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三 (13)
卷三 (13)
1. 五十營篇第十五
諸本無篇字。馬雲。營者運也。脈之營行有五十度。故名篇。
天周二十八宿,甲乙作周天。簡案、詳見衛氣行篇。
人氣行一周,周、甲乙作周。樓氏云。人氣行一周之下。當有與十分身之八六字。千八分之上。當有宿字。下當有人氣行五十周於身八字。蓋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氣行一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八。宿三百六十分。人氣行一十八周於身。宿千八分。人氣行五十周於身也。簡案、樓說本於衛氣行篇。
千八分,張云。以周天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相因。共得一千零八分。人之脈氣。
晝夜運行一周。亦合此數。馬雲。積而推之。十宿得三百六十分。二十宿得七百二十分。八宿三八得二百四十分。六八得四十八分。共得一千八分。
日行二十八宿,甲乙無此六字。似是。
二十八脈,馬雲。十二經有十二脈。而左右相同。則為二十四脈。加以陽蹺、陰蹺、督脈、任脈。共計二十八脈。以應天之二十八宿。以分晝夜之百刻也。
漏水下百刻,日知錄云。周禮絜壺氏注。漏箭晝夜共百刻。禮記。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注。百度百刻也。靈樞經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說文。漏以銅受水刻箭晝夜百節。隋書天文志。昔黃帝創觀漏水。製品取則。以分晝夜。其後因以命官。周禮絜壺氏。則其職也。其法總以百刻分於晝夜。
氣行六尺日行二分,氣、甲乙作脈。六尺下。樓補二十七息氣行一丈六尺二寸十二字。馬雲。積至十息。則其脈氣行六尺。而天之日其行為七釐五毫。按、正文本云。二分。今細推之。其所謂二分者誤也。假如曰二分。則百息當行二十分。千息當行二百分。萬息當行二千分。加三千五百息。又當行七百分。原數止得一千八分。今反多得一千六百九十二分。想此經向無明注。遂致誤傳未正。今考其數。當云日行七釐半。則一萬三千五百息。正合日行一千八分之數。張云。其日行之數。當以每日千八分之數為實。以一萬三千五百息為法除之。則每十息日行止七釐四毫六絲六忽不盡。此云日行二分者。傳久之誤也。
二百七十息(止)日行二十五分,甲乙。二十五分作二十分有奇。樓以五字為衍。馬雲。其下水計二刻。日行二十分一釐二毫。按、正文曰。二十五分者。蓋誤寫一釐二毫為五分也。張云。凡一百三十五息。水下一刻之度也。人氣當半周於身。脈行八丈一尺。故二百七十息。氣行於身一周。水下當二刻。日行當得二十分一釐六毫為正。
五百四十息(止)日行四十分,甲乙分下有有奇二字。馬雲。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釐二毫。正文缺二釐二毫。張云。氣行一周。脈行三十二丈四尺。日行當得四十分三釐二毫為正。上文言二十五分者太多。本節言四十分者太少。此其所以有誤也。
白話文:
五十營篇
這篇原本的文字沒有「篇」這個字。馬雲認為,「營」指的是運轉,脈的運行有五十個度數,所以命名為「五十營篇」。
天體的運行
天空中二十八星宿的運行週期,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計算。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衛氣行》篇。
人體氣的運行
人體的氣運行一週,這裡的「周」也是用天干地支來表示。樓英說,人體氣運行一週的長度,相當於將全身分成十分,取其中的八分,再將這八分細分為千八分。也就是說,人體氣運行一週等於千八分,人體氣運行十八周等於千八分,人體氣運行五十周。天體的運行以二十八星宿為一周,每個星宿佔三十六分;人體氣的運行則以全身為一周,相當於十分之八,三百六十分。人體氣運行十八周,相當於千八分;人體氣運行五十周。這些數據都可以在《衛氣行》篇中找到依據。
千八分
張介賓認為,天體二十八星宿,每宿三十六分,相乘得到一千零八分,這就是人體脈氣晝夜運行一週的總數。馬雲則說,累積計算,十個星宿是三百六十分,二十個星宿是七百二十分,八個星宿是二百四十分,另外六個星宿是四十八分,加起來也是一千零八分。
太陽運行二十八星宿
這句話在甲乙本中沒有,應該是後人補上的。
二十八脈
馬雲認為,十二經脈各有十二條脈,左右對稱,共有二十四條脈。再加上陽蹺脈、陰蹺脈、督脈、任脈,總共有二十八條脈,它們對應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也用來劃分晝夜的百刻。
漏壺滴水一百刻
《日知錄》中提到,《周禮》註解說,漏壺白天晚上總共滴水一百刻。《禮記.樂記》中說,各種度數都有一定的規律,這裡的度數指的就是百刻。《靈樞經》說,漏壺滴水一百刻,用來劃分晝夜。《說文解字》說,漏壺是用銅製成的,用來接水,根據箭頭上的刻度計算時間,晝夜共一百刻。《隋書‧天文志》說,黃帝發明了漏壺,人們依照它的原理來製作計時器,用來劃分晝夜,後來還設置了專門管理漏壺的官職。《周禮‧絜壺氏》就是這樣的官職,他們的職責就是用一百刻來劃分晝夜。
氣行六尺,太陽運行二分
這裡的「氣」,在甲乙本中作「脈」。樓英補充說,人呼吸二十七次,脈氣會運行一丈六尺二寸。馬雲認為,累積十次呼吸,脈氣會運行六尺,而太陽在天空中會運行七釐五毫。根據原文記載,太陽是運行二分,但仔細推算,這個「二分」是錯誤的。如果說太陽運行二分,那麼一百次呼吸就會運行二十分,一千次呼吸就會運行二百分,一萬次呼吸就會運行二千分,再加上三千五百次呼吸,就會運行七百分,加起來遠遠超過原來總數一千零八分。可見這個地方原本的注釋不明確,導致誤傳。經過考證,太陽應該是運行七釐半,這樣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正好等於太陽運行一千零八分的總數。張介賓說,太陽每天運行的度數應該以一千零八分為準,用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除以它,得出每次呼吸太陽運行七釐四毫六絲六忽,原文說太陽運行二分,是傳抄錯誤。
二百七十次呼吸,太陽運行二十五分
在甲乙本中,二十五分作二十多一點。樓英認為多出的「有奇」兩個字是衍文。馬雲認為,水滴兩刻的時間,太陽運行二十分一釐二毫。原文說太陽運行二十五分,是把一釐二毫誤寫成五分。張介賓說,一百三十五次呼吸,水滴一刻,人體氣脈運行全身一半,脈會運行八丈一尺;所以二百七十次呼吸,人體氣脈運行全身一週,水滴兩刻,太陽應該運行二十分一釐六毫才對。
五百四十次呼吸,太陽運行四十分
甲乙本中,四十分後面有多餘的「有奇」二字。馬雲說,水滴四刻,太陽運行四十分二釐二毫,原文缺少了二釐二毫。張介賓說,氣運行一週,脈運行三十二丈四尺,太陽應該運行四十分三釐二毫才對。上面說太陽運行二十五分太多了,這一段說太陽運行四十分太少了,這些都是錯誤的地方。
二千七百次呼吸,太陽運行五個星宿又二十分
甲乙本中,二十五分寫成二十多一點。馬雲認為,太陽運行五個星宿又二十一分六釐,原文缺少了一分六釐。從這裡開始,應該寫成五千四百次呼吸,氣在身體裡運行二十週,水滴四十刻,太陽運行十一個星宿又七分二釐。然後應該寫成八千一百次呼吸,氣在身體裡運行三十週,水滴六十刻,太陽運行十六個星宿又二十八分八釐。然後應該寫成一萬零八百次呼吸,氣在身體裡運行四十週,水滴八十刻,太陽運行二十二個星宿又十四分四釐。
脈氣全部運行完畢
甲乙本中,王砯的註解說,這是簡略地說,仔細來說,脈氣通常會以一千周加一分又十分之六的長度運行,然後脈氣才會全部運行完畢。
一起運行的一個數
張介賓說,這句話解釋了前面「交通」的意思,所謂「一起運行的一個數」,是指二十八脈一起運行一周的總數。
總共運行八百一十丈
甲乙本中,「凡」字前面有「氣」字,「也」字後面有「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臟之精,不應數者,謂之狂生。所謂五十營者,五臟皆受氣也。」這三十三個字,註解說,這段話以前放在「經脈根結」的後面,現在移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