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經筋篇第十三

季秋痹,張云。足厥陰者。陰盡之經也。故應九月之氣。志云。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

手太陽之筋(止)應小指之上,張云。手小指之上外側。少澤穴也。上行結於手腕外側。腕骨、陽谷之次。上循臂內側。結於肘下銳骨之後。小海之次。但於肘尖下兩骨罅中。以指捺其筋。則痠麻應於小指之上。是其驗也。

後走腋後廉,甲乙作從腋走後廉。上繞臑外廉。

走太陽之前,甲乙作出足太陽之筋前。張云。自腋下與足太陽之筋合走腋後廉。上繞肩胛。行肩外腧。肩中腧。循頸中天窗之分。出走太陽經筋。自缺盆出者之前。同上結於耳後完骨之次也。簡案、張注為足太陽。乃與甲乙符矣。馬為手太陽。誤。

痛應耳(止)乃得視,甲乙。得、作能。馬雲。其頸痛應耳中鳴而痛。其頸痛。又引於頷而痛。且其痛時。目瞑良久。乃得開視。

筋瘻頸瘇,甲乙作筋痿頸腫。諸本亦作頸腫。但張本作瘇。簡案、瘇腫同。足腫也。後世為腫脹之腫。非。張云。筋瘻頸腫。即鼠瘰之屬。

復而銳之,張云。刺而腫不退者復刺之。當用銳針。即鑱針也。

本支者(止)以痛為輸,甲乙無此四十一字。與下節手少陽之筋文重。當從甲乙刪之。

仲夏痹,張云。手太陽之經。應五月之氣也。

手少陽之筋(止)結於腕上循臂,上、張本作中。云小指次指之端。無名指關衝之次也。上結於手腕之陽池。循臂外關。支溝之次。馬志。腕字下句。上、上聲。

曲牙,沈氏釋骨云。齒左右勢轉微曲者曰曲牙。簡案、氣穴論云。曲牙二穴。謂地倉穴。

上乘頷結於角,張云。頷、當作額。蓋此筋自耳前行目外眥。與三陽交會。上出兩額之左右。以結於額之上角也。

季夏痹,張云。手少陽之經。應六月之氣也。

手陽明之筋(止)結於腕,張云。大指次指之端。食指尖商陽之次也。歷合谷。結於腕上陽谿之次。

上左角絡頭下右頷,張云。此直者。自頸出手太陽天窗、天容之前。行耳前上額左角絡頭。以下右頷。此舉左而言。則右在其中。亦如經脈之左之右。右之左也。故右行者。亦上額右角。交絡於頭下左頷。以合於太陽少陽之筋。簡案、繆刺論。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又虛里之動。獨應於左。則經筋之有偏於左者。不可言無也。張注難憑。

孟夏痹,張云。手陽明為兩陽合明之經。故應四月之氣。

手太陰之筋(止)結於魚後,甲乙。魚下有際字。張云。手大指上少商之次也。魚後、魚際也。

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甲乙。合賁、作合脅。季脅、作季肋。是。張云。散貫於胃上口賁門之分。與手厥陰之筋合。下行抵季脅。與足少陽厥陰之筋合也。按、四十四難。七衝門者。胃為賁門。楊玄操云。賁者、膈也。胃氣之所出。胃出穀氣。以傳於肺。肺在膈上。故胃為賁門。詳此則經絡之行於三焦。臟腑之列於五內。其脈絡相貫之處、在上焦則聯於咽喉。中焦則聯於賁膈。下焦則聯於二陰。舍此三處。無所連屬矣。

白話文:

季秋痹
足厥陰經是陰氣盡頭的經脈,因此對應九月的氣候。九月屬戌,主導右足的厥陰經。

手太陽之筋
手小指外側的少澤穴,向上連接手腕外側的腕骨、陽谷穴附近。再沿手臂內側,結於肘下銳骨後方的小海穴附近。若按壓肘尖下兩骨間的筋,會感到酸麻傳至小指,這是其驗證。

後走腋後廉
從腋部向後延伸,繞過上臂外側。

走太陽之前
自腋下與足太陽經筋會合,向後繞過肩胛,經過肩外腧、肩中腧穴,沿頸部天窗穴位置,再從缺盆前方出來,最終結於耳後的完骨附近。

痛應耳
頸部疼痛會牽連耳中鳴響或疼痛,並延伸到下頷。疼痛時需閉目許久才能睜眼視物。

筋瘻頸瘇
指筋脈萎縮或頸部腫脹,類似鼠瘰(淋巴結腫大)的病症。

復而銳之
若針刺後腫脹未消,需用銳針(如鑱針)再次刺之。

本支者
(此段與後文手少陽之筋重複,應刪除。)

仲夏痹
手太陽經對應五月的氣候。

手少陽之筋
無名指端的關衝穴,向上結於手腕的陽池穴,沿手臂外側的外關、支溝穴附近延伸。

曲牙
指牙齒兩側微彎曲的部分,或指地倉穴。

上乘頷結於角
此筋從耳前行至眼外角,與三陽經交會,再上行至額頭兩側,結於額角上方。

季夏痹
手少陽經對應六月的氣候。

手陽明之筋
食指端的商陽穴,經過合谷穴,結於手腕的陽谿穴附近。

上左角絡頭下右頷
此筋從頸部延伸至耳前的天窗、天容穴,上行至左額角,繞頭部後下行至右頷。右側同理,左右經筋相互交錯。

孟夏痹
手陽明經為陽氣旺盛之經,對應四月的氣候。

手太陰之筋
拇指端的少商穴,延伸至手掌魚際處。

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
此筋分散貫穿胃上口的賁門,與手厥陰經筋會合後下行至季脅(肋骨下緣),與足少陽、厥陰經筋相連。賁門是胃與膈肌相連之處,為氣血傳輸至肺的關鍵通路。經絡與臟腑的聯繫,上焦在咽喉,中焦在賁膈,下焦在二陰,此三處為主要連接點。