚者在胃中如漚也)下焦如瀆。(瀆者如溝水決泄也)白虎通引禮運記云。三焦者。包絡腑也。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故上焦如竅。中焦如編。下焦如瀆。(俞氏續醫說詳解之當考參)張氏質疑錄。載三焦有三。三焦之論云。靈樞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三焦為一氣之所主。故三十一難因之曰。上焦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旁。下焦在臍下。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此三焦者。即靈樞所謂如霧如漚如瀆之三焦也。故難經又繼言之。三焦為水穀之道路。氣之所以終始。三焦者。原氣之別使。原氣在兩腎中間之動氣。為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此所謂三焦者。屬之於氣。正王叔和所謂有名無狀之三焦也。

白話文:

營衛生會篇第十八

黃帝問:人飲酒後,酒液會先於食物消化排出,這是為什麼?馬雲解釋說,這是因為酒是熟穀的精華,其氣性強烈而清透,所以雖然在食物之後攝入,卻會先於食物排出。所謂「熟」,指的是食物經過腐熟。

「上焦如霧」這段意思是:上焦的氣像霧一樣浮在上方,宗氣積聚於胸中,掌管呼吸並散布於經脈之間,如同天上的霧氣,因此說「上焦如霧」。「漚」指的是水上的泡沫,水因氣而不沈,比喻中焦的營血化生後隨氣運行,滋養全身,如同泡沫浮沈於水中,因此稱「中焦如漚」。「瀆」指水的排泄,下焦負責排出而不收納,一去不返,因此稱「下焦如瀆」。

肺象徵天,位於上部,掌管如霧的氣化;脾象徵地,位於中部,掌管如漚的消化;大腸、膀胱象徵江河,位於下部,掌管如瀆的排泄。《千金方》及《外臺秘要》引《刪繁論》說:上焦如霧(霧氣輕揚上升),中焦如漚(食物在胃中如泡沫翻騰),下焦如瀆(如溝渠排水)。《白虎通》引《禮運記》說:三焦是包絡之腑,水穀運行的道路,氣的終始。因此上焦如竅,中焦如編,下焦如瀆(俞氏《續醫說》有詳細解釋,可參考)。

張氏《質疑錄》記載三焦有三種說法。《靈樞》提到「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認為三焦由一氣主導。《難經》進一步解釋:上焦位於胃上口,負責吸入而不排出,主司羶中;中焦位於胃中脘,負責腐熟水穀,主司臍旁;下焦位於臍下,負責分清泌濁,排出而不收納。這三焦即《靈樞》所說的如霧、如漚、如瀆的三焦。《難經》還提到,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通道,氣的終始,也是原氣的使者。原氣位於兩腎之間的動氣,是生命的根本,十二經的基礎,負責通行三氣,影響五臟六腑。這種三焦屬於氣的範疇,即王叔和所說的「有名無形」的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